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设计探究
——以《摄影用光的光向》为例
2017-04-13陈泓宇
陈泓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网电教学部,四川 遂宁 629000)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设计探究
——以《摄影用光的光向》为例
陈泓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网电教学部,四川 遂宁 629000)
目前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偏重于模式和技术的探究,涉及教学设计的不多。本文拟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以一堂摄影课为例,探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高职院校云课堂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从而唤起人们对教育信息化中教学设计的重视与思考,更提出了新的基于翻转课堂和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云平台;高职院校;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使身心获得较好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手段的逐步发展,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各种形式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进行考虑和安排。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由于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变化的,仅凭借经验和直观感受作出的教学计划,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要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仅靠生搬一些教学模式和刻意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是很难达到的。
面临思潮涌动的信息时代,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实现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设计为例,为探索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抛砖引玉。
1 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基石
在高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使学习者接受到高效的教育。而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工作的无序和散乱也提醒我们关注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此外,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仅关注小的知识或技能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从系统观来整体全面地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也是一大问题。由此可见,在强调了硬件的使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之后,高职教育更应该关注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石。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把整个教学活动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用系统观来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科差异较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差异也较大,所以教学设计的方案更应该充分考虑学科性和专业性,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2 高职院校使用云平台的教学现状
教育信息化将云计算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等手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与科研,并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融入,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已初步搭建好了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基于云平台的云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云平台由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组成。教师在课前将构建好的资源发布在平台,同时布置出预习任务以便学生课前学习以及完成作业。在课中,云平台要支持师生之间点对点的及时互动,同时具备灵活的终端屏幕推送功能,具备小组教学的功能,具备多种评价功能。在课后,云平台不光给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功能,更能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种记录数据,帮助教师对教学各环节分析反思,以促进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云平台搭建大多采用网络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库的模式,而真正用于教学的更多是在公共课和选修课上。学校或购买完整的教学资源、或要求相关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和发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一般为学生自学或学生自学+教师辅导,未能很好地推广云平台的使用,更没做到突出专业特色和体现教师个性,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3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设计
在进行高职院校专业课《摄影技术》的课程设计时,由于该课程知识、技能点明确,专题性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互动的要求较高,因此笔者选用了蓝墨云班课手机A P P+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设计。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教学以及及时反馈教学互动的手机A P P,目前支持国内绝大多数型号的手机和平板。其具备的基本功能对教师而言就有以下几点——创建教研圈、创建班课、添加资源、管理成员、组织课堂活动、发布班课通知、导出分析数据等。对学生而言,其基本功能对应为——加入班课、下载阅读资源、课堂签到、参加课堂活动、评价其他成员、阅读班课通知、获取自身评价数据等。
以下将以《摄影用光的光向》为例,基于云平台进行该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3.1 前端分析及设计
1.学习需要分析: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摄影用光是摄影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初步的摄影知识和具备初步的摄影技术,正面临由摄影记录向摄影创作转变的关头。学习摄影用光的光向有利于准确地对作品的曝光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不同光向特点能进一步创作人物或景物的性格及质感。因此学习者对于此课题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较大的学习动力。
2.学习内容分析:根据拍摄者、被拍摄者与单一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共有7种光向。针对这7种光线的布光以及其对于人像或景物拍摄的优缺点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摄影用光的光向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种类以及色温等知识,同时具备了测光、曝光等相关技能,对于本课题的学习的初始知识与技能已掌握。同时对于能准确、灵活运用光线进行摄影创作有较大的兴趣。
3.2 教学目标的阐明:
通过对教学前端分析,我们能进一步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知识上了解光的7种方向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技能上对这7种光线进行布光、初步掌握各种光向下的拍摄技巧。
