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氏竹编:由形式到意蕴的美学追求

2017-04-13纪瑞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渠县刘氏竹编

纪瑞祥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刘氏竹编:由形式到意蕴的美学追求

纪瑞祥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在我国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其形式丰富多彩,地域性特点极为突出。刘氏竹编洋溢着巴山蜀水的芬芳,渗透巴渠文化的精髓,跨界瓷器与竹编两种材质,兼具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时至今日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从美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比较研究法论述“刘氏竹编”工艺制作的形式美与自然生命美,通过对“刘氏竹编”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的理解,结合巴渠文化的广阔背景,阐释其由形式到意蕴的美学追求。

渠县竹编;竹编工艺;审美性

川东竹木成林,竹编资源极其丰富。渠县地处大山深处,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物中,就已经出现竹编器具,殷商时代,竹编纹样就已经呈现多样化特征。时至今日,渠县刘氏竹编早已久负盛名,在我国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它注重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创造出许多竹编工艺新品种,其中瓷胎竹编别具特色。瓷胎竹编产品最早只在四川生产,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成为馈赠宾客的上等礼品。渠县在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国务院将刘氏竹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渠县刘氏竹编产品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其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同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竹编艺术流派,体现了巴渠人民勤劳勇敢、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一、自然天成的材质美

在工艺品设计中,材质的美感起着重要作用,物体材料为艺术表达提供了载体,也为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提供了更广泛的被感知的方式。艺术表达的过程是艺术概念转化成可听、可触摸、可视的具体形态的过程。材质的美感直接影响到工艺品的艺术风格和人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好的设计离不开美的材质。竹编工艺的美是材质、造型、情感、精神的平衡与和谐。艺术材料发生作用的过程,更类似于语言交流而不是物理性事件。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提道:“材料是其天籁,其中凝结了许多人工智慧难以预料的神秘。”不同的材质会诱发人们对工艺品产生不同的情感。石头、木头、树皮等传统材质总会使人体会到古典和怀旧,产生一种质朴、自然、典雅的感觉,将这样的材质运用到产品中,或多或少赋予产品以情感倾向。玻璃、钢铁、塑料等又会体现出浓厚的现代气息。[1]材质所引发的情感个性就像绘画颜料的色彩一样斑斓纷呈。运用不同材质进行工艺设计与作画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刻画不同的角色形象。

古人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融汇了儒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文化特点与审美追求。竹子具有天然的材质美感,竹编工艺品本身便凸显了竹编材料自身的天然美,呈现社会历史的发展,竹编工艺品拥有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刘氏竹编的特色在于其特别遴选的竹材料和陶瓷胎的完美结合。绘画于竹材之上,其精湛的技艺使得画面妙趣横生,各种图案栩栩如生。传统竹编以各种书法及绘画为装饰,细心打磨成各种瓷胎竹编花瓶、茶具、竹编字画等竹编工艺品。瓷胎竹编产品独有的特色是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并对之进行了刻花、烫花、彩漆等特殊的处理,从而耐干燥、不变形、防虫蛀、便于清洗。质朴自然的天然纹路,不加修饰的肌理表面,给人朴实纯真的感受。抛却华丽光亮的外表,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真实的温馨与华贵。不规则的纹理加之富有节奏的变化与统一排列方式,严肃端庄的同时又不显呆板,给人以亲切、温和、朴实之感。内置的瓷胎清脆、光滑,倘若一名娇弱的女子羞赧地藏身于竹材的怀抱,竹材和陶瓷材料相互配合,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产生材质对比的同时,二者又紧密融洽、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瓷胎竹编统一体。

