APP下载

融入乡土资源,语文能力发展的另类视角

2017-04-14唐文娟

关键词:如东糕点民谣

唐文娟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在一本语文教材上,而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充分整合可以运用的一切资源,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补充和促动,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融入人文资源,为拓展视野铺垫

每个不同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乡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收集、善于整合,就一定可以引领学生将这些资源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机融通,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助力。

如《月光启蒙》一文中,作者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儿时,母亲为自己唱童谣民谣、讲神话故事、猜谜语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被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所浸润,内心充满了对童谣民谣的亲切感。而在教学这篇之际,教师则相机组织学生对如东的童谣民谣进行了收集,并专门利用教学课时引导学生诵读民谣、赏析童谣,将如东地区充满乡土特色的童谣引入到语文学习中。如有的学生收集了“牵磨,带磨,吃个巴巴再来磨。请爹爹,爹爹不在家。请奶奶,奶奶躲在门缝里打草鞋。打一只,穿不得,打一双,穿不上。”这些童谣不仅词语表达浅近形象,也充满了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诵读,并尝试对民谣中动词的运用、人物的选择进行鉴赏分析,从而感受乡土口头文化对学生语言的夯实与表达。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利用教材课文中关涉到的童谣民谣,激发了学生对乡土资源的热爱之情,并在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中,对民谣的特质进行感知与品析,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二、融入活动资源,为实践练笔蓄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準》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性和实践性已经成为了语文本质属性的重要标签。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一间教室里、一本教材上,而要将学生的关注力不断引向生活实践。而与乡土资源的有效融通,正为语文课程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和通道,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散文的最后环节,教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童年时代摇桂花、制作桂花糕的情景。其实,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着类似于这样的记忆。我们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回忆一种活动,写一篇这种“忆童年”的文章。话音刚落,很多学生就已经按捺不住,纷纷嚷着:“做如东糕点!做如东糕点!”鉴于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如东糕点,不见不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一周:进入超市,收集五花八门的如东糕点,对包装、形态、质地进行了解,对如东糕点进行全面了解;第二周:向爷爷奶奶了解如东糕点的制作方法并收集关于如东糕点的儿歌童谣,最后,专门利用一节课进行糕点制作。

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作为第一要务,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激发兴趣,深入实践,为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创作提供了支撑。

三、融入自然资源,为读写结合奠基

自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语用”训练以来,各种读写结合的语用训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但遗憾的是,学生的阅读源自文本语言,而动笔实践所关注的对象,却难以与学生的实践生活,尤其是具有独特韵味的乡土文化结合起来,导致很多学生的动笔实践总是捉襟见肘,无从下笔。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家乡的乡土资源,与学生读写交融有机整合,为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奠基。

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并了解到作者列分四季展现了烟台海不同的特点,而在描写每一个特点时,作者遣词造句的独运匠心、修辞运用的巧妙独到,都是值得学生探究的重要资源。如果停留在机械阅读和积累的层面,显然是对这些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教师充分运用如东沿海城市的乡土优势,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海边走走,感受这个季节里,如东海的特点。学生通过实践考察、拍照留存、资料收集等多种手段,对如东海形成了深入地了解,然后模仿课文中某一语段的方法进行练笔,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实践表达的有机整合。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读写结合的引导并没有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联通,而是充分运用了如东独有的乡土资源,并要求学生真实地走走、看看,在乡土资源和教材课文中寻求了一种认知通道,为学生读写结合环节教学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乡土资源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只要广泛收集、合理运用,必定能为课堂教学效益的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如东糕点民谣
糕点世界的小偷
民谣
小小糕点师
何为民谣
美味的糕点
防偷吃的毒招
我爱校园新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