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烈二世与德国的政治分裂
2017-04-13陈杰珍
陈杰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菲特烈二世与德国的政治分裂
陈杰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长期以来,中国史学界没有研究过中世纪的德国皇帝菲特烈二世(公元1194-1250)。而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菲特烈二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治国鲜明的特点,他之所以这样进行统治的成因也值得史学界作深入的研究。
菲特烈二世;特点;原因
对于中国史学界来说,中世纪的德国皇帝菲特烈二世(1194-1250)是比较陌生的,至今也没有研究他的文章。菲特烈二世的治国方式很有特点:即他长期不在德国进行直接统治;他给予德国诸侯们过多的权力;他没能对德国采用中央集权的方式进行统治。这样的治国方式与德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菲特烈二世的统治对中世纪德国长期的政治分裂有着巨大影响。
1.菲特烈二世其人
菲特烈二世的祖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霍亨斯特芬王朝的红胡子菲特烈,即菲特烈一世·巴巴罗萨(1152年—1190年),他参加过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但在经过小亚细亚的一条小河时不幸坠马淹死。菲特烈二世的父亲是德皇亨利六世(1190—1197),他在1194年率领军队来到了意大利。德国统治者一直对富庶的意大利情有独衷,亨利六世也不能幸免,他不仅征服了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①还“征服”了诺曼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继承人康斯坦丝,这样亨利六世和他的后继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来统治这个富庶的地方了。这年的圣诞节,亨利六世在巴勒莫的天主教堂加冕为西西里的国王,就在第二天,留在中部意大利的皇后康斯坦丝生下了他们的继承人—未来的皇帝菲特烈二世。
在菲特烈二世四岁时,他的父母双亡,西西里国王的王位自然而然地传到了他的手中。 德国的王位最初由菲特烈的叔叔、士瓦本的菲利普继承,菲特烈家族与韦尔夫家族因王位之争而引发内战。1209年,韦尔夫家族的奥托继位。但他一登基就宣称自己是日耳曼教会之主。教皇立即废其帝权,将其开除教籍,转而支持成长中的菲特烈二世。1215年,菲特烈二世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即整个德国和意大利的中南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菲特烈二世才华横溢,个性鲜明复杂。他的一生有着惊人的作为,并因此获得了“人间奇迹”的称号。[1]279。他的《与鸟类一起狩猎的艺术》几个世纪以来都是鸟类学的权威著作。1235年他回德国时,随行携带了“一支由萨克逊人和埃塞俄比亚人组成的随从,以及一个由豹、猿和骆驼组成的兽团。”[2]45一些统治者既羡慕他又憎恶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250年他去世为止。
2.菲特烈二世的治国特点
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治国方法,菲特烈二世也不例外。
菲特烈二世统治德国的特点之一是他是一位长期不住在德国的统治者。
菲特烈二世长住在西西里,而对于德国则不是亲自统治。我们可以看看菲特烈二世的统治年表:他1215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开始统治德国、意大利的南部和西西里,1215—1220期间他住在德国本土进行统治;1221—1250年期间他住在西西里,统治南意大利、西西里和德国;其中1235年和1237年他两次回德国以平息国内的动荡局面。那么纵览菲特烈二世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这35年中,他只在德国实际生活了7年,这还要加上中间的那两次回国。几十年都不在本土生活的统治者,史料的记载还是罕见的。
特点之二就是他统治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授给教俗封建主特权的法令、法规。
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菲特烈二世把本该属于国王所有的特权给予了德国的教俗封建主。他在1215年和1220年两次颁布了授予德国教会特权的文书,宣布放弃皇帝在教会地产上征收新税,建筑堡垒和城市的权力,允许主教剥夺教会封臣的封土。皇帝实际上是答应不再干涉教会地产上的事务。1232年,菲特烈二世又授权太子亨利七世将上述特权授予各大诸侯,并让各大诸侯得到了铸币权和控制领地上全部法庭的权力。同时又答应诸侯:今后在诸侯领地上新建立的市场和城市,一律受诸侯统治,不受皇帝保护,不成为帝国城市。严格限制皇帝在城市中的司法权,城市圈占的封建主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城市不允许逃亡农奴居住。从上述的情况来看,菲特烈二世把本应属于皇帝自身的权力几乎全撒给了教俗封建主,教俗封建主的领地实际上变成了独立王国。
第三个特点是菲特烈二世在德国没有采用中央集权的统治政策。 实现中央集权主要打击地方大贵族,铲除封建割据势力。这种政策是菲特烈二世所熟悉的,他在西西里王国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统治的。[3]108-110而他为什么没在德国实行这种统治呢?是他认为德国本土没有实行这种统治方式的时机与土壤吗?而一位长期住在西西里的德国国王又如何能进行中央集权的统治呢?