提到竹编的材质,我们不得不提制作加工材料的工艺。两者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渠县竹编工艺质地自然淳朴,表面肌理变化多样,能工巧匠巧妙地装饰编织创造出多样化的造型,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渠县竹编工艺的材质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硬实性等实用功能属性外,还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层次上与人发生更深刻的联系。视觉上,渠县竹编工艺的色彩以黄绿色为主,根据形制有时也装饰极少的其他颜色,如褐色、黑色等。主体色调象征着和平与发展,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听觉上竹编亦给人造成一个与视觉联通的感受世界,使人联想到竹笛、快板、道琴等各种竹制乐器悠扬动听的旋律美,视觉上的和谐与听觉上的柔软相融汇,当竹编映入人们眼目,能够促发人们在情感上有一种柔和与宁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接近与触摸它。[2]在触觉上,竹编原始纯朴中透出高雅的气度,象征了竹“为人”正直的思想和积极蓬勃的人生动力。薄薄的竹层,柔柔的编织,清晰的纹理,透出人性的温暖,浸染了大自然对使用者生活的关怀与生命的沉淀,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自然世界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艺术是具有强烈个性的,同时也是公开分享的体验。竹编工艺由于其具有自然的材质,使得生命的神秘性和多样性能够在产品中得以延续,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自然生命之美。作品是要有目的的促成的成果,但其释放又是不可控制的,如果人的一方无法与材料的一方相结合,那么任何作品都将缺少成为艺术品的基础。竹编取材于自然,在物质基础丰富、个人意识张扬的今天,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更富真实性、文化性、夸张性、率真性、戏剧性、寓言性等一致或矛盾的理念。审美活动的真理性是普遍的、无现实功利性的,材料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感觉、认知和艺术与心灵沟通上的期许,是人类与世界链接的纽带与桥梁。作为日常审美活动的终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的审美态度、审美情怀及审美感悟的潜移默化。人类创造了美,也欣赏并陶醉于美。[3]

二、富有韵律的形式美

工艺设计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桥梁,所以才有了“形式大于功能”一说。竹编产品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结构形态美,另一方面是产品装饰性的美。刘氏竹编各种不同的造型形式和风格特征,取决于其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各自的实际生活需要。竹编工艺品的艺术形态主要有收藏品、民族奢侈品和生活艺术品三大类,包含精妙的传统编织、精巧的生活用具、生动的装饰摆件,此外还有家具和板材等式样。其中最著名、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瓷胎竹编,以陶瓷为母体,精选细丝在陶胎的基础上依胎编织,用本色、黑色或浅褐色编出一些简单的花纹和图案装饰。陶瓷模型服务于竹编造型的同时,竹编又保护了陶瓷,实现了两种材质的成功嫁接。瓷胎竹编目前只在四川生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渗透普及,在保持竹编形态结构整体不变的前提下,人们结合电脑软件设计创作出形式多样的竹编工艺品,在造型上也出现了无胎竹编产品,其形式美的规律愈加分明。

刘氏竹编编织工艺体现了时空的纵横与驰骋,节奏韵律、对称均衡、粗细疏密、间隔连续、交叉错综、变化统一等在竹编工艺上都得到了完美体现。渠县竹编工艺主要通过“经纬”编织成型,基本手法有挑一压一的“一纹法”、挑二压二的“二纹法”,还有挑二压一、挑一压二等手法。这种一挑一压编法具有重复变化的美感。竹丝宛如一条细蛇在匍匐前进,而每经过一处都定格了岁月的痕迹。刘兴国先生在《巴文化初探》一书中指出:蛇是巴人氏族部落图腾,看似毫无意义的装饰,其实是有着深厚的渊源的。[4]宛如细蛇的竹丝与纹理像古老巴国起伏的山脉不绝,像纵横的巴山渠水,缓缓流淌于人们的心间。山脉绵延,河流纵横,美景如画的巴山渠水孕育并记载了巴人和賨人的生活习俗和文明习惯。古代賨人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挥聪明才智,在自给自足中追求生活与生命的本真,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与自然灾害抗争。如同大火过后人们学会了制陶一样,在不断的探索中萌生了灵感与创造,从而开始了对延续不断的生命之美的追求。

竹编底部的菊底编法以中心点为主,排列成放射状,螺旋如菊形,渐大渐小的挑压排列令人赏心悦目,如同岁月和生命的轮回,让人们似乎看到了岁月的影子和成长的轨迹。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自然、安定、协调、整齐的感觉,符合大众审美习惯,使得竹编工艺品产生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端庄美。传统的竹编工艺品整体造型给人一种安静平和之感,竹编工艺材料体现的韵味如同诗歌一样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竹编工艺品的形式美如同音乐中的音符音准一样,是艺术表现中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内容。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结合手工艺制作加工,其赋予产品本身的生命力更助长了结构的坚固、耐用。

