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研究
2017-04-13卢申堡
□卢申堡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汾河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研究
□卢申堡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本文以太原市汾河公园作为研究地点,选择汾河公园东岸北中环桥至南内环桥段的15处植物景观,其中滨水景观4处,景观小品6处,道路绿化5处。对所选景观于2016年1月、4月、7月、10月进行拍摄,对各个季节的观赏植物做出统计,之后选择季相变化较好的植物景观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汾河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
季相是一个某种植物在一年的时间内由于植物种类、生长情况的不同而导致其外观形态在各个季节中各不相同。对于园林植物而言,不同种类的植物的季相变化也不尽相同,其主要体现在叶色花期的变化。所以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所选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各种类型的植物,以做到在各个季节均有较好的景观观赏效果。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地点
在对汾河公园整体调查后,选取汾河公园东岸的柴村桥至至胜利桥段的湿地公园区域以及胜利桥以南的汾河公园区域作为调查地点。取样标准:
(1)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寻找其中评价较高的景点和植物组群3处。
(2)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汾河公园内各类景观综合评分,选择分数较高的样本9处(表3)。选择道路3、道路5、道路6样本作为道路两侧景观拍照地点,选择广场1、广场5、小品1、小品2样本作为景观小品拍照地点,选择滨水1、滨水3样本作为滨水景观拍摄地点。
(3)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观察游客分布,向游客征询意见,选取人流量多、游客普遍好评的景点11处。排除与以上景观相重复的,选择其中的3处植物景观。
(4)在选择样本的过程中也要选择方便拍摄全景的区域,以便于拍摄分析。
1.2 研究对象
在排除重复因素后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15处,分别涵盖了滨水景观4处,景观小品绿化共6处,道路两侧绿化5处,共计3个方面。其中滨水景观,统计沿河两岸10m~30m宽度的滨水地带包括湿地范围的湿生,水生植物,并包括人工湖、池内部的水生植物。
景观小品,范围包括广场、入口内部的植物景观以及广场周边围绕广场的植物种植。以及从属于亭、廊,景观建筑周边的植物造景。主体多为低矮灌木和花卉,以及其它规则的植物种植。
道路绿化包括公园内道路两侧宽度10m,长度大于30m的带状区域,包括沿路的各种植物造景配置。
1.3 研究方法
对所选样本分别于2016年1月、4月、7月、10月进行拍摄,要求拍摄角度、距离基本一致。为避免遗漏,同一景观确保有至少2个不同的拍摄角度,并且根据距离不同拍摄不少于4张照片。共拍摄冬春季、夏季、秋季照片364张。对各类景观在各个季节的植物形态,颜色进行分类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叶色
叶是植物景观,特别是由乔灌木组成景观的观赏主体。常见的落叶阔叶植物从春季萌发到秋季叶色变黄逐步落叶,在一年中呈现的季相变化是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中最重要且显著的部分。在一年之中,对于大部分落叶阔叶树种而言春季为叶片的生长期,夏季植物叶片生长茂盛,秋季叶色变化,某些植物将有较好的观叶效果,在冬季这类植物则基本全部落叶。对于能在当地种植的常绿树种(多为常绿针叶植物)一般将其作为冬季植物植物景观的主体,而在其它季节一般作为观赏植物或花卉的背景植物。(表1)
表1 汾河公园植物造景观叶植物统计
2.2 花色
关于植物季相变化中的花色变化。相比于叶色,由于大部分植物花期较短,所以在不同季节中花色在植物景观也十分不同。对于不同的景观,往往采取宿根花卉,灌木,乔木混合种植的方式来保证各个季节都具有良好的观赏性(表2)。
表2 汾河公园植物造景开花植物统计
结束语
结果表明,对于汾河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而言。在滨水景观的塑造上,由于气候因素冬季河道结冰水生植物无法生长或被覆盖,水生植物景观多存在于5~9月。在其它月份,主要以沿其它植物作为造景的主体,特别是在一些主要节点,为了保证冬春季的观赏效果堆砌经泊岸防水处理的人工岛并在其上种植常绿、落叶乔灌木作为补充手段。对于景观小品而言,情况分为两种,对于以景观建筑为主的设计,其周边的植物景观多为常绿乔木加开花灌木的自然种植方式以衬托建筑,地被植物相对较少。而对于植物景观为主的设计,多采用规则种植或丛植,也使用花坛等种植花期较长的开花植物。对于道路两侧绿化,各色绿篱的色块组合被广泛的应用,而沿路乔木多采用枝叶茂盛的落叶乔木如国槐,而在某些区域则为常绿和落叶乔木的丛植。道路绿化中除绿篱外其它灌木应用较少,底层植物包括常绿地被,宿根花卉,草本植物,其中铺地柏被广泛的种植。
表3 汾河公园植物造景评价结果
1004-7026(2017)1-0078-01
A5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