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让音乐课如此美丽

2017-04-13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贤义外国语学校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曲子要素习惯

文/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贤义外国语学校 王 丁

倾听让音乐课如此美丽

文/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贤义外国语学校 王 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为了 “倾听”习惯的养成,我首先向学生阐明在音乐课上欣赏的这些音乐作品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音乐珍品,感受这些作品,理解这些作品,能够很好地陶冶情操,使同学们认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放松娱乐,更是为了树立高尚的人格。学生走进音乐课堂的目的就是学习音乐,倾听音乐,和平时在音乐课外听音乐是有本质区别的。

平时同学们更多采用的是背景式的欣赏方式,这种欣赏方式为许多人所采用。背景式的欣赏是一种以消遣与休息为目的的音乐欣赏方式,它的特点是欣赏者并不以听音乐为主要目的,而是把它作为休息或从事其他工作和活动的衬托与背景。它对改善环境、调解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欣赏方式对欣赏者不做要求,欣赏者听到音乐,可以当作相识的朋友,也可以把它当作漠不相识的路人,可以听而有感,也可以听而不闻,人们的主要注意力不是放在音乐上。所以说背景式欣赏和审美的艺术欣赏是有本质区别的,为了保证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式艺术欣赏,同学们要养成倾听、倾听、再倾听的欣赏习惯。

二、营造 “倾听”氛围,激发“倾听”欲望

为了培养 “倾听”的习惯,我努力营造适合孩子们 “倾听”的氛围。首先音乐教室应有它特有的教学环境: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可以给予学生 “倾听”的心情;教室内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和音乐知识的挂图可以引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而高质量的音响设备,以及其它当今音乐教学中所必备的教学设备和教具,则可以提高孩子 “倾听”的质量。总而言之,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教材吸引孩子去倾听。

为了培养 “倾听”的习惯,我们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教态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基调,同时根据作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孩子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 “倾听”的愿望。如欣赏古琴曲 《流水》时,我先不出示标题,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音乐曲是俗的还是雅的?是悠远古朴的还是时尚激烈的?是中国的乐曲还是外国的乐曲?这一连串的问题必然激发孩子们倾听音乐的愿望,从而使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倾听音乐作品。

三、学会有效 “倾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音乐是欣赏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对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但欣赏音乐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慢慢对孩子们浸润、感染、培养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所以, “听觉”是音乐教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一个人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孩子的音乐耳朵的形成是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赋式固有的。没有好的倾听音乐的方法,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学的孩子对于听音乐还处于一种无绪状态,我们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教给一定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养成孩子们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眼用心聆听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一般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闭上眼睛,充分调动听觉器官来用心聆听。音乐所传达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静穆中,音乐融及灵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课堂上,师生表面的 “静”,深层的 “动”——内心深处的感动,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2.有目的地听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要对学生切实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听有所得。引导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如欣赏河北民歌 《小白菜》,第一遍粗听时我问学生 “这首曲子的情绪是什么?你的心情怎样?”;第二遍复听,让他们带着 “请你画一画这首曲子的旋律走向线,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去仔细聆听,学生从而明白了下行旋律的作用;第三遍再听时,我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一哼,来进一步体验下行旋律和悲凉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音乐要素间是有相互关联的。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3.辨别比较地听

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辩,将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反过来学生就会更专注地聆听音乐,达成一种良性循环。如五年级的同学在学习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和抒情优美时,我选用了 《摇篮曲》和 《星光恰恰恰》两首曲子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听辩,先让他们说说对这两首曲子的不同感受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高兴的、活泼的和舒服的、优美的),并用律动把这两种情绪表达出来。这里我运用了对比地听,更刺激孩子们的听觉,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如:在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时,我把独唱版的 《国歌》和合唱版的《国歌》让孩子们一起对比聆听欣赏,老师就不需要多说什么,两首曲子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4.抓住特点听

任何音乐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充分抓住各音乐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孩子们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引导孩子们喜欢听音乐、专心听音乐,形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如在欣赏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注意音乐各要素的变化,并对某些乐句有一定的记忆,然后再用打乱乐曲曲式顺序的方式,由孩子们去判断作品的各要素特点。通过倾听、倾听、再倾听,直到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止。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曲子要素习惯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上课好习惯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