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7-04-13张燕州罗全珍
张燕州, 罗全珍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校企合作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张燕州, 罗全珍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融合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该学院与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广泛合作,形成“依托一家、合作十家、服务百家”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成立了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和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混编教师+企业工程师+企业认证讲师的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双证融通、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成效。
校企合作; 师资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
1 通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有效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2-3]。
通信技术是高速发展的技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通信技术专业[4]。近年来,4G/5G、NB-IoT、SDN/NFV、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与通信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从而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是通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特殊性所在[5-6]。
选择与通信设备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是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和最佳选择[6]。首先,国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在行业发展、市场引导、标准制订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其次,这些企业拥有众多的下游企业,而下游企业将是重要的就业市场,能充分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7];第三,企业经常对客户和代理商进行技术培训,拥有成熟的培训平台和培训资源,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第四,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更便于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最终达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8]。
2 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紧随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潮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依托一家、合作十家、服务百家”的校企合作模式[9]。
依托一家,就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十家,就是与本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多家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如兰州电信、兰州移动等;服务百家,就是最终服务于上百家相关企业。
2.1 成立中兴通讯电信学院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方式,共建了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开展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中兴公司给予学校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指导;学校给予中兴公司以学校化管理指导。校企相互配合,共促合作。在教学方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遵循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入职业化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准职业人的导向训练、职业定位和求职能力提升训练。
2.2 共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公司联合建设ICT行业创新基地。校方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企业负责实训平台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基地以通信运营商的商用系统为标本,以通信行业项目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为背景,高度贴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组建了固网实训基地、企业信息化实训基地、移动通信实训基地、通信工程施工实训平台等实训平台和管理系统,总价值达1 032万元,成为甘肃省高校通信技术专业中设备最全、仿真系统最多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于2014年7月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0]。
实验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入全天候学习实践方式,建立了设备高效率使用机制。实训基地在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形成强大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与有关部门及行业密切配合,开展广泛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基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师资培训、学生技能集训、产学结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混编师资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型混编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项目任务或实体业务,参与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实施,随着项目的深入和群体的壮大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以教师的“增值”实现学生的“增值”。
在团队的具体分工上,学校专业教师承担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授课任务,中兴公司派遣资深工程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程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企业工程师可以作为学校师资办理入职备案,学校原有师资在符合企业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加入企业师资团队。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塑造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老中青搭配、“三师”(教师+企业工程师+企业认证讲师)结构优化、开放进取、充满朝气的专业教学团体,获得了学生和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3 通信技术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 以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教学规范和人力资源需求,以通信和ICT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与学校专业负责人联合制订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
引进企业的培训教材,实行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法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11]。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学校统一审定的前提下坚持每年更新,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落实“双证书”建设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2 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在内部营造了典型的企业环境,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使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不再完全依赖于企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学院不只是重视教师是否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还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的能力。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要求教师在企业中承担企业内培讲师、企业项目经理、企业技术总监等角色,实现了教师角色从“双师型”到“三师型”的转变。
切实把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以通信工程项目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为背景,采用以师带徒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将工程项目的交付过程搬到校园内。课程教学以岗位胜任力为依据,导入学生职业化管理、工程师自主教学、按需培养、MIMPS(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业服务体系等,面向通信行业内的设备生产企业、工程外包商、运营商和代维公司等,培养即懂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12]。
3.3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企业化办学氛围,把传统的学生管理升级为职场管理,把传统的校园环境升级为企业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升级为工作过程,建立区域人才培养优势,帮助学生获得职场竞争先机,实现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沙盘推演仿真教学和三段式项目驱动工程师培养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变教师主动教学为受邀指导,实现工程教育的项目式教学创新。
学院每年投入经费近5万元,用于开展各种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完全模拟ICT企业的组织架构,成立了由学生完全主导的ICT虚拟公司。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担任公司顾问,并在资源和运营方面给予协助,而ICT虚拟公司的日常管理均由学生独立负责。结合企业运营实践,引入了KPI管理考核体系,组建专业的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团队,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3.4 人才培养与行业认证紧密融合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双证书模式。将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法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并鼓励学生在毕业前考取ICT认证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无线技术工程师(分为LTE、WCDMA、CDMA2000、GSM、网规网优等方向)、交换技术工程师(分为程控交换、NGN等方向)、传输技术工程师(PTN方向)、数通工程师(路由交换方向)、接入网技术工程师(xPON方向)等。
3.5 依托企业就业联盟,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选择通信行业适合学生创业的机会点,指导学生掌握创业的思路和基本技能。依托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和人才就业联盟企业分布在全国的行业代理商和分销代理商,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近几年内,在保障本专业学生100%就业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升迁率。
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全员、全程、全面导师制,对一年级学生实施准职业人导向训练,对二年级学生分别实施职业定位和发展训练,以及求职能力提升训练。
4 结语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通信设备生产企业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在网络学院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师资培训、双证书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领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创新合作思路和方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持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References)
[1] 张士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86-89.
[2] 李衔.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69-172.
[3] 王南.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学校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的启示:以德国希斯公司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142-143.
[4] 史红彦.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1-32.
[5] 陈健,唐彦儒,刘昊.浅析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师资队伍建设[J].才智,2016(1):136.
[6] 齐俊峰.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9):26.
[7] 张士辉.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订单班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87-190.
[8] 谭显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0(28):60-63.
[9] 张士辉,严玮,田红,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32-135.
[10] 周祖才,胡佳.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166-168.
[11] 刘长生,侯雪梅.职业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9-51.
[12] 赵颖.基于“课证岗一体化”的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信息通信,2016(1):285-287.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jors based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ng Yanzhou, Luo Quanzhen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Lanzhou 730070,China)
By taking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the innov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jors based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explored. The extensive cooperation with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carried out,and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Relying on one enterprise,cooperating with ten and serving one hundred” is developed. The ZTE (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 Telecom College and the ZTE ICT industry innovation base are established with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teaching team of the mixed teachers plus enterprise engineers plus enterprise certification instructors is built up.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novation,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student management,dual certificates,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the good results are achieved.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ers’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10.16791/j.cnki.sjg.2017.07.039
2017-02-15
2016年甘肃省第四批科技计划项目(1604ZCRA001);201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5B-177);2016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Y156)
张燕州(1961—),男,河北临城,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育
罗全珍(1981—),男,甘肃永登,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信息技术.
E-mail:bxbz@qq.com
G712.4
A
1002-4956(2017)07-0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