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畲族歌谣的研究价值
2017-04-14雷艳萍
雷艳萍
[摘 要] 畲族“无事不歌,无时不歌”,歌谣内容极其丰富。歌谣具有诗韵化的格律、程式化的灵动、凝练化的艺术以及数字化的趣味。畲族歌谣是研究畲族历史变迁的引子,透视畲族民俗底蕴的带子,剖析畲族性格的镜子,探究畲族语言融合的窗子。
[关键词] 畲族;歌谣;文本特色
“肚中歌饱人相敬,肚中无歌出门难。”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以“畲乡歌海”著称。畲家人称之所唱为“歌”或“歌言”。《毛传》:“曲和乐曰歌,徒歌曰谣。”《韩诗章句》:“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畲民口耳相传的“歌言”,一部分是有曲调歌唱的“山歌”,一部分是以念诵为主的“徒歌”,由此,我们将之称为“歌谣”。歌谣是畲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畲族最主要的口头文学形式,是畲族民俗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一、浙江畲族歌谣的分类
1.神话传说歌
神话传说歌包括神话与传说两个部分。既有关于畲族起源初始的民族史诗,又有记载远古畲族图腾英雄故事的口头流传。歌谣中有盘瓠传说、龙麒故事、凤凰图腾等神话传说,是畲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畲族文学史乃至畲族民族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享誉最盛的当属长篇叙事歌《高皇歌》。《高皇歌》是畲族歌谣的代表作,被畲族人民誉为“创世史诗”(或称“祖歌”)。
2.史事时政歌
史事时政歌忠实地记载了畲族辗转迁徙的历史史实以及艰苦斗争的历史事件,颂扬了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贤良人物及其英勇的业绩,表达了畲族人民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如:歌谣《打酒员》记叙了1915年景宁畲民抗征酒税的斗争;歌谣《清风山》因纪念明代丽水大帽山一带畲族起义领袖蓝又清、蓝天风、蓝松山而作。
3.有缘歌
有缘歌歌唱男女爱情,在畲族歌谣中所占的数量最多。它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真挚、深切、忠贞、美好的情爱。有的表达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恋;有的表达姑娘对男子的思念和挚爱;更多的是写男女之间的相互恋念,企盼永结同心、美满婚姻的。畲家男女通过唱有缘歌互相了解、倾吐爱情,是真实感情的传递表达,是对婚姻幸福美满的炽热追求。
4.小说歌
小说歌是随着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盛行的,畲民中一些初具文化的歌手借助汉族小说、戏曲、故事的情节改编而成。此类歌谣大多是长篇叙事歌,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离奇,宣扬一些抑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一演唱就深受广大畲族群众的喜欢。如:《八仙过海》《山伯英台》《桃园结义》《吕洞宾戏牡丹》等。
5.礼俗歌
礼俗歌包括做客待客、婚俗、丧俗、祭祖时所唱的歌谣。如:做客待客礼俗中,对歌必以《起头歌》为始,再唱《烧茶歌》《泡茶歌》《敬茶歌》,继而是唱《点心歌》,结束时唱《分别歌》。可谓是礼仪齐全,别具一格。再如:婚俗中,从娶方送礼担到嫁方时至新娘红轿出门的全套礼仪中,几乎都是以歌代言,场面热闹,欢趣非凡。
6.传知识理歌
传知识理歌是畲民传知、劝善、识理的歌谣,内容贯穿各方面的的生活知识,并富有人生哲理。如:《奉劝世人勤最长》《劝表妹歌》《劝毑歌》《劝妹歌》《劝你小娘要读书》《劝娘记》《劝女歌》《劝婆歌》《劝世歌》《劝孝歌》是一套完整的畲族劝诫歌谣。
7.生活劳动歌
勤劳是畲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丰富的生活劳动歌是畲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从农林副业至日常生活一般的劳动都有整套的歌谣内容。如:种田、采砍、织布、碓米、烧炭、种植等山乡生活劳动场景尽在歌谣之中。畲民们以歌唱形式传达各项劳动生产须遵循的季节规律和生产知识,以期争取获得丰收。
8.赛智歌
赛智歌大都随编随唱,畲民以歌斗智斗勇,以歌争才情。歌手或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考证对方的知识阅历与才辩;或以对对子的形式比睿斗智争雄,以对得多、对得巧取胜。赛智歌能较好地调动唱歌场面的气氛,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思维和口头竞技性。如:《猜谜歌》“问:小娘猜歌真明功,什么六月显威风?风吹唔动冇风动,唔动冇风动威风。答:娘女猜歌唔明功,扇子六月显威风。风凉唔使冇风使,扇子一动有凉风。”