竹编工艺自身的装饰,更多承载的是社会交际的功能,它折射出人类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瓷胎竹编的图案装饰,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已有变化有序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不同的图案配以不同的色彩,写实图案通常运用自然色彩,而抽象的构成形式则多用装饰性色彩,符合中国传统民间色彩的调配法则,“软色”的调配与坚硬材质形成看似和谐的隐性对比,多而显乱,少则不足。图案的装饰内容以巴渠民俗遗存为主,如渠县汉阙、三汇彩亭、賨人谷等元素符号的运用,其目的具有祈福纳祥之意。精炼的编织手法和恰当的图案装饰联袂解决了竹编艺术形式美的问题。普通编织以的主要形式以古铜色烤丝为主,附加普通几何图案纹样。提花编织利用经纬等宽的新竹青丝造型,随之布局各类单色图案文字于上,尤其以地方特色的熊猫图案编织为多,主要制作花瓶茶具等产品。刘氏竹编有“竹丝扣瓷”的美誉,缘于它创造了图案疏编、扭丝编、雕花、漏花、别花、贴花等多种装饰技法。竹丝紧贴瓷面,依胎成形,随胎编织,胎弯竹弯,形曲篾曲,编织成功后,竹丝和瓷胎浑然一体、结合的天衣无缝。在文化变迁、社会转型时期,刘氏竹编依然卓然独立,别具一格。

竹编工艺的形式美不局限于作品的外在形式美感,而且渗透着美的内涵形式,包含着具体的思想内容。历经长期生产、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伴随着的是物品规范化形式的形成。人们的物化观念随之而来,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号表现,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三、充满意蕴的风情美

民间工艺品离不开它生存地区的文化土壤,是劳动人民在审美创造活动中民间美术观念在形象体现,氤氲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审美心理与创新精神。刘氏竹编工艺作为川东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向世人呈现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也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流露着十足的艺术风情韵味。

刘氏竹编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注重技术与艺术、科学的融合,竹子的拉丝、编织、雕刻均可采用科学精密的机械设备完成。竹子的防腐、防蛀、防水等现代加工技术处理手法也有新的进展,这使得竹编艺术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充满了丰富而鲜明的科学艺术气息,是一种包含着多维要素的综合体。利用竹子这种浑然天成的材质,遵循人们传统审美心理兼顾追求新奇的欣赏习惯,实现功用与审美的双重功用,达成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实用与审美两相结合的统一体中,渠县竹编工艺品体现了一种贴近人类生活而又佑于生活之上的情怀。[5]这种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形态,堪称艺术生活化的最典型物证。竹编工艺产品的生成是自然的原生性和人类主观生存意志的融合体。由于本源性自然生态作为环境的生成是原生性的,其审美主要在于艺术与生态性存在的天然融合性,在审美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生态型优化状态中,表现出人工自然生态的艺术审美品质,激发人的生命存在活动的激情,寻求人们诗意化生存的和谐之境。[6]

竹编工艺作为一种商品,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属性最终决定于原材料和其应用功能,而竹编产品采用原生态天然竹材料,既使用便利、经济耐用,又低碳环保。竹编产品经过加工、改良和创新,以清新、自然的特质,成为都市居室中独特的风景,处处撩动着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追求欲望。竹编产品质感突出、颜色朴实,竹编灯具、竹编动物、竹编字画、竹编玩具等竹编工艺品就这样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新颖独特的样式、纯朴自然的工艺,带来的是轻盈舒适、绿色环保、自在休闲和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份浓郁的天然气息撩人心魄,使现代居室充满了宁静、自然和生命力。每一条竹丝都蕴藏着人性的温暖,诉说着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刘氏竹编艺术的造型和装饰处处流露着巴渠文化精神。在造型设计上,注重产品外部形象与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绿色生态环境的结合。渠县竹编工艺品融入了民族文化符号元素,在销售过程中,流通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现代人对工艺产品的需要不仅限于物质和实用两个层面,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在对自然竹材精细的选择和加工过程中,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不仅通过天然材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形成了人们对自然、材质的善待和尊重,同时也赋予了天然材质人格化意味,标示人们对美好、崇高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并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民族的以及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竹编手工艺元素已逐步成为时代主流的意象符号,成为彰显渠县乃至四川地方文化形象的一种依托。

