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2017-04-13张连根
□张连根 王 晋
(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云南 昆明 650210;昆明市林业技工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23)
关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张连根 王 晋
(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云南 昆明 650210;昆明市林业技工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23)
本文就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策略,旨在缓解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保持玉米生产相对稳定,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玉米产量;气候变化;影响;应对策略
1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1.1 气候变化的主要变现
气候变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气候平均值的变化,包括气温整体偏高或者偏低;二是表现在气候的变化,通俗讲就是气候的忽冷忽热或忽干忽湿。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方面气候整体变暖了,但同另一方面气候比较冷或比较热等异常的情况在不断增加。
1.2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负面影响会大于正面影响。就自然生态系统方面,气温上升会造成冰川面积的减少、海平面上升……就社会经济方面,会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粮食安全来说,气候变化使未来的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大,高温、干旱和洪涝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和明显。同时还会增加粮食的生产成本与投资。
1.3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1.3.1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气候相对较冷,其推广的品种大多感温性较强,对气温变暖的敏感性较强,因此生育期会相应缩短;黄淮海的夏玉米种植区生长的玉米品种对高温有较好的适应性,生育期也表现为缩短,但生育期的缩短程度较东北轻。另外,气候凉爽的云贵高原玉米生育期也较气候炎热的丘陵、盆地明显。
1.3.2 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全球升温造成玉米产量相应减少。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气候较为湿润,但由于生育期的缩短,致使光合作用的时间减少,灌溉水源不充分,最终导致产量减少。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气候相对干燥,除生育期缩短导致产量减少外,在其生长周期内模拟自然条件下降雨量的变化也是造成玉米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南玉米种植区,人工降雨量较大,气候变暖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较少。但总的来说,气候变暖是造成玉米减产最主要的原因。
1.3.3 气候变化对灌溉条件的影响。玉米产量的多少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导致空气中蕴含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减少了玉米生产所需要的灌溉水源,便于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2.1 加强技术研究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通常可以分为依赖生产技术、要素投入以及外在气候与环境条件等。
加强技术研究,包括改善栽培技术,二是加强育种技术研究。国家和政府应当加强玉米育种研发力度,通过自主研究和引进,培育耐旱、抗病性强、抗虫抗灾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试种、推种,从而保障玉米产量的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撑。
2.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玉米种植大多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尤其以西北和华北地区尤为显著,仅靠利用地下水来保证灌溉量远远不够,而且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加重生态环境的负担,丧失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强农村建设,建设好并充分用好农村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可以通过扩建机井、增加机井数量的方法有效应对干旱,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加强科技对环境的检测,抢时早播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例如,以夏玉米为例,适合玉米生长的时间只有100d,通过环境监测,充分利用玉米的生长季节,抢时播种,有助于选择增产潜力更大的、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并保证其正常成熟,提高产量,并推广玉米机械化播种。
2.4 适当增施肥料
通过增施肥料,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同时还能增加农作物的生物产量和自然还田量,但肥料的使用需要考虑土壤养分含量、肥料种类、玉米产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增加玉米产量,保证玉米质量。
3 主要结论与建议
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改善灌溉条件、玉米技术进步、增施化肥、培育、引进新的抗寒抗旱、抗病虫、抗灾品种等均为有效的措施。保证玉米生产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004-7026(2017)1-0049-01
S51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