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提高历史教师的素养
2017-04-13宋留庄
宋留庄
(平顶山市财经学校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德育视角下提高历史教师的素养
宋留庄
(平顶山市财经学校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树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意识、培养人格品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时下,许多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知识陈旧,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身修养不高,不能正视教师职业,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因此,更新知识、提高素养、更新理念、正视自我、终身学习就成为解决之道了。
德育;历史教师现状;素养;措施
中职历史是人文科学中的根本学科之一,它有其自己的常识性构造,也含有其德育的布局。以史育德,既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遵循历史教育教学史论统一的根本原则,同时,与学生心理产生共鸣。因此,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科都在渗透着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其教师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文章就德育、历史与德育、历史教师素养现状、如何提高历史教师的素养等几个方面略述一二。
1.德育的概述
德育通俗而言等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品格教育,他是学生学习目的所在。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方面的奠基人,其思想理念的实质是“仁”,所谓“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1]就是他把思想品德教育是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现阶段,文化多元的冲击和各种思想观念的并起,加之教育体制的缺陷等,各个行业多重才智而轻德育,尤其,学校教育的功利性以及社会衡量价值标准偏差,社会上不断上演着诸如:“扶不扶老人”、“公众人物数典忘祖的攻击共产党”、“穿日本旗”、“地沟油”、“我爸是李刚”“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等奇葩事件。像这些负面的因素时时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所以,狠抓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就成了老师们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了。因此,在新形势下,德育的主要内容要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人健康成长,提高现代教育水平,推动社会和谐、民主、文明、进步,尽快实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历史教学与德育
邓小平同志提出:“育人要有现代意识,贯通古今;育人要有世界视野,放眼全球;育人要前瞻意识引领潮头”。历史教学的使命是通过学习过去,寻找并发掘规律、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2]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老师与家长增强了对孩子综合素质认识,更加肯定实施素质教育是塑造青少年灵魂最有效的途径。其中,历史学科与德育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使其内在的必然要求。
首先,自古至今,历史常常被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来使用。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课堂的育人功能。德育教育是历史学科功能内在核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像事件、人物、环境等都对我们都有反思、借鉴、进步作用。这些历史素材里规律性的东西都是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良药。
其次,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历史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专业知识外,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突出历史的人文优势提取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育孩子们高尚的道德因子,发掘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者。所以,在历史讲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优势明显运用历史中的真实具体的正反两方面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积极的作用。
第三,在当前形势下,中考和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评价,仍然是分数,尽管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情感态度各种能力和价值观等目标设计的非常全面,但是,现实是分数取代了一切,学生的人格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民族精神都被分数掩埋了。因此,通过老师课堂渗透学生除了获得专业理论以外,还要明白学习方法和体会学习过程。进而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世界发展链条的梳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等。可以预见,今后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调整课程的评价体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培养和塑造高素质公民的准绳,也是适应当今文化教育事业改革,整体推动社会文明和谐的标尺。就历史课堂,完善评价标准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是历史课堂的社会使命。
3.历史教师素养现状
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3]育人是以先生的品格和举止来影响和感化弟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神圣职责就是以德育人。时下,从教者应更好地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人文思想渗透,逐步塑造孩子们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素养,从而体现出育人的目的所在。一般而言,施教对象对施教者的尊重最重要的动因是后者的德和才,因此,无德无才的师长是很难受到晚辈爱见和尊敬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个人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也是必须的。时下,就综合素养而言,不少历史教育工作者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3.1知识缺乏广度,修养缺乏高度
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包括相关专业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等方面。一名教师知识面窄狭,从不扩充相关专业知识,个人素养较低,缺乏国际视野等,他的课堂一定不会丰富多彩,试想,学生所学知识能不支离破碎吗?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老师受到一些社会负面影响,学生在其身上看不到“人格美”,看到的是“俗”和“功利”,这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雄厚的知识功底,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做好历史教师的前提和基础。
