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左传》对汉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以东汉王符《潜夫论》为视角
2017-04-13蒋泽枫
蒋 泽 枫
(通化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论《春秋左传》对汉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以东汉王符《潜夫论》为视角
蒋 泽 枫
(通化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王符《潜夫论》博采众家之长,其中对五经内容引用颇多。通过量化分析,可以看出王符对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潜夫论》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左传》共103条。这也直接表明《左传》对王符《潜夫论》影响很大,而这种影响与东汉时期《左传》的传授发展情况、《左传》自身学术特点以及左丘明自身的魅力有直接关系。
左丘明;春秋左传;王符;潜夫论
王符《潜夫论》博采众家之长,引用书籍包括经书、纬书、子书、史书四大部分,其中对五经内容引用颇多。不同的学者虽然在广泛引用经书内容作为立论基础方面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对于经书内容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却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每个学者对于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通过一个简单的量化分析,大致可以看出王符对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其中引用三《礼》共计10条、引《诗经》共计111条、引《尚书》及《尚书大传》共计52条、引《周易》共计64条、引《春秋左传》共计103条、引《春秋公羊传》共计4条、引《论语》共计57条、引《孝经》共计5条。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五家,分别是《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而“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1]1715。故此,在东汉时期流传的仅剩前三种。《潜夫论》中除了《谷梁传》没有涉猎,引《春秋公羊传》4条,引《左传》103条,数量上仅次于《诗经》,足以说明《左传》对王符的影响之大。现将引用情况分列如下①。
一、《潜夫论》征引《左传》示例
(一)对《左传》原文的直接引用
1.《遏利》:匹夫无辜,怀璧其罪。
按,此语出自《左传·桓公十年》。今本:“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遏利》:季文子相四君,马不饩粟,妾不衣帛。
按,此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今本:“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杜注:“二君,宣、成。”汪继培按,襄公五年“季孙行父卒”,《传》云:“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疏云:“行父以文六年见经,则为卿久矣。宣八年仲遂卒后,始文子得政,故至今为相三君也。”此云“四君”,盖并文公数之。彭铎按,此疑本作“三君”。古三、四字皆积画,故多相乱。昭三年《左传》:“陈氏三量。”《晏子春秋·问下》篇同,外篇误作“四量”,是其例[2]28-29。
3.《考绩》:《传》曰:“善恶无彰,何以沮劝?”
按,此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今本:“赏罚无章,何以沮劝。”
4.《思贤》:子产有言:“未能操刀而使之割,其伤实多。”
按,此语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本:“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5.《思贤》:此所谓“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哉!
按,此语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本:“子之爱人,伤之而已。”
6.《忠贵》:夫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按,此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今本:“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7.《慎微》: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按,此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今本:“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8.《实贡》:小卫多君子。
按,此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今本:“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9.《班禄》:《传》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道也。”
按,此语出自《左传·哀公七年》。今本:“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10.《释难》:皇天无亲。
按,《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古文尚书乃伪造之书,已经随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问世而趋于定论。而《周书》在汉代已经散佚,《汉书·艺文志》载:“《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今之存者四十五篇矣。”[1]1705-1706刘向校书时仅存45篇,并且王符《潜夫论》中引用的《周书》内容除了此条,皆可以在今本《逸周书》中找到原文,故此处所引转引自《左传》的可能性较大。
(二)对《左传》原文的化用
1.《遏利》:虞公屡求以失其国。
按,此语本于《左传·桓公十年》记载的虞公贪得无厌而招致讨伐之事。
2.《遏利》:公叔戌崇贿以为罪。
按,此语本于《左传·定公十三年十四年》记载的公叔戌因富有而被卫灵公驱逐一事。
3.《遏利》:介推遁逃于山谷。
《交际》:而介推所以赴深山也。
按,此二语本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介推不受封禄,与其母偕隐而死之事。
4.《遏利》:子罕归玉。
按,此语本于《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的子罕不受宋人献玉之事。
5.《遏利》:晏子归宅。
按,此语本于《左传·昭公三年》记载的晏子不受宅之事。