追溯竹编工艺的起源,可了解其古老的历史和全新的面貌。据考古资料考证,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现了竹子具有开裂性强,有弹性和韧性的特点,竹子编织的器皿坚固耐用。中国的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工艺制作有着深刻的渊源,是远古先民富有创造性的历史见证;[7]说它年轻,是因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西方思想的渗透,竹编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又披上了新的外衣,不断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给予我们以特殊的艺术和精神享受。竹编工艺品造型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使欣赏者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美感。它与陶瓷、结艺有着很多的共通性,在巴文化的笼罩下又具独特性。在思想多维、多元化的今天,渠县竹编已不仅满足于实用和情节表达、记录生活等传统功能,而是逐渐从传统载体走向拓展表达。这些造型能够完全或部分表达作者的内心诉说,更多的是不能由言语传达的视觉语言所衍生的另样美学。

传统工艺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艺,追求得体合宜、尽善尽美。刘氏竹编工艺取材自然,绿色环保、无辐射、无污染,对环保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即便是废弃的竹编产品,也不会像塑料袋一样对生活环境造成污染,而是回到最初的自然状态,促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竹编造型外观和内在意蕴统一,形变样式变化多端、幻化万千,造型构成节奏明显、韵律感强,它的排列、结构、色彩、处理手法等各个组成部分,从整体到局部都具有多样统一的效果,给人们带来实用的便利、视觉的满足、情感的表现和心灵的慰藉。竹编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强调手脑并用和身心协调的自由创造的乐趣,这些都是大工业生产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美感。古往今来,中国手工艺人运用体力和技巧对本地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开发,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技艺体系。刘氏竹编工艺是深深依存于自然的“生态技术”,生活与生产活动相融,彼此不可分割,这使得人在劳动过程中始终和自然保持着“物我不二”的生态关系,生产活动也必然因地制宜,顺应时令节气。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离开了生活,其流也不远。艺术是“技能为根,文化为本”的参天大树。“材有美,工有巧”道出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教授说:“细微的技艺构成了传统工艺美术非常丰富的内涵”。人们赞叹工艺美术的技艺之美,表达了对技艺的欣赏、赞赏和叹服。[8]

森系、文艺范和民族风的盛行,为手工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流行与繁荣提供了可能。[9]刘氏竹编工艺以其具有自然美的材质、富含节奏感的形式和充满意蕴的风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奢望与诉求。其器形、纹饰以及加工手法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个性符号,是经过了长年积累而融汇了地域文化元素、巴渠传统风俗、信仰礼仪等诸多内涵的体现。渠县竹编艺术已呈现出内生于巴渠文化的精神主动性,并与时代精神契合,寻求具有当代价值的意义和基于民族内在精神思想的时代诠释,是其主动获得自身独立品格的必由之路。对应“一带一路”开发,充分提取区域资源的核心元素,如渠县汉阙、三汇彩亭等地方文化符号,进行系统、持久、有效、多能的时代智造,以达到竹编工艺充分彰显地域特色、积极吻合国际范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智能传承之目的。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47.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3]范 藻.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3):32-38.

[4]刘兴国.巴人文化初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5.

[5]纪瑞祥.中国陶瓷艺术美学意蕴探析[J].山东陶瓷,2007(10):40-41.

[6]余 强,谢亚平.人工开物:西南民间工艺文化生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65.

[7]萝卜酱子.传统工艺之我见[EB/OL].[2016-09-10].http://blog.sina.com.

[8]卿尚东,杜兆恒.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美术品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3):105-111.

[9]何 洁,荆 雷.当今我国手工艺术的多元趋向[J].美术观察,2016(4):10-12.

[责任编辑 范 藻]

Liu's Bamboo Weaving Art:Aesthetic of Its Form and Connotation

JI Ruixiang
(Education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In 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there is a bamboo weaving artnamed after Liu,which has a uniquely local trait and variations of form and function.Liu's bamboo is permeated w ith the fragrance in the area of Bashu(now in parts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Itsmaterial contains porcelain and bamboo,which gather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ombines practical use w ith aesthetic.Up to the present,it still has a vigorous life.We appreciate Liu's bamboo weaving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describe the process of bamboo weaving process from use to aesthetic transmutation,and interpret its mental carrier and aesthetic quality from the broader context of Baqu culture.

Quxian bamboo weaving;weaving process of bamboo;Baqu culture;aesthetic

J52

A

1674-5248(2017)01-0019-05

2016-11-10

四川省社会规划项目“川东北特色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研究”(SC14 A024);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川东革命老区艺术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对策研究”(SLQ2016C-20)

纪瑞祥(1979—),男,山东诸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工艺美术研究。

猜你喜欢

渠县刘氏竹编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往顶上跑
你在渠县等我
后母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
南大梁高速公路通车 达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