3.2课堂不严肃,学习意识差
历史不能重复和假设,因此,他是严肃的。学生正是在真正的历史中受到德育教育的,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取悦学生不惜采用粗俗的语言、道听途说的荒诞故事、民间故事等颠覆课堂,把历史变成了演义,这不仅有损教师威信,也必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个别老师从教以来很少进行再学习,缺乏终身学习理念,造成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故我们作为长者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只要拥有较为深厚的历史功底,就一定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擦出纯洁的灵魂。因此,具有课堂综合素质,不断地吐故纳新是做好历史教师的核心。
3.3教学与社会有距离,思想与学生有隔膜
历史即现实。每一个时代,人们都会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过往的历史进行重述,其目的就是强化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历史教师缺乏对现实与历史的研究,忽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讲课中不能深入浅出,而株守课本,囿于教参,缺乏国际观,自然影响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现实的思考;有些老师故步自封,思想陈旧,常常以长者的眼光对待学生,对学生一些思想、观点、行为横加指责,人为制造师生之间的思想隔膜;有些老师,盲目功利,分数第一,缺乏人文素养等。这同样有碍于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因此,把握时代脉搏,读懂学生心灵是做好历史老师的必要外延。
4.提高历史教师素养
4.1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但是,历史是有规律的,作为历史老师一定要有“历史即现实”的观念,在完善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并且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把历史作为现实的借鉴,用现实来反思历史。一直以来,领导甚至一些历史老师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历史好像只是升学的工具,其重要的德育功能很少谈及,对于德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种文化的碰撞,不仅需要我们通过历史寻找答案,更需要爱我们从历史中寻找、分析、提炼有益的东西来满足现实的需求。面对今天人心不古,道德缺失的诸多负面现象,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做一名“有心”人,一定打破那种只重视分数,轻视德育的行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德育,把德育渗透作为教学的关键,适时更新观点,补充新观念,把历史与现实深度链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执教能力和教学素养。
4.2育人先育己,提高个人修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就是这种人。”可见,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施教者,我们个人的品质和操行是十分关键的。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就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在强化职业操守的同时,要注重言传身教,谨言慎行、强化慎独意识;其次,在注重理论进修的同时,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究,向先进看齐,通过反省提升净化自我心灵。人们有理由相信,老师爱国,学生安能不爱国?老师爱党,学生安能不爱党?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造就出心灵美的弟子。所以作为教师要自信,进步,随和,从容,给历史与现实做一个搭桥手术,从历史中领悟今天,在现实中反思历史。正所谓“科研无禁区,教学有禁忌”。我们要向学生展现自信的生活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怀。同时,教师也要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仪表朴实大方、庄重文雅;教风扎实严谨、一丝不苟;语言准确精炼、富有感情;板书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等。言传身教中学生看到了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老师教师身上那扑面而来的爱意,给学生以正确的熏陶和引导。通过强化职业操守、理论进修、塑造讲台形象等方法,首先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而后育人。
4.3正视教师角色,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当前,不少老师对自己所处位置、职责不清。连榕指出,老师对自身职责的领会:“了解学生需要;培养社会需要人才;让学生感受到爱;不断更新自我。”[4]“重复同一内容的十年经验与创造性探索的十年经验,这是两种不同质的教龄!”[5]作为历史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改革新理念,了解教育改革新状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了解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不断博采众长,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知识,追踪时政热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学习中创新。
4.4协同发展,完善教学网络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更是各科老师的职责所在,历史老师需要与各任课老师及时沟通,把德育贯穿于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老师要打破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在制度化的前提下,尝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经常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出发,开展具有特色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在活动中产生共鸣,老师的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进步成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密切,历史素材中的人文功能对今天青少年树立科学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历史教学人文渗透是时代要求,这对历史老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个人素养划出了高水准的基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是每个历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要务。
[1]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篇,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篇,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4]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5]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差分教育三部曲之三: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G641
:A
:2095-7327(2017)-02-0091-02
宋留庄,就职于平顶山市财经学校,中级职称,从事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