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活动贯穿任务群教学

2017-04-14方青稚金皓月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活动

方青稚+金皓月

编者按:本期“学科团队”栏目重点关注“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浙江省台州中学是浙江省首批语文学科基地之一,该校语文组共有33名成员,其中拥有“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浙派名师”等荣誉称号的各类名师众多,整体教科研能力出众,这也可以从以下一组文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摘 要:在语文核心素养任务群的教学中采用“活动”策略,可以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在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助于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大语文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有效落实语文知识;有助于促进师生、生生的多元对话,共享学习成果;有助于构建有效的活动表现评价模式。

关键词:活动;语文核心素养;任务群教学

着重提出“活动”的教学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推出。核心素养下的任务群理念可以用“回归”来概括:从书本向人回归,由知识向能力回归,由考向学回归。我们主张教学策略选择“活动”形式,流程为:课前感知热身—第一课时(课文学习、讨论任务、布置任务)—课外研修活动—第二课时(信息汇总、课文总结、成果展示)—课后延伸活动。相对于以“讲授、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惯常学习方式,课程的基本结构变为“基于问题、任务—研究反思—呈现结果—交流提高”。

《古莲花开——语体辨析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的一个教学案例,其活动设计为三个步骤:

1.基于问题,分领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头搜集不同语体的“古莲”表达。

2.信息汇总,讨论交流:体会不同语体的特色和功能,并加以体会分析。

3.呈现成果,交流提高:感受“古莲”的魅力,创作一篇以“古莲”为表现对象的寓言并在班上交流评价。

具体的活动过程如下:

1.古莲大会展。呈现课前分小组查找到的“古莲”资料并进行语体分析。

2.语体大辨析。依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实用类(百度百科、新闻报道、开场导语)、科学类、文学类(散文诗歌、童话寓言等)语体的特点。

3.寓言大展台。欣赏一则“古莲”寓言,并进行语体分析评价。

4.古莲大创作。创作以“古莲”为对象的寓言。

5.寓言大对比。分析学生的四篇“古莲”寓言,分析“古莲”在寓言中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意义,指出四篇创作的优缺点。

6.活动大评价。按“活动准备”中的评价量规表逐一打分,或按表格要求分别评出“搜索王”“分析王”“创作王”和“交流王”。

7.活动大延伸。延展学习,进一步了解语体特征与作用,掌握寓言创作的方法,丰富与活动配套的资料链接,师生共同制作微课等。

这样的“活动”策略打破了课堂内外的界限,在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大语文的课程体系

在《古莲花开——语体辨析与运用》的教学中,学生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搜集的资料,给师生以新鲜感,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教学内容不再由教师单方面开发提供,而是由学生主动选择,这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等网络信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助力,打破了师生在知识传递方面的单一关系。在学习多元时代,借助互联网,学生能够获得教师占有的信息,甚至可能更加全面丰富,打破了教师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绝对优势。

语文课堂在知识传递方面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奶奶式教学”,教师将文本内容咀嚼后再喂给学生吃,学生缺少主体意识,得到的是教师的理解,而不是原汁原味的文本;并且同一文章,会因为教师咀嚼方式的不同,学生得到的内容完全不同;而在这过程中,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咀嚼”能力。活动式教学,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知识,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作用是激发活动愿望,明确活动要求,促成任务完成。如《古莲花开——语体辨析与运用》的教学,学生置身于不同语体的“古莲”表达任务情境中,所有活动需要他们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思考什么是“语体表达”,并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调整已有的认知图式,从而获得进步。

学习活动也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中才能发生。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语文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得以拓展。“互联网+”还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后续助力和机动时空。《古莲花开——语体辨析与运用》还开发了系列微课,每个微课讲解一种语体特征,学生既可在课前预习时使用,也可以在学习后巩固,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不同的内容。

二、方法模式:主动建构,有效落实语文知识

采用“活动”形式,会不会让语文知识难以落实?会不会消融传统语文教学对知识体系、方法指导等的重视?其实,学生完成搜集不同语体的“古莲”表达这一任务,看似简单的活动,实则需要一整套的智力动作、智慧凝聚。学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就需先了解语体知识,如实用类、科学类、文学类等不同语体的特点,然后根据语体特点进行选择。通过活动,学生开始初步掌握不同语体的表达和辨别能力,像新闻语体的真实性、客观性、时间性和形象性,科学类语体的多用术语、观点+论证、用语严谨简洁、运用比较等论证方法,文学类语体的托物寄怀,真诚地描写抒情,让人体会感性形象。可见,采用“活動”形式,并未消融语文教学对知识体系、方法指导等的重视,反而因学生主动参与而更有效度。

从《古莲花开——语体辨析与运用》的活动方式看,学生先搜集再辨析,针对语体知识较为抽象的特点,采用归纳思维,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语体特点。学生作业中呈现的寓言创作成果,也证实了这点。从活动的过程看,它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提升的是学生的学习力。从活动的目标看,“古莲”的抓手,语体的“切口”,创作的“入口”,可以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三、技术手段:师生、生生多元对话,共享学习成果

学生基于同一任务,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能突出学生学习主体者的地位,促使学生以参与、交流、建构为主要方式,充分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共享合作成果。共享与交流是在沟通、合作、互动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学生的前理解,使双方在原有知识、情感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想。在古莲大展台、语体大辨析等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搜集时有一个前理解,在共享时就会产生1+1>2的效果:这个同学搜集文学方面的,那个同学搜集科学方面的,素材就丰富多彩了;散文的语体特点,科学类文本的语体特点,在你一言我一言的交流过程中,就明晰了;教师的预设,基于学生的活动与领悟,总结提升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过程更注重主体知识结构的生成与创造,具有意义生成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所得,都可以成为别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拓展学习内容的同时,学生更乐于积极思考和探究。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活跃。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思想交锋与抗辩,这一交流的过程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不受他人影响的思维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更接近人与人相处的本质,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构建有效的活动表现评价模式

在活动过程中,若存在个别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大部分同学成为“冷漠的看客”的现象,则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为了确立全体同学的学习主体地位,《古莲花開——语体辨析与运用》教学采用活动表现评价形式,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思路、知识理解和应用以及写作表达技能等进行多方位评价,包括总体性评价和学习活动记录,评价量表分别如表1、表2。

评价量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活动的形式灵活设置。它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评估指标涉及合作状况、参与程度、思考水平、学习成果等,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不断反思问题、调整学习策略、梳理活动所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活动的效果,并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获得长远的进步。

“活动”的教学策略会面临一些挑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强调活动,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活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促成“学的活动”,让语文活动充分发挥教学相长、致用审美之功效,表现出应有的人文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让师生的学习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