最后,他两次被教会革除教籍。十一至十三世纪的欧洲,十字军东征正在如火如荼在进行中。菲特烈二世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也不例外,1227年他承诺东征,并在意大利东海岸的布林底西集结了部队。但突发的瘟疫断送了他进军巴勒斯坦的计划。而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
注释:①诺曼王朝:诺曼人即为北欧人(丹麦人、挪威人)。从公元8世纪开始,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南侵活动,并在10世纪前后侵占了西西里。②君士坦丁为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查士丁尼为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九世却认为这是菲特烈二世妄图控制意大利的阴谋,皇帝就不想打巴勒斯坦,因而第一次革除了他的教籍。1228年,菲特烈二世东征了巴勒斯坦并使自己加冕为耶路撒冷之王。教皇对此也不满意,但还是恢复了他的教籍。但1239年再次开除了他的教籍。[4]46
3.菲特烈二世统治的时代背景
菲特烈二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治国方略,我认为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菲特烈二世之所以长住意大利,这是政治理想影响了他的现实政治的结果。
德国统治者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君士坦丁、查士丁尼②的继承人,以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为已任。皇帝们是为了实现其先辈从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政治理想,并震慑意大利人的反抗。
公元962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进军罗马,帮助教皇约翰十二世打败了罗马贵族。作为回报,教皇决定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奥托正式称为“奥古斯都”。菲特烈二世的祖父红胡子菲特烈在1155年加冕时,又加上了“神圣”二字,历史上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它并不是“神圣德意志帝国”,这个加冕的重心就应该在意大利。这个帝国名义上包括德国和意大利的北部与中部,实际上徒有虚名而已。而每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都认为自己就是凯撒大帝的传人,理应承担起重振昔日罗马帝国雄风的责任,并梦想着从罗马实现其统治基督教世界的伟任。但这种伟任并不是以一位教皇的封号就能成就的,而是以统治者的能力、国家的实力为后盾的。菲特烈二世他也被这一梦想鼓舞着,他也加冕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称帝虽使德国国王同时又成了罗马皇帝,但并未授予他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统治意大利的实力,意大利人并不买帐,经常反抗,不愿做德意志人的属邦,以致皇帝一即位,就必须重新征服意大利。德国王权的发展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增加了一个不利因素。
其次,德国从国家建立之初就形成了中央王权软弱,地方势力强大的特点。这种现实状况造成了德国国王的实权有限,也使国王对本土的统治缺乏应有的热情。
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帝国的东部即为德国。德国建立伊始,王权就不是很强大,国家分裂为许多大公国,最著名的有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四大公国。这些公国还带有一些原始性,它的首领是由部落首领转来的,这就决定了这些部落公国既用封建关系又用血缘关系进行统治,大权独揽,有很强的独立性。基于上述特点,德国国王不是世袭产生的,而是由地方封建主推选产生出来的。统治者只不过是这些大诸侯中的一员,而不具备东方封建国家的国王所具有的君权。因此,国王在当时的德国并无太多的特权,他只是诸侯们可以利用的一件为自身谋利的工具而已。而这样的一个国王的存在,又可以使大家维持一种均势。
菲特烈二世用中央集权的方式来统治西西里,但在德国这种方式是不适用的。诸侯们的势力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已强大到不是一个小小的国王就能左右的了。在此情况下,他选了科隆大主教安格尔.伯特作为其代理人统治德国,而自己则成了一名挂名的皇帝。[5]235
