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我见

2017-04-13博罗县教育局教研室邹小婷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会习惯

文/博罗县教育局教研室 邹小婷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我见

文/博罗县教育局教研室 邹小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十个核心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为此,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教学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被广泛开展研究实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落实 “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一基本任务?笔者认为,营造和谐民主课堂,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重视归纳概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现实的教学研究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民主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践证明,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最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心境始终能处于兴奋中,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一是教师要从心灵深处亲和亲近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有 “每一位学生都是很棒的”的心态去善待学生,多些 “你说得不错” “你真聪明” “讲得真好” “真是聪明的主意”等鼓励性语言和眼神,和蔼可亲的表情,适合学生的课堂肢体动作等,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和压力,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可爱可亲,上课是个很开心的事。

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是老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 “我的课堂我参与,我表现”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喜欢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如运用 “相信你们有所发现,试试吧” “通过努力,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有问题与大家分享”等话语,引发学生 “我能行”的自信心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尝试。

二、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一是创设和用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尤其是低年级教材,每一个主题情境图,都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容易引发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欲望。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无序无目的的好奇观察向有序有目的的观察发展,学会用数学眼光从生动有趣的情境里,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在 “新发现”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

二是提供机会,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可能一下子不会把问题说清楚,而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加工并提出与信息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培养良好思考习惯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把什么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的 “一言堂”的做法,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引导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改变问题一提出,马上就集体回答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课堂中要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先思考后回答的思考习惯。

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爱因斯坦曾说: “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良好的出示问题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想问题,养成 “多思、善思”的思考习惯。

四、重视归纳概括

一是注重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如在新知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用,认真做好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新旧联系,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 “最近发展区”探究和发现新知。二是注重经历 “做数学”的活动过程,把归纳概括贯穿在 “数学活动”中。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能让学生有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经历“做数学”的感受,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以达到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主动感悟数学,发现数学的学习目的。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会习惯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学会分享
好习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