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英语翻译初探
2017-04-13潘丹丹
□潘丹丹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农业英语翻译初探
□潘丹丹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有鉴于此,负责农业英语翻译工作的人士应当熟知农、林、牧、渔等诸多专业知识。农业英语翻译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业领域的专业术语如何进行翻译。由于农业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类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农业英语翻译不但要求翻译者能够有非常强的中、英文语言素质,而且还需具备非常多的农业专业知识。翻译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之中能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剖析了农业英语的主要特征,并着重阐述了提高文体翻译质量的策略、提高词汇翻译质量的策略、提高语句翻译质量的策略等提升农业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农业英语;翻译;质量;策略
农业英语也被称为农业科技英语,主要是指应用在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一种专业英语。因为农业英语是科技英语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所以农业英语一样具备了科技英语所具有的那些特征。但是,农学自身的鲜明特点也导致了农业英语相对来说与别的科技英语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与难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予以充分关注。通过准确而规范地翻译农业英语,对更好地传递信息、规范农业英语与加快农业交流进程,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实现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农业英语的主要特征
农业英语所包含的面非常大,广义上的农业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各行业,而且有众多农业专用术语以及科技词汇,不会和一般语言那样存在形象思维,也不会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而是比较客观和准确地分析与解决问题。一般说来,农业英语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专业性比较强。农业英语中不仅有平时很少见到的专业性非常强的生僻词,如dichlorvos(敌敌畏)、antibiotic(抗生素)等,而且还包括了部分常见的普通词汇,如litter原意为“杂物”,但在农业英语的术语之中,“litter”的含义是“垫料”,主要是指铺设于运输工具、容器以及畜禽舍中的木屑、沙土以及碎纸等物,能够产生防滑、绝缘以及隔震等作用。
二是派生词比较多。这类词汇在当前的农业英语之中能够起道十分关键的作用。派生词将词根作为前提,通过加上前缀或者后缀而形成。如此一来,就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空缺词过滥的缺陷。例如,“abloom”的含义是“开花的”,是由前缀“a”加上bloom所组成的。
三是缩略词比较多。所谓缩略词,主要是指把构成一个名词的词组各单词首写字母加以拼写而产生的,能够十分便利地用于英文文章之中。所以说,缩略词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一个十分复杂的词组缩略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母。与其他类型的科技英语相似的一点是,在农业科技英语体系之中也有大量的此类缩略词,比如,ACO是Amino Acid Oxidase的简称,意为氨基酸氧化酶,ET是Embryb Transplant的简称,意为胚胎移植。
四是合成词比较多。在农业科技英语当中,为了能更加精准、更为科学地表现农业领域的相关定义,通常会将两个没有关联的单词加以联结,从而成为一个单词,这就是合成词。比如,biochemistry的意思是生物化学,该单词就是由两个原本并无联系的单词biology(生物)以及chemistry(化学)共同加以合成的。
五是新词汇比较多。因为农业生产是一个需要不断加以完善的过程,其间,新概念与新理论、新知识会大量出现,会产生出大量的新词汇,从而会让新词汇持续涌现出来。比如,Agritainment是农家乐的意思,Ear原意为耳朵,在农业英语中则是植物上的穗。
六是空缺词比较多。在农业科技英语之中,空缺词同样是无法加以忽略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以及实践之中是难以缺少的,然而并不是全部原文当中的词汇均能够在目的语当中找到完完全全相对应的词汇,比如,Ewbns和Wfert就是如此。
2 提升农业英语翻译质量的几个策略
在对农业英语进行翻译之时,不仅应当切切实实地坚持翻译所必须遵循的精准、客观、清晰等原则,而且还应当借助于各类农业专业词典、中英文翻译词典以及翻译人员自身所掌握的中、英文专业知识,同时还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提升翻译工作的质量。
2.1 提高文体翻译质量的策略
笔者认为,去形象化的策略是提升农业科技英语中文体翻译质量的一种科学手段。英文往往会在名词之前连上动词或者名词等,从而提高语言具有的张力、吸引力以及可读性。然而,在实施农业英语翻译之时就应当注重于把握农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中的部分无关紧要的内容实施有选择性地精简甚至删减。对于能够表达出原本含义但又不必进行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予以完全省略。比如,在对一个例句进行翻译时,翻译者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使用去形象化策略删除不必要呈现的内容,其意思是“如果在显微镜下认真观测一片树叶,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几千个极其微小的气孔”。假设不使用这一翻译方法,而是进行直译,那么翻译出来就是“如果在显微镜下认真观测一片树叶,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人或者动物呼吸出来几千个极其微小的气孔”。综合考虑以上两个不同的文本,可以发现英文文本中将叶片因为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极其微小的气孔予以拟人化为“breathing pores”,给阅读者以生动形象之感觉,如同有好多小孔在持续不停地呼吸。然而,为了能够客观地陈述该现象,选择第一种译文是最合适的。
