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质园示范作用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芮城县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初探
2017-04-13
芮城县地处山西省西南端,全县现有幼儿园61所,其中农村幼儿园50所。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我县城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好,师资力量强,保教质量高,但农村幼儿园则入不敷出,教师素质低,生源流失严重,发展举步维艰。
如何改变城乡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2012年,芮城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的意见》(芮教字〔2012〕29号),首次在全省开启了由城区优质幼儿园全面管理农村幼儿园的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
一、打破壁垒,改革农村幼儿园体制机制
上世纪90年代,农村幼儿园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村集体办园被公民个人所承包,致使幼儿园公、私难分,无证办园现象严重;一些规模较小的村集体办园因长期缺乏有效的投入,办园条件很差,幼儿园所收费用甚至负担不起代课教师的工资,脆弱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十分迟缓。
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壁垒。
1.收购无证园。我县先后收购了4个乡镇4所由个人承包的村集体办园的资产,使公、私难分的无证园变为公办幼儿园。
2.并购民办园。我县先后并购了2个乡镇3所办园行为不规范、办园水平较低的民办幼儿园,使民办园变为公办幼儿园。
3.接管集体园。我县先后接管了5个乡镇8所运转困难的小规模村集体办园,最大80余名幼儿,最小不到10名幼儿,使集体办园变为公办幼儿园。
截至目前,我县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改革了8个乡镇15所农村幼儿园的体制机制,为其办园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一体,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
行政管理壁垒打破后,县直园便对农村幼儿园实行人、财、物及保育教育等方面同一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具体来说,我县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在实践中基本形成“三个一体”的管理思路。
1.资金投入一体,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首先是“财”的一体化。农村分园所收费用全部由县直总园进行管理,纳入总园大账,并全部进入县国库支付局,实行收支两条线。农村园支出同总园一样实行先期预算,报请县直总园审批,实报实销。
其次是“物”的一体化。在硬件设施配备上,县直总园和农村分园基本一样。
自2012年以来,为改善农村园办园条件,我县先后投入了600余万元为农村分园修缮房屋、美化环境、购置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彻底改变了农村幼儿园投入无主体的现状。
以西陌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是教科局异地新建的一所农村幼儿园。党政幼儿北园作为该园的主体园,2013年至今,先后为该园投入了80余万元用于改造校舍、购置设施等,彻底改善了该园办园条件。
2.人员调配一体,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
师资力量是决定一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关键。在人员管理上,农村分园园长和教师全部由县直总园调配。
园长选派方面,4所县直园从本园中层以上干部及业务能力较强的省、市、县级优秀教师中选派出20人到农村分园担任园长,这样首先确保了农村分园正确的办园方向。
教师配备方面,县直园采用本园教师每人到农村园轮岗一年的工作机制。5年来,已有140余人次的县直园教师到农村分园支教。为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县直园采用下乡支教教师和农村本土教师“师徒结对”的方式和农村本土教师到县直园“跟岗学习”的方式,使农村本土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彻底改变了农村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低下的状况。
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农村园教师在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均与县直总园相同,使农村教师能安心工作。
上述做法,有效地稳定了农村分园教师队伍,提高了农村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特别说明的是,我县连续3年入编了72名幼儿教师,其中35人被派遣至县直园农村分园。
3.保教管理一体,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
县直园对农村分园采用园长总负责——副园长分片包点——分园园长具体管理的办法。总园园长至少每周下农村分园一次,副园长根据需要随时下分园,分园园长每半个月向总园汇报一次工作。
在教育教学上,农村分园与县直总园一日活动安排基本一样,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游戏活动,1~1.5小时室内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彻底改变了农村园以上课为主的作息时间安排;课程计划基本与县直园一样,使农村园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工作逐步规范;周食谱基本与县直园一样,使农村园幼儿能吃好喝好,营养均衡;幼儿发展评价方式基本与县直园一样,改变了农村园用考卷来评价幼儿的错误方式。
在教研活动上,农村园教师每周到县直园与总园教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与总园教师共同制定下周活动计划,共同就保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
虽然在保教管理上农村分园采用与县直园基本相同的管理模式,但我们绝不搞城乡一刀切,农村园更注重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课程:室内区域活动时,石头、木块、桃核、瓶盖、纸箱等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等都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户外游戏活动时,除打陀螺、跳皮筋、跳绳、炒豆豆、切西瓜等各种运动游戏外,搭建游戏、沙水游戏、涂鸦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类非运动游戏在幼儿园蓬勃开展;农村幼儿园还利用季节定期组织幼儿到户外远足,拓展了课程范围;集体教学活动,农村教师已从理论认知层面逐渐转变为平时的教育行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理念已成为农村广大教师的共识,并逐渐落实在一日常规中。
上述做法,彻底纠正了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提高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
三、转变农村幼儿家长的观念和行为
幼儿园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但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却是:幼儿园就是教幼儿读书写字的地方,幼儿园不教幼儿学知识却让他们玩游戏,就是在耽误学习,浪费时间。
为给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农村园通过以下方式转变家长理念:举办半日活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规范的活动安排,并利用六一、元旦等节日,让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游戏;县直总园派出业务骨干到农村幼儿园举办家长讲座,让家长明白游戏就是最符合幼儿心身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让家长支持幼儿在家、在园的游戏活动。
现在,农村家长的理念得以彻底转变,不再反对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并在行动上积极支持幼儿园收集轮胎、纸箱、瓶罐等游戏材料。
四、实现城乡幼儿园的共赢和多赢
对县直园来说,发挥示范作用的前提首先自身实力必须过硬。在壮大自身实力方面,县直园在转变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课程模式、开展游戏课程和规范办园行为等方面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真正把《指南》理念落实到了一日活动之中。尤其是管理方面,由原来的只管好本园,探索出了城乡一体集团化管理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是县直园的多赢。
对农村园来说,体制机制的改变,使制约农村幼儿园发展的资金、教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尤其是困扰农村幼儿园的“小学化”一去不复返了,让农村幼儿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低收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并且辐射带动了区域学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县15所农村幼儿园由接管时的863人,增加到1326人,比接管时净增463人。尤为可喜的是,部分农村园还出现了城区幼儿回流的现象,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这是农村园的多赢。
以上是我县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的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尝试。我县将继续发挥县直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带动全县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创办芮城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