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管控研究

2017-04-13刘晓燕高祥晓庞彦龙

山西农经 2017年1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常态金融机构

□刘晓燕高祥晓庞彦龙

(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管控研究

□刘晓燕1高祥晓2庞彦龙3

(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农村金融风险也随之出现。在目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的类型,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分析各种风险出现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金融风险提出具体的应对对策,以期能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到管控农村金融风险的新举措。

新常态曰农村曰金融风险

作为一个农业国,我国政府始终比较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自2004年起连续十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关注了“三农”问题。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金融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现在的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农村经济发展运行的杠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农村金融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愈加明显,这些风险的存在又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因此,认识农村金融风险的类型,找到具体的管控措施,对于提高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1.1 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影响及带来的金融风险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特殊的气候,同时,我国的自然灾害也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是种类多,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曾经出现过,在这些灾害中,洪涝、干旱、地震对农业的影响是较大的。其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近40多年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5次,都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频度。在过去的40年中,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4 000万耀4 700万hm2,受灾害影响人口约2亿,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从千至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自然灾害的存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收入损失,这些损失会导致农民收入急剧下降,使得很多农民原本能够按计划偿还的贷款受到影响。同时,收入的减少也使得农民闲置资金减少,存入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也会减少,从而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产生一定的压力。

表1 2014年涉农不良贷款率

1.2 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带来较高的信用风险

传统意义上我们对于信用风险的定义是这样的:由于借款人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导致借款本息不能按时偿还,而给放款银行带来的损失的风险。可见,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债务人,由于债务人不能及时还款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而对于农村金融来说,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农民的诚信意识较差,农村信用环境欠佳,农民、农户和农村企业对借款不还的现象司空见惯,赖账、躲债的现象频发,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如表1所示),农村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可能性降低,加大了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

1.3 资本充足率低等原因引发流动性风险

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应付到期的偿还需求以及未能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或其他需要支付的现金需求,而使金融机构本身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导致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充足率较低,所谓的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金融机构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它是衡量金融机构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率规定的最低标准是8%。只有达到了这个标准,金融机构才能够较好地应对坏账损失带来的风险,才能保证盈利的实现。中国人民银行也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要求我国各类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要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一直较低,虽然2003年的金融改革试点开始后,农村金融机构的充足率得到了提高,2013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8%,但许多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仍达不到8%的要求。资本充足率低就导致在债务人不能偿还或延期偿还本息的时候,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紧张,在农村贷款需求量增加的时候不能满足新的贷款需求,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加大。

1.4 操作不规范带来较大的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于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与外部事件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按照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大小,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七类,分别是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经营中断或系统出错;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

就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说,虽然现在很多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正规的银行系统考核招聘的,但仍有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金融专业素养较为欠缺,从而出现操作不规范的行为,使操作风险的出现得可能性较大。中国银监会的监控资料也显示出农村金融机构比城市金融机构的违规问题更为严重。

另外,新常态下,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希望进行业务创新,而创新也会带来更多的操作风险,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操作更加复杂,对农村金融机构原有的系统、规章制度和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

2. 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的管控措施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新常态下农村金融风险的种类繁多,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也较为复杂,所以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管控措施,争取能够降低农村金融风险甚至规避这些风险。

2.1 扩大财政资金对农村支持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尽力遏制自然灾害带来的金融风险。

自然灾害的出现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预见的,而且自然灾害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为了降低因为农业损失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支持,尤其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要保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促进科研机构对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使农作物能更好的防御各种自然灾害,从而降低农业、农民因为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农村金融机构因农民无力还贷遭受的金融风险。其次,注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保险政策,尤其是容易遭受风险、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作物要采取强制保险政策,其他的农作物可以采取自愿保险的政策;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保险制度要提供政策支持,如提供农业保费的补贴或者其他形式的补贴,保证农民能够缴纳保费,防止商业保险机构因为收不上保费放弃农业保险领域。当然,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来提供农业保险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2.2 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监测和预防农村金融风险。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有预警和预测机制,并采取适当地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完善的预警机制应该包括各部门的、各环节以及各个员工的风险考核和预警机制,对农村金融风险的信息进行及时地发现、整理和分析,让监管当局能够提前对潜在的风险做好应对措施。

2.3 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规避金融风险的出现。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低的情况,操作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为了规避相关金融风险的出现,首先要严格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的考核程序,通过考试、面试等层层选拔,招聘具有专业金融知识的人员到农村金融机构工作;其次,对现有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防止其不规范操作的出现;第三,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金融机构的操作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风险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一旦制定了规章制度,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让制度如同虚设。另外,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避免特殊照顾,不能给任何人特权,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2.4 注重对农村信用文化和金融文化的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农民的信用和风险意识。在农民中找典型,通过典型让农民慢慢的树立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意识。金融机构也要通过操作让讲信用的农民得到实惠和好处,比如说可以给这些人优先授信、降低利率、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企业和农民的征信数据库,建立起信用档案,让农民意识到,如果出现信用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在金融机构的信誉,在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提高违约成本。如果农民出现违约行为,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大其违约成本,形成法律和市场的严格惩处机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违约的可能性,减少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出现。

[1]刘科.鄂尔多斯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研究[J].北方金融,2015.6.

[2]梁祚林.对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3.12.

[3]罗锦文.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以龙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4]常永波.三门峡农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

[5]杨小玲.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探讨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4(2).

[6]杜岩清.沂源县农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6.

资料来源: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http://wenwen.sogou.com/z/q1702661618.htm

1004-7026(2017)1-0012-03

F832.3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1.009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常态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管控研究》(课题号:201603020243)结项成果。

刘晓燕(1982-- ),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河北大学;专业:金融学;工作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国际金融。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常态金融机构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