9.细崽歌
细崽歌亦称儿歌,是以童年生活乐趣为主要内容、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民歌。如:“鸡崽细细会撕糠,鸭崽细细会浮塘;寮茄细细会牵网,细崽细细会帮忙;黄蜂细细叮人痛,人崽细细读文章。”这便是一首典型的启发儿童从小就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勤奋好学的好儿歌。
二、浙江畲族歌谣的文本特色
1.诗韵化的格律
(1)畲族歌谣的诗韵化的格律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古韵遗风
畬族歌谣一般为七言绝句,以起、承、转、合,七言、四句体的形式结构为主。畲民称之为“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条(“条”即“首”)。也有极少数歌谣的第一句为“三字句”或“五字句”,另有两个短句合成的“六字头”歌谣。几十首畲歌连贯一起叙述同一主题的叫“连”,百首以上连接而成的称“长连”。歌词追求韵律,押韵的规律是一、二、四句尾字同韵,且为平声,第三句末字为仄声。对于不符合以上格律特征的歌句,畲民称之为“不顺嘴”或“拗口”。畲族歌谣的诗韵化的格律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古韵遗风。
(2)畲族歌谣采用了《诗经》普遍运用的 “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畲族歌谣中并非机械地分割,有时在同一首畲族歌谣中,两三种手法兼而有之,有时一句中就有两种手法。如《成双歌》:“日月成双在天堂,星子成双照山场。阳鸟成双树上喔,夫妻成双共间房。”
2.程式化的灵动
畲民多居住于偏僻山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他们是如何做到口头即兴创作歌谣,并且通宵达旦,甚至三天三夜都唱之不竭、歌而不歇的呢?畲族歌谣创作及传承的重要机制——程式语。“程式语”又叫“套语”,是一种“口头程式理论”。这种运用程式化的歌谣形式,畲民赋予其一个民族化的名字,称之为“三条变”。即将同一条歌词,变换两次韵脚使之一变为三。如《古井白鹤歌》是一首典型的程式化歌谣,“门前古井七丈长,一双鲤鱼头载黄。有缘游来分郎睇,冇缘游去海中央。门前古井七丈深,一双鲤鱼头载金。有缘游来分郎睇,冇缘游去海肚心。门前古井七丈基,一双鲤鱼头载记。有缘游来分郎睇,冇缘游去海心底”。
这种流行极广的程式化复沓式,不仅使畲族歌谣极具回旋环复之美,让唱者朗朗上口,听者回味无穷;也使畲族歌谣具有易唱、易学、易听、易记特色,从而具有极强生命力和创造性。
3.凝练化的艺术
畲族歌谣是活态的口头文学,许多歌谣历史悠久,甚至历经几百年的口头传承。在传承过程中,经过历代歌手的修改打磨,歌谣已经具有虽朴实但生动、虽简洁但深刻、虽通俗但凝练的艺术特色。
如:448行的长连歌《高皇歌》以朴实无华的歌词娓娓道来,清晰地追述着畲族的历史。精练的语言,顺畅的语句,明确的语意,是畲民世代传唱这首长篇叙事歌谣的重要条件。
另外,畲族歌谣中还有一些歌句经历代歌手的加工、提炼,已经由一般的歌言锤炼成熟语、警句。如:“盘古开天到如今,世上人有几样心。有人心好照直讲,有人心歹会骗人。”“好花没有百日红,人冇几个十八岁。十八十九唔发狠,花败难得转红来。”“金字金银泥里有,山场地土要人做。求人不如求寸土,财宝金银泥里有。”这些言辞精辟的歌句,已经成为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端正人生态度,以及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重要经验、教训。
4.数字化的趣味
许多畲族歌谣为了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常在歌谣中运用数字排序或月份排序的手法写作形式。如:“一宫花纽在篱中……二宫花纽在篱边……十二宫花未曾开。”“正月采茶出门背……二月采茶是新春……十月采茶天气凉。”据初步统计,这种具有数字排序特征的歌谣在畲歌中占了近七分之一的比例。
还有一些歌谣的歌名就包含了数字。如:《十别歌》《十字歌》《十采花》《十睇花》《十度青娘》《十感谢》《十更做梦》《十结姻缘》《十近前》《十里送娘》《十里无缘》《十念贤娘》《十清醒歌》《十树红花》《十送郎》《十送娘》《十想白花歌》《十想陷浮》《十月采花》《十转歌》《十劝表哥》《十劝女人》《十二宫花》《十二时辰》《十二树花纽》《十二月采花》《十二变歌》《十二劝善歌》《十二月古人名》《十二月问答》《十二月戏名》等。
