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初中新人教版与沪、北、苏版本物理教材的比较和分析
2017-04-1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110021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110021)
高建华●
多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初中新人教版与沪、北、苏版本物理教材的比较和分析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110021)
高建华●
分析比较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及其他版本教材在章节、内容、栏目等方面的不同,重点分析各版本物理教材的变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
章节;内容;比较
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按主题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但没有规定内容的具体章节顺序及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各个版本的教材编写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突出各自特色编写的.作为一名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借鉴的选择性使用各版本教材的优点,是有益于教研工作的.
一、各版本物理教材章节的分析
从章节数目及顺序来看,新人教版的章节数是最多的.主要是电学的章节较其他版本分得更细.多划分出了《电压和电阻》、《生活用电》这两章内容.从章节的顺序来看,新人教版物理主要还是八年以力学为主,九年以电磁学为主的教学顺序安排,与沪科版、北师大版、苏科版的教学安排一致.这种顺序安排的好处是:电磁学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力学设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直观.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1.前言部分的比较
四个版本的前言相比较,个人认为还是沪科版做的最好,沪科版将前言部分做成了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由于现在的一线教师多数不重视前言部分的教学,甚至直接越过前言直接开讲第一章,学生没有建立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前提.不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沪科版的第一章第一节 《走进神奇》,就是利用了大量的图片揭示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第二节《探索之路》中介绍了科学先驱们执着与进取的科学精神.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学生知道高科技的发展及科学探究需要方法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2.物理开篇章节的选择
北师大版将《物态及其变化》放在了开篇章,苏科版将《声现象》放在了开篇章,新人教版教材将第一章《机械运动》放在了开篇章,沪科版是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作为了开篇章.个人认为四个版本教材北师大版本的还是最好的,因为《物态及其变化》完全是大自然现象的发现及解释,更容易吸引孩子们观察生活,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新人教版和沪科版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新人教版放在了第一节,沪教版放在了《动与静》的一节后.个人认为还是新人教版的设置更加合理,因为在参照物的学习中,我们实际上也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位置的变化来衡量动还是静.有了长度的概念提出及测量,能更好的理解位置变化的含义.
二、各版本知识点上的比较
以“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一节作为比较的对象,新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已经删掉,在北师大版上是选学内容,但是沪科版上是正式内容,由于在人教版和沪科版高中必修1的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节《力的合成》将要深入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在初中阶段增加“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以“夸克”为例,沪科版和苏科版和北师大版均出现了关于夸克粒子的介绍,这部分内容还是以北师大版介绍的最为详细.可是新人教版删去了关于“夸克”作为最小粒子的内容.个人认为理由如下:夸克之父,盖尔曼1972年在第十六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说:“理论上并不要求夸克在实验室中是真正可测的,在这一点上象磁单极子那样,它们可以在想象中存在.”换言之,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实验显示了夸克的点状行为,但是夸克并不像原子那样已经真实的出现了.那么,其他三个版本教材中夸克的出现,沪科版和苏科版的教材是用“红、绿、蓝”三色表示夸克的不同.
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新人教版的设置顺序为:先让学生认识透镜的外形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然后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能够成不同类型的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认识到成像规律.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加入“探索宇宙”内容,作为透镜应用的延伸;个人认为这种由生活体验展开实验研究的设置是非常好的.
北师大版教材:第一节与新人教版相同,第二节为《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然后第三节是《生活中的透镜》,第四节《眼睛与眼镜》作为生活应用.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内容被合并在了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中.
苏科版教材:《透镜》一节后,安排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然后是《照相机和眼睛矫正》一节,《望远镜和显微镜》作为应用延伸.个人认为北师大版和苏科版的安排,不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沪科版教材:《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直接安排在《光的色散》之后,个人认为这种安排不是很合理.教材极简单的介绍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对光的会聚作用后,就要求学生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书上列出了一个8行表格,测量量是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时物距和像距,要求学生描述出像的大小、虚实,然后通过所记录的数据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的设计安排不是很好,因为在教材中并没有叙述清楚要怎样采集数据,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会出现数据采集盲目,导致这个探究实验方向性和效果性差.
研究各个版本教材内容编排和内容,对于现在的物理教学和教研,是非常必要的.各个版本之间互补,可以让我们挖掘出更多课堂的小实验和设计灵感.虽然我们地域使用的是新人教版教材,但是各版本在对应章节上的内容编排我们是可以借鉴并使用的.
[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2]沪科版:八年级、九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10年6月修订.
[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4]苏科版: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6月第3版.
G632
B
1008-0333(2017)08-00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