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加热器频繁泄漏原因分析及优化处理措施

2017-04-13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年8期
关键词:抽汽管板投运

薛 旻

(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江苏常熟 215536)

0 概述

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3号机组为东方汽轮机厂引进日立技术生产制造的CLN 600-24.2/538/566型超临界压力汽轮机组,机组抽汽回热系统配置3台高压加热器(以下简称高加),汽轮机的抽汽通过高加传热管束与给水换热,提高给水温度,减少汽轮机向凝汽器的排汽量,改善汽轮机的通流特性和机组的热量损失,降低煤耗,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该机组高加由上海动力设备厂设计制造,结构特点为表面换热式、卧式安装、U形传热管、双流程,内设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疏水冷却段,换热管与管板之间采用爆炸胀管加密封焊,水室人孔采用自密封结构。

1 问题

机组于2005年投用,自2010年起,3号高加在运行中已多次出现泄漏故障,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近几年,3号高加几乎达到了逢启停必泄漏的程度。

2 原因分析

2.1 投运/退出时给水温度变化率较大

机组启停或高加检修的投退过程中,应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按照厂家要求,给水温度变化率应≯1℃/min,最大不得超过1.8℃/min,这个温度变化率可使厚实的水室锻件、壳体和管束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热或散热,防止热冲击过大对高加造成损伤。但在实际投运过程中,由于高加进汽电动门内漏较大或电动门开启幅度较大,抽汽逆止门开启后使得高加温升速度过大,造成高温高压蒸汽进入高加后,管壁较薄的传热管与较厚的管板温升速度不一致,温升不一致产生的热应力使传热管变形或焊接区域拉裂造成泄漏。虽然该机组高加投运时的温升明显大于厂家规定值,但相比该厂采用同样投退方式的1/2号机组,其3号高加在机组运行中并未出现明显的泄漏现象,因此,投运时温度变化率并非导致3号高加频繁泄漏的主要原因。

2.2 水侧与汽侧的温差、压差较大

高加投运时,汽侧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投运,因此3号高加最先投运,高压给水对U形钢管造成的高压水冲击最大,尤其是U形管弯管处受到的冲刷最严重。机组正常运行中,3号高加水侧与汽侧的温差达到300℃,压差达到20 MPa,是3台高加中工况最恶劣的,随着高加运行时间的增长,受到的疲劳损伤最为严重。虽然3号高加的恶劣运行工况是造成泄漏的重要原因,但受结构设计的制约,不进行技术改造,高加运行工况无法得到改善。

2.3 负荷变化速率大

随着电网对机组AGC投入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机组正常运行中经常会遇到快速加减负荷的情况,此时相应的抽汽温度与压力也会迅速变化,而相应给水温度的变化比抽汽温度变化小,高加U形管以及管板焊缝处由于受到强烈的温度交变热应力而更容易损坏,尤其在机组紧急甩负荷或高加紧急解列时,给高加带来的热冲击更大,高加U形管长期受热疲劳而容易损坏泄漏。但存在相同工况的1/2号机组,并未出现频繁的泄漏情况,说明负荷变化速率大不是高加泄漏的主要原因。

2.4 检修质量差

高加的泄漏往往在机组运行中或机组启动过程中出现,而在机组启动或运行中将高加隔离进行查漏、堵漏时,由于受高加温度、阀门泄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很难保证检修工艺质量。例如:因高加汽侧进汽门不严,高加内部水室温度高,检修人员无法进行管口预热,堵漏焊接后应力较大,影响检修质量。机组停运检修时,对3号高加进行气密性试验,发现部分堵管焊疤处存在泄漏现象,尤其是部分死角,由于受水室隔板的空间制约,无法保证该区域的焊接堵管质量。检修时堵管区域能明显看出部分焊疤存在脱落现象。另外,检修时的涡流检测(涡流检测仅能检测缺陷管)报告显示,换热管缺陷数与1/2号机组差异不大,说明该机组3号高加原堵漏处存在较大的重复泄漏状况,因此判断,高加检修尤其是运行中抢修时工艺质量难以保证是3号高加频繁泄漏的主要原因。