综观这些歌谣,无论是歌句还是歌名,基本上以数字“十”或“十二”作为排序的终极。其中,“十二”的终极排序应该是受一年十二个月的影响。而数字“十”之所以成为畲民的最爱,应该是受“十全十美”的心理暗示,“十”在畲民心中寓意着完美,此类歌谣亦体现了畲民崇尚追求圆满的文化心理。
三、浙江畲族歌谣的研究价值
1.研究历史变迁的引子
民间记述虽然不是真实历史或历史事实的完整记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历史的还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如:畲族史诗《高皇歌》中唱道,“祖掌潮州大山场,旺出子孙成大行。四姓子孙无千万,作田作地谷满仓。”“当初出朝在广东,盘蓝雷钟共祖宗。养女若去嫁阜老,就是除祖灭太公。”“广东掌了几多年,尽种山场唔分田。山高土瘦难做食,走落别處去种田。走落福建去种田,亦产田地亦有山。种田种土是辛苦,种田亦爱靠天年。”歌谣传递了广东潮州曾经是畲族的长居地,古畲族有“盘蓝雷钟”四姓等信息,并且勾勒出畲族历史变迁的脉络。
2.透视民俗底蕴的带子
畲族歌谣紧紧依附于本民族的民俗活动,在畲族“婚嫁仪式”“祭祀仪式”“丧葬仪式”等活动中,始终贯穿其中。这些风俗活动是歌谣表演传唱的重要阵地,反过来,歌谣亦是畲族古老民风民俗传承发扬的重要纽带,如《办嫁妆》《扮轿》《出白歌》《出葬歌》《炊孝饭歌》等歌谣。代代相传的口头歌谣也让后人延续着前人流传下来的、丰富多姿的、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如“婚嫁仪式”中的《喝红糖茶》唱道:“新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了,花轿小心歇下来。花轿小心歇下来,红糖泡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食了糖茶进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传代,麻布袋子摊下来。麻布袋子推下来,代代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岁。”
3.剖析民族性格的镜子
畲民在自编自唱的歌谣中深深打下了民族性格的烙印,畲族歌谣是剖析畲民性格的镜子。如:《打盐霸》《打酒员》《清风山》《长毛歌》《老鹰岩》等记录曾经史实的时政歌,深刻表现了畲族人民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渴望自由的精神追求;《奉劝世人勤最长》《四月姑嫂满田走》《催耕鸟》等歌谣表现了畲民勤苦耕作、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娘女做人心要平》《做人莫讲自个会》《一世为人爱想透》《为人心肠莫太坏》等歌谣表现了畲民内敛自律、不张狂的处世之道。
4.探究语言融合的窗子
因为是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形式,所以,畲族歌谣中保留了不少有特色的词语和句式,堪称畲族语言艺术的宝库,对研究语言学价值很是重要。如:歌谣中均以“爷”指称“父亲”,这是古汉语的保留,如今,在畲族日常口语中面称已不用“爷”指称“父亲”,仅偶偶鲜见于背称时还用。再如:歌谣中常以“度亲”表“娶亲”,但在如今的畲族日常口语中,“度亲”一词已完全不再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海鹰.潮汕歌谣浅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2]陈汉初.畲歌与潮汕歌谣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3]边秀梅.赣闽粤边区畲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J].学术交流,2012(6).
[4]蓝爱君.浅谈畲族民歌的内容[J].丽水学院学报,2005(6).
[5]林朝虹.论潮汕方言歌谣收集整理的原则与方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6]刘宇,何小芊.殊路与同归:客家山歌与畲族山歌的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2).
[7]吕立汉.浙江畲族民间文献资料总目提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8]石中坚,雷楠.畲族长篇叙事歌谣《高皇歌》的历史文化价值[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9]翁颖萍.论畲族歌言创作及传承之重要机制——程式语[J].贵州民族研究,2013(3).
[10]叶太青.宁德畲族熟语歌谣的语言学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6).
责任编辑 蓝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