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7-04-13袁德栋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匠人产学研

袁德栋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全国上下开启了创新创业的高潮。一直以来我国一直在模仿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链也一直以低端为主,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创新力度不够。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新时期必须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创新创业的发挥,离不开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所谓的工匠精神是指一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1]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一、创新创业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万众创新需要工匠精神

我国近几年航空航天和深海探索等工程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创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几百年发展才有现在的科技成果,所以我国要想迅速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单靠“循规蹈矩”的发展是不行的,只有走捷径——创新;但“创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经历借鉴、消化、实践最终走向创新等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没有一个精益求精的心态和积极求变的精神是很难创新的。另外创新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而创新的基础是前人的积累和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在扎实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有效的重新组合,也就是创新。而这些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之所在。因为工匠精神强调的就是创新和精益求精。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增强大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增强创新思维,为创新实践打下基础。离开工匠精神谈创新发展,创新将变成无源之水。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推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有很大作用。

(二)大众创业需要工匠精神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一时之间创客、网店等形式的低成本、低技术要求的创业形式为大学生所青睐。表面上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创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正是这种便利导致人人都可以创业,反而增加了创业成功的难度。可以看出,无论任何时候成功的创业者都是那些精心打造服务或产品的创业者。这就要求大学生创业者要有工匠精神,要敢于坚持一片土壤,十年磨一剑,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社会需要的东西。所以,大学期间要增强匠人精神,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心。只有有了十年磨一剑的匠人精神,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目标,不为旁人所动,从而打造出精品的服务或产品。

(三)大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除了强调精益求精之外,还强调持之以恒、做事情一丝不苟等精神。而互联网+时代,大家获取的知识逐渐碎片化,现在还将朝向工作碎片化、生活碎片化的方向发展,更不用说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要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未来要依靠他们去推动社会发展。另外,从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匠人精神的培养。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只强调短平快、急功近利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一大批人在具体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厚实大国基础。[2]所以,大学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匠人精神”的本质要求,把对大学生的“匠人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与实践中。这要求我们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为培养大学生的匠人精神服务。

(一)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匠人精神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大学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即使是应用型的大学在安排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是形式大于实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学生总是对大学所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之所在。由于在大学所学课程与实践脱节,导致大学生毕业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所谓的大学无用的思想。而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打通大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从学习、研究到实践应用等。这样,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知识学习,而是为了一定的实践目的去学习,这样在一开始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学研相结合基础是“学”,核心在“研”,目的是“产”,也就是实践,各个环节必须协调统一,这样才能发挥产学研的功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要求大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积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产学研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是条重要途径。在“学”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不畏艰难,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在“研”的过程中可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耐心、毅力、细心等非智力能力;在“产”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精神。无论是“学”中的不畏艰难、“研”中的非智力能力的发展还是“产”中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些都是匠人精神的本质之所在。所以,产学研的结合,对大学生匠人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创新创业背景下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正如俗语所说:有才有德是人才,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要求:有才有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融合工匠精神教育于思政教育中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例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创新发展等优良品质,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整合,[3]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平时的课堂中。此外,思政教师还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人生成长经历等特点,不分时段地对他们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未来的职业。平时注意从小事着手,培养大学生对待工作的热情和荣誉感,例如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等让大学生体会荣誉感带来的人生体验等。在理论课教学中,要积极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可以结合中国从“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创造”的历程让学生体验工匠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度。总之,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利大于弊。这也对高校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榜样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动力

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4]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内驱力之一就是榜样。榜样本身有一种内在召唤力量,其可以通过吸引大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匠人不断消失,随之而消失的还有优秀的匠人精神。所以当务之急首先要保护好传统的优秀匠人,因为他们是“匠人精神”的代表,他们的存在本身对大学生和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教育和启发。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经济建设中涌现出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榜样。例如我国航天事业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有了具有匠人精神的每一个人的贡献才有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所以,这些榜样的力量无不在启迪大学生: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和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三、增强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措施

(一)高校要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产学研相结合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增强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途径。首先高校要积极创新课程开设,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开设相应专业课要充分调研当地企业,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次,高校要积极创新培养制度;教育部已经明确出台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等政策,所以高校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做好宣传国家政策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为学生实践提供政策保障。

(二)积极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和匠人精神培养的融合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匠人精神的主阵地,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融合德育和匠人精神培养。首先,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教书育人,首先是身正为范。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从自己做起,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精雕细琢自己的课件和教案,精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匠人精神的重要性。其次,思政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知识的运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为了很好地融合思政教育和匠人精神培养为一体,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之间游刃有余。

(三)积极创造机会让大学生接触榜样

榜样教育是匠人精神教育的有效动力,高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大学生零距离接触榜样。首先,可以邀请当地具有匠人精神代表的人到学校作报告,通过现场交流和学习,来感受匠人精神在他们成功的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比如易班、微信等,定时推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把匠人精神教育寓于无形的生活当中。这样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必将大大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1]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

[2]陈皓. 职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6 (11).

[3]刘青敏.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匠人产学研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光影视界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