当然,不能排除因为意大利是他的故乡而导致他长住意大利的这种可能性。菲特烈二世视自己为意大利人—他的母亲就是意大利人,他连德语都不大会说[6]36。那里冬季的温和宜人相比于德国的寒冷潮湿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且意大利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是这个头衔的主体。他这个土生土长的统治者有当然的权力住在意大利。
还有就是当时国际上的影响,即他不是唯一的一位不在本国居住的统治者。和他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的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 (1189-1199)在位十年,他也是个不临朝的君主,留在英国本土的时间不到一年,这种“榜样”的力量也是不能小看的。
欧洲封建社会实行的是领主制,即不仅给自己的封臣以封地使用权,且把封地上的行政司法权也授给自己的封臣。而历来的德国皇帝都采取授予诸侯们强大的司法权来拢络他们的办法。这是一份王权和贵族分享司法权的“合理”声明:“每个诸侯都喜欢不受干涉的自由的司法权,自由地拥有属地,按当地认可的风俗来行事。”[7]135许多统治者就是在这一“声明”的指导下行事的。菲特烈二世的祖父红胡子菲特烈在这方面为其作了很好的“表率”。
1185年,红胡子菲特烈发布了《纽伦堡声明》,他说:“公、侯、伯爵在其领地内可使用司法权审判纵火犯,如有7名证人的证言一致公认此被告有罪,就可判处该被告死刑。”[8]134这就是说,皇帝把审判死刑犯一类的重大权力交给了地方诸侯来处置。
菲特烈二世很好地效法了他的祖父的模式来控制诸侯。诸侯们的政治、经济实力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非常强大,当政的国王只能采取拉拢的手段才能维持平衡的状态。这种状况就像沃尔夫冈的派克所说的那样:“基于现实优势的基础,从法兰克人当政以来,诸侯们已使他们分享统治权利的借口变得越来越好。”[9]136
菲特烈二世给诸侯如此多的权力,也是以权力换和平的一种无奈之举。
4.对德国政治的影响
菲特烈二世的统治对德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一直到普法战争时期才实现了统一,这与中世纪的菲特烈二世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首先,皇帝长期住在意大利,致使德国本土的行政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皇帝在德国本土找到了自己的代理人。最初是科隆的大主教安格尔伯特,1225年被暗杀。继而他找出了自己的另一名代理人巴伐利亚的路易一世,不久他被证明不可信赖而革职。不要说他的大臣对他的忠诚可信度如何,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对他产生了贰心。1234年,皇帝的继承人亨利七世(1220—1235)发动了叛乱。菲特烈二世从意大利返回德国,平息了叛乱,1235年皇太子被废弃。1237年,菲特烈二世又选出了另一名皇位继承人康拉德四世(1250—1254)。
其次,菲特烈二世的统治对德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则是导致了它的长期分裂。
当然,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德国的分裂状态是由来已久,因此分裂割据的责任不能由菲特烈二世一人承担。但由于菲特烈二世长期住在意大利,并给予诸候们极大的特权,从此教俗大封建主的领地实际上成为合法的独立国家。而法王和教皇也不时干预德国的政治生活,使德国的政治前景更加复杂,王权的巩固和强化更加困难重重。他的统治所导致的分裂竟使德国直到18世纪中后期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1]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4]罗伯特·科尔.周末读完德国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Murray Alexander.Reason and Society in the Middle Ages[M].New york,1978.
[6]丁建弘.德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7][8][9]Fuhrman,Horst.Germany in the High Middle Ages.C.1050-1250[M].New york,1986.
D59
:A
:2095-7327(2017)-02-0120-02
陈杰珍(1969—),女,河北涿州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世界中世纪史,中东史、拉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