6.《论荣》:叔向,贤兄也,而鲋贪暴。
按,此语本于《左传·昭公元年、十三年、十四年》关于“叔向”和“鲋”的记载,又见《晋语九》。而从下文来看,引文出自于《左传》,因而,此处也应出自于《左传》的记载。
7.《论荣》: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
按,此语本于《左传·庄公三十一年、闵公二年》关于“季友”和“庆父”的记载。
8.《论荣》:昔祁奚有言:“鲧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
按,此语本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今本:“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
9.《救边》:《春秋》讥郑弃其师。
按,《春秋·闵公二年》:“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曰:“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不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毛诗正义》曰:“作《清人》诗者,刺文公也。文公之时,臣有高克者,志好财利,见利则为,而不顾其君。文公恶其如是,而欲远离之,而君弱臣强,又不能以理废。退适值有狄侵卫,郑与卫邻国,恐其来侵,文公乃使高克将兵御狄于竟。狄人虽去,高克未还,乃陈其师旅,翱翔于河上。日月经久,而文公不召,军众自散而归,高克惧而奔陈。文公有臣郑之公子名素者,恶此高克进之事君不以礼也,又恶此文公退之逐臣不以道,高克若拥兵作乱则是危国,若将众出奔则是亡师。公子素谓文公为此,乃是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清人》之诗以刺之。”[3]338王符借用《左传》之义以讽君主、将领在治理羌乱过程中的无所作为。
10.《巫列》:季梁之谏隋侯。
按,此语本于《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的季梁谏随侯,而致使楚国不敢侵随之事。“隋”乃后人篡改。文中称“汉东之国,随为大”。《春秋·哀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左传·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杜预注:随国,今义阳随县[3]1749。《广韵》五《支》引《风俗通义·氏姓》:“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
二、《潜夫论》征引《左传》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王符对《左传》的引用数量很多,为何王符钟情于《左传》内容呢?现将缘由分述如下。
(一)与东汉时期《左传》的传授发展情况有直接关系
在王符生活的东汉中期,《左传》的学术地位有所上升。如东汉桓谭在其《新论·正经》:“《左氏传》遭战国寝废。后百余年,鲁人谷梁赤为《春秋》,残略,多有遗失;又有齐人公羊高,缘经文作传,弥离其本事矣。《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4]36-37可见,在他心目中已经将《左传》与《春秋》平起平坐了。这种地位上的上升首先表现在帝王对《左传》的特殊喜好,“肃宗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5]1236。《后汉书·儒林列传序》:“(肃宗)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5]2546帝王对古文经学的倡导,为《左传》等古文经学的发展揭开了序幕。其次,一些古文经学大家的推崇,如贾逵对《左传》在东汉时期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初元年,贾逵奉帝命撰“《左氏传》大义长于《公羊传》《谷梁传》二传”的意见。贾逵“摘出《左氏》三十事尤着明者,斯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纪纲”以证明《左氏传》优于《公羊传》,而又称《左氏》与图谶合,以便迎合当时社会上的谶纬之风。结果,“书奏,帝嘉之,赐布匹五百,衣一袭,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建初八年,章帝在贾逵的建议下,“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皆拜贾逵所选弟子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5]1236-1239。综上所述,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在皇帝的公开支持下,在古文经学大师贾逵的倡导下,研习《左传》的士人自然开始增多,古文经学获得了较大发展。班固的《汉书》、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充的《论衡》、马融的《三传异同说》均对《左传》有所引用。周磐“少游京师,学《古文尚书》《洪范五行》《左氏传》”[5]1310-1311。郑兴之子郑众“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春秋删》十九篇”[5]1224-1226。由此可见,此时期《左传》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王符对于《左传》的大量引用也同属于此时期学术风气的产物。
(二)《左传》自身学术特点适应写作需要
首先,相比于《谷梁传》《公羊传》,《左传》内容更加丰富可靠、信而有证。晋代范宁在《春秋谷梁传集解》序言中对春秋三传的优缺点都作了概括评价:“《左氏》 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3]2361关于《左传》的“艳而富”,无疑是指其文辞优美记事较多;“其失也巫”,唐杨士勋疏曰:“‘其失也巫’者,谓多叙鬼神之事,预言祸福之期,申生之托狐突,荀偃死不受含,伯有之厉,彭生之妖是也。”[6]11清汪中称:“而左氏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其失也巫,斯之谓与!”[7]24但是《左传》对这些“巫”事的记载恰好是对“艳而富”的一个绝好说明,表明《左传》记载的内容是真实客观的,不仅包括自天子诸侯以降的人事,而且也包括了诸多非人之事,是春秋时期社会思想和历史现实事实的一种真实反映。王符将作《潜夫论》视为继承先贤遗业,为后世立言的大举,为了表达其自身观点,让言语有很强的说服力,必然需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一点,而《左传》自身的特性正好能为其提供丰富的论据材料,所以在引用事实材料的时候,王符更多关注的是记载内容“艳而富”的《左传》,而不是“俗”之《公羊传》和“短”之《谷梁传》。如《左传》保留了很多古代姓氏的记载,对于“姓氏”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郑樵说“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8]3,王符作《五德志》《志氏姓》两篇中对姓氏问题的分析都大量引用了《左传》的内容。