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前端分析,我们发现课程对学习者固有摄影知识,尤其是摄影光线方面的知识有较高要求。因此,笔者在蓝墨云班课A P P中发布了曝光及测光的拍摄实操作业,要求学习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对光线的运用。同时发布摄影用光光向的预习资源,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3.3 教学策略的制定
在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前端分析后,笔者结合蓝墨云班课A P P上学生对于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开始了课堂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
首先在利用蓝墨云班课A P P点名签到功能进行课堂签到后,基于翻转课堂的特性,通过点评同学的预习作业来进行课题导入。在评价学生的预习摄影作品时,重点关注学生在照片中体现的光线还原是否准确,是否有意识地运用不同光向来进行拍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摄影中光的方向有哪7种,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摄影中的光的方向。
新课开始时,让学生根据导入部分总结出的不同光向,分小组上台进行布光及拍摄。并用手机摄像+同屏器的方式将拍摄过程通过投影屏幕直播给其他同学。而小组拍摄作品也实时通过蓝墨云班课A P P上传,老师和同学可根据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紧接着,教师将预存在蓝墨云班课A P P中的课堂教学课件及时发布,配合图文分别讲解每种光向的角度、特点,以及其在人像或景物拍摄中的优缺点和拍摄注意事项。在此过程中,多运用同学预习作业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关联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专业素养。
在新课讲解完成后,根据教学规律设置合理的课堂练习进行巩固。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不同光向的拍摄,并及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A P P的课堂练习中,开通学生互评功能。在学生充分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其中普遍的问题进行点评和建议。
随后,教师在蓝墨云班课A P P中上发布课后巩固拍摄作业,并发布预习资料和作业,针对作业的要求给学生讲解和提醒。
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设计者始终把控住了“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A P P”这一设计主线。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尊重教学规律,时刻关注学情。同时教学设计体现出了高职课堂重视技能训练这一特点。而蓝墨云班课A P P这一云平台的充分使用也使得本次完全以学生主导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得以实现。
3.4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本次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软、硬件充分支持下的。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之外,硬件方面全程使用了个人移动终端——手机,与投影仪连接用的同屏器以及投影设备;软件方面则使用了手机自带的照相机、摄像机以及蓝墨云班课A P P;教学环境方面,需要课堂W I F I无线网络覆盖,师生需自带能接入同一W I F I网络的智能手机并在手机上安装好蓝墨云班课A P P。
云平台在教学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A P P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作业,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以及拍摄,完成预习作业并上传,学生可在蓝墨云班课A P P中对已完成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课中,通过W I F I网络和同屏器将教师手机与投影仪连接起来,使教师的手机界面及对手机的操作能及时投影广播。教师通过调阅蓝墨云班课A P P中学生的预习作业并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完成第一次课堂小练习——光的7种方向。学生上台布光及拍摄的过程教师可用手机摄像机功能进行拍摄,并通过投影仪及时广播。光向的拍摄结果也可立刻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发布至蓝墨云班课A P P的“课堂练习”任务中,其他学生会立即看到并能加以评价。在讲解新课过程中,教师将图文混排的课件发布在蓝墨云班课A P P中并通过手机推送至投影进行广播。学生一方面可以看投影统一进度听讲,另一方面也可自定步调去查看自己手机中的课件,有利于个别化学习。同样在课堂练习环节,蓝墨云班课A P P云平台能帮助教师展示课堂教学过程,及时交流和充分评价。而这些课堂参与活动和获得评价的数据也实时地转化为学生的经验值,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累计入个人总分中。在课后作业布置和新课预习资料发布环节,蓝墨云班课A P P也承担着实时互动平台的作业。
3.5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工作,已形成了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和选择了相应教学媒体,然后实施。最后要确定的是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即进行教学评价。这不光是必要的教学反馈,更是翻转课堂正常进行的保障。本次教学设计中,笔者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A P P三大评价功能——教师点评、指定学生点评和其他学生互评,以及该A P P平台自动计分功能进行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前作业的打分和点评,课堂练习的打分和点评;总结性评价包括课堂签到、课前预习、课堂回答问题的系统自动计分加上课堂练习总得分作为评价依据。通过对总分的分析以及过程计分的分析,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各阶段的参与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面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摄影用光的光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以蓝墨云班课A P P为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前课后和课中的各项构想。互动及时、评价充分、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不光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革新的魄力,还需要教师花比传统课堂更多的时间准备和制作资料素材。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同时也要有自学的能力。此外,教学环境和硬件的调试也是这种教学模式能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覆盖课堂的无线网络环境以及课余师生课外教学的网络环境,多种智能手机与投影成功连接的调试也必不可少。即使做到了这些,什么样的课程适合用这一教学模式也是值得大家思考和探究的。但无论如何,通过多门不同课程的实验实践,能看到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云课堂存在的必要和优势。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教学的更多更广阔的可行性。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陈泓宇,刘祖萍.基于移动教学A P P的高职云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责任编辑:张隆辉
G 712
A
1672-2094(2017)04-0132-03
2017-05-0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一般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云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C J F 15023)的研究成果。
陈泓宇(1981-),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