2.2 提高词汇翻译质量的策略
其一为查询法。该法主要是针对农业英语的词汇具备了专业词汇多、缩略词多等特征应运而生的。为了开展好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工作,必须要体现出其所具有的鲜明特色。这就意味着一旦在词汇翻译中碰到难题之时,比如,在看到缩略词或者新词时并不了解其含义的情况下,应当多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多请教专业人士,从而实现科学化翻译,如此即可让翻译出来的文字显得明白而易懂。
其二为猜想法。这是考虑到农业英语中派生词与合成词比较多新兴的翻译策略之一。翻译人员要对所翻译内容的相应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如此才能够掌握其中所代表的句子含义,完全依赖于自己所具有的英语应用能力来进行猜想与验证,并且以实事求是的的态度来翻译派生词与合成词。
2.3 提高语句翻译质量的策略
其一为拆移法。大量英文句子都是以多层面方式呈现出来的。通常来说,在某个大的结构体系当中常常会有数个小的结构贯穿其中,而且在小的结构之中还会有一些更小的结构贯穿其中,但是中文句子结构一般来说没有主干与附属枝节之差别。农业科技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句子往往内容较多,句式也会相当晦涩与难懂,信息量非常大,文体的要求相当高,这样一来就会对农业英语翻译造成极大的困难。笔者觉得,在翻译高难度的涉农领域文章的过程中,应当把抽象化的多层结构拆分成为形象化的单层结构。当然,还需要顾及到前后顺序,分清楚不同的层次、主要和次要,其后在把句子的成分予以分离,再来归并其中的相同部分,最后再予以重新理顺,这就是笔者十分推崇的拆移翻译法。比如,在对某句话进行翻译时,可以先对这个句子的结构按照成分进行分离,这样一来就能够找到其中的主要成分。通过对原文进行分析,可以明确“The objective is to produce RIL”即为主干。其后,再把各类成分分别予以分离。“in hy原brid combination”之中“in”意为“开展”,所以这部分就要翻译成“开展近交系配杂交组合”。下一步,是把状语突出出来,具体到例句中,就是“RIL with fixe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其意思是“具有稳定遗传类型的近交系”。其后,再明确“that在句子中代指的主要内容。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来合并其中所含有的相同成分,最后重新排列成文。
其二为藏尾法。因为中、英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在翻译过程中通常都会想办法将英语中的立体结构转换成为中文的线性结构予以处理。对那些很难融合到单一层次结构体系当中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小括号加以说明作为附属说明信息,当然此举不应当影响到所翻译语句的主要部分。笔者觉得,使用藏尾法能更好地翻译那些具有插入内容的类似语句。例如,某个例句不仅可以翻译为“蝙蝠并不如同许多人所认为地那样属于鸟类,甚至也不是鸟类近亲。”也可以翻译为“蝙蝠不是鸟类(有好多人觉得是),甚至也不是鸟类近亲。”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了藏尾法之后,所翻译出来的后一个语句显得更加简明扼要,在语气上也更加符合相关标准。
其三为具化法。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就是后者极为推崇主、客之间的彼此对立,而前者所强调的则是主、客之间的同体。明确了这一点,不难发现,在对无主英文语句进行翻译时会极其困难。农业英语中往往会用到大量此类句子。在进行翻译时最好是能够对句子进行具体化。农业英语翻译工作者可以先把句子加以区分,再来区分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所产生的相互联系。在翻译时可将全句断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句,再来区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某个例句中充当主语的分句和那些充当了谓语的分句,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事实上两个分句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正确的翻译应当是“应当考虑到烟叶白星病传染率之降低和当前的实验环境具有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英语的主要翻译策略与其语言特点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不管采取哪一种翻译手法,均是为了能更加接近于原文的真实含义。这样一来,翻译人员就不会只用到一种单一的翻译手段,而是应当巧妙地结合各类翻译法,并且让其能够融会贯通。在对农业专业术语实施翻译的过程之中,一旦碰到并不熟悉的术语或者内容,就应当查询相关词典,或着亲身向专家求教。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应当要多一些阅读国外关于农业领域的文章,及时收集各类农业资料,提升翻译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以即英文词汇量。唯有具备充分而全面的农业知识,掌握农业语言的主要特征,并且结合各类翻译法,才能让译文变得更为准确和明晰。
[1]牛跃辉,李继.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规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乔德阳,陈令霞,吴昊.科技英语翻译技巧研究[J].语言文字,2009(12).
[3]张迎梅.农业英语语言特点与翻译策略研究[J].湖南农机,2011(9).
[4]高森,潘立刚,马智宏,李红.浅析农业科技术语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2012(2).
[5]梁蔚菁.变译理论下的农业英语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4).
[6]黄昆.对农业英语语言特点与翻译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
[7]郭 俊,曹庆红,谭晓燕.论农业用途英语的语言特征与翻译方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6).
1004-7026(2017)1-0126-02
H00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1.85
2015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zy143)。
潘丹丹,(1982.09-),女,河南沈丘人,硕士,讲师,阜阳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