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娱乐化现象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7-04-13马霞

山西农经 2017年1期
关键词:娱乐高校学生培育

□马霞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新闻娱乐化现象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

□马霞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愈演愈烈,其发展路径从发达国家延伸到了发展中国家。由于媒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原因使大量低俗化的信息充斥着高校学生的生活,并使其理想信念淡化、人生价值扭曲化。新闻娱乐化与我们所倡导主流价值文化的冲突和困惑将是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一个时代性、现实性问题。守好课堂教学第一阵地、搭建社会实践宽广平台、营造校园文化良好环境、建立培育践行长效机制是应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有力解决措施。

新闻娱乐化;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新闻娱乐化概述

新闻娱乐化风潮愈演愈烈,近期王宝强离婚案被炒的沸沸扬扬,甚至波及了整个传媒业和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是新闻娱乐化的明显表现。尽管目前对新闻娱乐化尚无明确的界定,但总体上来说,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1]。近几年由于引进韩国真人秀节目而在中国内地大火之后,各个电视台争相推出真人秀,比如:受众熟知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在真人秀泛滥的同时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却不温不火、无人问津,如要使严肃新闻获得大众的认知,必须与八卦新闻挂钩,这是极其悲哀的事情,就此新闻走向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

新闻事业若只重娱乐功能,其必会走向异化的道路,受众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首先,受众的需求。媒体在严肃的硬性新闻中加入具有冲突性的感性故事,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被拉进。由媒体唱戏,观众看戏转变为观众可参与制作,由此与观众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接近。其次,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新闻事业经济实体的形象越加明显,媒体同时扮演政治化和“商人”的角色,而且“商人”的定位正逐渐高于政治化的定位。利益使真正的新闻被市场篡改,客观性、真实性这些不二法则被无情抛弃,娱乐因素成为市场的主导。再次,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把新闻娱乐化甚至哗众取宠,反映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匮乏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部分媒体人把新闻报道的内容做的“软之又软”,相应的,新闻特有的社会批判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被淡化,自此,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发生异化。最后,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没有交流的文化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态系统;断绝与外来文化信息交流的民族不可能是朝气蓬勃的民族。犹如江河之于细流,拒之则成死水,纳之则诸流并进,相激相荡,永葆活力”。[2]经济的全球化派生出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西方国家的影视作品堂而皇之的霸占中国影视的黄金时段,而这种异质文化所承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被受众潜移默化的接受并津津乐道。

2 新闻娱乐化现象与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娱乐化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泛娱乐化”,“泛娱乐化”概念最早由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提出。他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主流价值观与核心信仰,而“信仰是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4]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几年,娱乐元素用恶搞、戏说的方式进入社会各个领域,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由非独立转变为独立的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稳定的关键时期。新闻娱乐化现象使部分高校学生政治信仰偏离正确轨道,价值观取向发生异化,更有部分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逐渐淡化,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发生异化,甚至出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认同的危机。“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5]而这些现象也会在无形中弱化传统价值观。因此,关注新闻娱乐化现象以及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 新闻娱乐化现象下高校学生价值观现状

新闻娱乐化现象无孔不入,我国当代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向多元化转变,在文化多样性方面对高校学生是有益的,但带给高校学生的困惑是极大的。所以其中的消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3.1 理想信念逐渐淡化

共产主义是每个高校学生应该具有的最高的理想信念,而高校时期是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期。新闻娱乐化现象使“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负面思想渗透进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中。在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理想逐渐被误导甚至消解。懒惰成性、积极享乐的观念逐渐消弱了高校学生积极进取的意志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新闻娱乐化使部分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认知意识全面下线,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基本未体现,跟随某些“键盘侠”进行谩骂以及人肉搜索,逐渐冲破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走上不归路。

3.2 审美价值取向世俗化

高校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对美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包括对美的评判标准与反应。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但由于新闻娱乐化的大肆蔓延,当代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欲望与享乐中趋于堕落,正确的、积极的审美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应追求事物内在的价值深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以金钱、肉体的快乐为基本原则,依仗非理性的的肤浅体验。诸如民主、爱国、诚信等审美标准被新闻娱乐化构建的庸俗化、世俗化的标准所取代,使高校学生在纷繁的感性世界中逐步迷失。

3.3 人生价值观逐渐扭曲化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相互影响、相护促进的,新闻娱乐化暗含的“娱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因素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集体利益本位观是自古至今的正统价值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的关系发生了逆转,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是某些高校学生的准则,传统价值观无用论和西方价值观万能论向高校学生传播着乐非理性文化的力量,高校学生成了“单向度的人”。“人生苦短,享乐今朝”、“一切向钱看”等这样的社会心理使高校学生的“人性”发生了异化。

4 新闻娱乐化现象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下高校学生价值观现状反应出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在高校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措施如下:

4.1 守好课堂教学第一阵地

课堂教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阵地。第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其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头脑。第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专业不同,教育方法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主次有别,摒弃盲目灌输。第三,组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不能深入学生头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思政课老师具有极高的思想与理论水平,才能讲解的明细透彻,并使之内化为高校学生的思想与信念,外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践行为。

4.2 搭建社会实践宽广平台

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理论教育,还有实践教育。并且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因此,第一,把核心价值观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使其成为评判标准,以此塑造高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设计、举办有创意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使社会实践领域由校内拓展至校外。积极引导高校学生走出校门,使其深入基层,如:暑期扶贫活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和行为能力。

4.3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与高校学生息息相关,相比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在人的情感发展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第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构建和谐、优美的治学育人环境,如:建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长廊等。第二,打造新媒体形式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并以此达到环境育人与塑人的良好效果。

4.4 建立培育践行长效机制

在新闻娱乐化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奖惩机制和情感培育认同机制三方面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第一,建立多方协调机制。高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织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个教育网络。第二,建立奖惩机制。高校设置带有奖惩措施的规章制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者给予精神或物质的鼓励,违反规章者给予警告等处罚。第三,建立情感培育认同机制。这需要学校与社会坚持长期宣传教育、定期理论解读和持续的文化渗透,对高校学生实行包围式渗透,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输能量。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众多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体性与引领性地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国梦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但当前新闻娱乐化造成高校学生理想信念逐渐淡化、人生价值观逐渐扭曲化等问题,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冲击。笔者从守好课堂第一阵地、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对缓解这一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

[1]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2,(5).

[2]冯天瑜,等援中华文化史[M]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4援

[3]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38.

[5]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64.

1004-7026(2017)1-0108-02

G64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1.75

猜你喜欢

娱乐高校学生培育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娱乐眼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