2.5 灌水降温加大高加损伤。

机组启动或运行中解列高加,由于热传导或汽侧阀门内漏,导致解列后高加内温度仍然较高,开启人孔自然降温无效,此时只能采用灌水强制降温的方式,因高加管材较薄管板较厚,易造成高加管材与管板温降不一致,产生的交变热应力加大高加的损伤,增加高加泄漏点。机组启动或运行中抢修时,曾多次采用灌水降温的方式来缩短抢修时间,而1/2号机组从未采用过灌水降温的方式,因此,灌水降温也是导致高加频繁泄漏的重要原因。

2.6 堵头与U形管材料不一致

高加抢修过程中,往往由于短时无法找到与管材一致的堵头,采用材料相近的堵头代替,材料不同的堵头膨胀系数不同,长期运行易因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高加管板胀裂或拉裂。该机组早期进行高加堵漏时,由于对检修工艺的不重视以及受条件的制约,曾采用不锈钢堵头代替20G堵头,导致该区域重复泄漏率非常高。

3 改进措施

(1)机组停运后,采用高加自然降温的方式,待充分降温后再打开高加人孔门,进行检修工作。

(2)对5000多根高加管束进行涡流检测,检测高加管束的损伤情况,参考涡流检测报告,提前处理存在损伤的换热管。

(3)打磨掉并清理原电焊焊疤,对原有堵头进行检测,若材料与U形管材不一致,更换新堵头。

(4)使用加热棒加热打磨抛光后的管板区域到130℃(管束内有积水会造成积水沸腾,影响加热棒工作,可以结合火焰加热方式进行预热),预热可以减少电焊热应力对管板的影响,降低电焊后焊疤出现裂纹的可能性。

(5)采用氩弧焊对打磨过的管口、管板进行修复焊接,同时对需要堵管的U形管进行堵管焊接。每焊一层后敲掉焊渣,焊接后抛光焊缝着色检验,焊接面不高于管板平面2 mm。

(6)焊接完毕后对焊接处进行局部退火处理,温度为120℃,消除焊接热应力。

(7)堵管、补焊、修复完毕后,使用压缩空气对高加进行查漏,通入压缩空气后,在水侧管板涂抹肥皂液进行查找,查找有无新的管口漏点或者焊疤上的泄漏点。如发现新漏点,做好相应的标记,然后将高加汽侧的压缩空气泄掉,重复上述的修补措施,再进行打压查漏,直至高加气密性试验合格。

4 工艺优化

(1)在机组运行中严格控制高加水位,保持高加水位平稳,机组运行中监视3号高加调门开度的变化。

(2)投运或退出3号高加时,严格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1.8℃/min,发现高加泄漏,立即缓慢切除高加,避免泄漏管束长期运行,高压给水吹损周边管束,加大高加泄漏。

(3)高加投退时,采用点动抽汽电动门的方式,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

5 优化改进效果

应用改进后的检修方法,对机组3号高加进行全面修复与处理,同时优化机组的投退方式,机组启动后,3号高加长期稳定运行,未再出现泄漏现象。

[1]陈默,6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管束泄露故障处理实例及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2010(22):294.

[2]李伟彬,某厂高加大面积泄露原因及治理方案研究[J].河南科技,2014(24):16.

[3]吕宝英,高压加热器的泄露故障及其原因分析[J].科技视界,2014(35):325.

[4]马立国,朱善哲,高压加热器换热管运行过程中泄露事故分析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3):250.

猜你喜欢

抽汽管板投运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600MW超临界机组供热供汽后对发电出力影响分析
供热机组抽汽改造方案及试验分析
大型管板钻铣一体化装备的开发
变压器投运与维护技术探究
管板堆焊镍基合金625焊接工艺
300MW级亚临界汽轮机抽汽方式、结构特点及选型的讨论
纯凝机组改供热后不同抽汽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HVM膜过滤器管板改造总结
热电厂凝汽器钛管板焊接工艺评定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