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价值观角度浅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借鉴意义

2017-04-13赵丹妮

山西农经 2017年15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市场经济民主

□赵丹妮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从价值观角度浅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借鉴意义

□赵丹妮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很多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完全背道而驰。但就其价值观念而已,其追求的基本理念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来看,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

1 自由与平等的对立:人类根源价值观最本质和永恒的争端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府,同时也设立了议会。当时革命军提出的口号是“博爱(团结)、自由、平等”,但其实“自由”和“平等”是矛盾对立的两方,即人存在先天的智力差异。如果让高智商的人自由发挥才能,他们与低智商的人就不可能平等;而如果一味地让不同才能的人都按照绝对平等的方式相处,人就不可能拥有自由。那个时候,坐在议会左边的人,更支持平等,强调国家干预手段帮助弱者,形成“左派”。而坐在议会右边的人,更支持自由,强调竞争,形成“右派”。从此以后,“自由”和“平等”就成为了人类根源价值观最本质和永恒的争端。

2 民主社会主义把自由、平等、博爱奉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对于“平等”和“自由”的根本价值对立,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二者相互统一。社会党国家在1989年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原则声明》重申“民主社会主义是争取自由、社会公正和团结的国际运动”,并阐释它的这些基本价值观念说:“自由”,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免受政治强制,并享有为追求个人目标和发挥个人活力而行为的最大机会”;“公平意味着结束一切对个人的其实,意味着权利和集会的平等”;而“平等是所有人具有平等价值的表现,也是人性自由发展的前提”。

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抽象为人道主义,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归根结底,民主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的,尽可能最大化的保障“公平”的一种价值追求,力图在“自由”与“平等”之间找到一个调和点,最大可能地维持资本主义的平衡发展。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我们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由此可见,两种价值观的融会贯通之处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把“自由”与“平等”摆在了相同的高度上,力求实现矛盾的统一。关于二者关系的具体把控,我们要吸取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建设方面优秀的经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的道路,添一盏明灯。

4 追求自由: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要求“自由竞争”的观念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基础。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拥有自主权,充分发挥资本、技术、人才的力量,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因为“自由竞争”而更具有活力,优胜劣汰的规则会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一个保障自由竞争的市场,才是充满活力、能够持续发展的良性市场。

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来选择发展自己的手段和途径,哪一个手段有利于发展自己,就拿来用之。但是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排斥市场经济。曾经我们用传统理论来束缚自己,加上“左”的思想泛滥,不实事求是,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错误和挫折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应当结合历史阶段选择更适应国情的经济发展手段。当今阶段,“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观念更加适应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应当积极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服务。

5 保障平等:加强完善福利制度,建立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完全“自由”的竞争机制下,平等也将不复存在。曾经的资本主义社会,古典自由主义盛行,带来的是由于绝对自由而导致的垄断、贫富差距、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甚至孕育了世界大战,但同时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

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多数实行的为福利国家模式,在“自由”概念发挥了过大作用从而对社会起消极意义的情况下,这些国家选择了保障“平等”的方式来维持国家的稳定。

历史证明,福利国家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劳资关系”矛盾冲突。

结合我国的基本现实情况,我国完善福利制度的目标应是“减困”和“雪中送炭”,是目标群体的救助,是集中福利资源用于最需要和最贫困的人,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更多的社会群体跨进社保制度这一门槛。我国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福利制度,选择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福利制度模式,不断完善已经初具规模的福利制度雏形,更好地保障“平等”。

6 立足国情,“自由”和“平等”存在平衡

综上所述,从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自由”和“平等”观念的理解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当前的发展重心仍是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平稳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现阶段“自由”的观念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发展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保障市场的自由竞争、保护私有财产和人权。这些在曾经被我们视之为资本主义的观点,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可以作为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的良方。

同时,我们要尽最大可能的保障社会平等。这种平等,是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统一。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我们通过二次分配,为由于先天劣势而无法生存发展的个体提供帮助,尽可能地实现公平、平等,从而进一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自由”和“平等”的对峙是永恒的,但二者之间的平衡是可以达到并维持的。我们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国情,把握好二者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多借鉴吸取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不照搬照抄,也不全盘否认,辩证地看待问题,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徐崇温.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4).

[2]张传鹤.民主社会主义主要观点的再探讨[J].社会科学,2006.(10).

1004-7026(2017)15-0103-02

D61;D091.6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5.067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市场经济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没有福利制度的经济增长局限:韩国的经验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