其次,《左传》中体现出来的立足于对春秋社会的批判性为王符所继承。《左传》是阐释《春秋》的解经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历史著作。关于《春秋》中蕴含的批判精神,孟子同汉代学者均有论述。《孟子·滕文公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3]2714-2715又《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3]2773又《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3]2727-2728在孟子心中,《春秋》秉承了《诗经》的批判传统,对于那些乱臣贼子、非正义的战争都是以批判态度一以待之。关于《春秋》的这种批判态度,司马迁曾有一段类似的表述,《史记·太史公自序》载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9]3297《春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出其扬善抑恶的立足于批判的学术宗旨。《左传》作为一部针对《春秋》的解经之作,对于孔子《春秋》中的这种批判思想的继承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真正使得王符去继承发扬《左传》批判精神的因素便是两人的生活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一步拉近了王符和《左传》的距离,激起了王符对《左传》所体现出的社会批判性的特殊偏爱。左丘明生活的春秋时期同王符生活的东汉中后期相比,虽然社会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也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混乱”,社会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正是批判思想得以滋生的合适土壤。《左传》体现出重人事的儒家思想倾向,如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主张君主进行德治;民为君本,从民众的角度去批判社会种种不良现象;民为神本,从重人事的角度批判社会的迷信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叙述历史事实时,从儒家基本思想倾向出发,对于那些历史事件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肯定或批判的态度的。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一类的伦理道德,也从那些伦理道德的观点出发肯定了“利民”和“卫社稷”一类对人民有利的东西。批判了那些破坏伦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左传·隐公三年》)[3]1724之类的“逆德”,同时也批判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败行。王符的《潜夫论》乃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之作,《左传》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批判性为王符所继承,《潜夫论》一书便是由对东汉中后期社会上种种有悖道义的行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败行、社会的腐朽黑暗风气进行抨击的诸多篇章汇编而成的,社会批判性也成为王符《潜夫论》这部政论之作的最大亮点。
(三)左丘明自身的魅力对于王符的影响
王符出于对左丘明的仰慕之情而产生的对《左传》《国语》的特殊偏爱,在《叙录》中已经有所体现。《叙录》是王符用来阐述《潜夫论》写作动机的篇章。《叙录》开题便说“夫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创造大的功业。什么是所谓的大功呢?王符将其分为两种,“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首先当属传播仁德,次之者是著书立说。这句话本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3]1979接下来,王符认为自己没有机会服务于国家,为国家建功勋,退而求其次,选择著书立言,将自己的感触想法记录成文,以此来“叙先贤”“继前训,左丘明五经”。这句话有缺文,文意不甚明了。“草创叙先贤”,被后世奉为先圣贤人的人很多,诸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均是此列中的佼佼者,此处将左丘明同五经并列于此,不能不说明左丘明在王符的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而这种地位的确立完全是由于王符对左丘明道德品质和渊博学识的认同所决定的。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3]2475,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人。另外,司马迁《史记》有关左丘明的生平行事记述共有两处:一是《太史公自序》,其中说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9]3300二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对于孔子《春秋》,司马迁说道:“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9]509-510《史记》中的两处记载表明了左丘明学识渊博,逆境中仍能坚韧不拔地完成《国语》,践圣人之迹,维圣人之真,为后世立言而作《左传》。左丘明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学识,坚韧不拔、为后世立言的学术宗旨,而王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与左丘明是一脉相承的。
注 释:
①由于引文内容较多,故仅以10例进行说明,其余不再列举引文,以下类同。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汪继培,笺.潜夫论笺校正[M].彭铎,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
[3]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桓谭.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李学勤.春秋谷梁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汪中.述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8]郑樵.通志[M].王树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责任编辑:韦琦辉】
2017-07-10
蒋泽枫(1981—),男,满族,黑龙江明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K234
A
1672-3600(2017)10-0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