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宣传体育文化的策略探析

2017-04-13闫站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大学生

闫站站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高校体育教学宣传体育文化的策略探析

闫站站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在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着重发展体育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又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宣传体育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快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从举办大学生体育文化节、建设体育俱乐部、革新体育教学理念、举办体育知识大赛、健全高校体育物质文化设施。希望以此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体育教学;宣传;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风貌的体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体育文化则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应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宣传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多样化措施,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并促使其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体育文化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许多高校也逐渐将体育文化和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从广义上来看,高校体育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师生在体育工作、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中,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就狭义层面来看,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校园内形成的文化状态,主要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体育精神等,并通过体育活动、体育教育、体育竞技形成的文化。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首先,高校体育文化具有层次性特征。相比较而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较高,因此,高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器械与体育硬件设施,同时,还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文化学习资料。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着力提升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促使他们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其次,体育文化还具有引领性。加强体育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认识国家体育事业,并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宣传体育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能够有效丰富高校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使高校整体上展现出一种公平竞争、开拓进取、合作共进、顽强拼搏的精神。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过具有强制性,这显然未能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文化则是一种自我约束管理,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或竞赛时,能够自觉遵守公平公正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考虑和维护集体主义利益,无需进行监督或强制。此外,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战术、水平和技术。进而挖掘大学生的体育潜力,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竞争意识、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生活审美情趣,校园体育文化则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并对其审美情趣进行合理引导。例如欣赏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性比赛,关注体育明星状况,关心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生活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体育文化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逐渐成为面向世界、紧随时代的高层次文化。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拜旦就曾在《体育颂》中热情赞美体育文化,称其是勇敢、美丽、活力、艺术、和平、正义、乐趣和荣誉的化身。

(三)有助于加快实施全民健身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绝佳时期,而体育锻炼则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园为空间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技能,为其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并增强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宣传体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个或几个运动项目技能,并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在进入社会之后传播争取的体育观、体育道德和运动技术。除此之外,高校体育锻炼氛围更加浓厚,体育设施也相对完善,更有助于形成全民健身的风气。

三、高校体育教学宣传体育文化的策略

(一)举办大学生体育文化节

高校体育文化节是面对全校师生,以健康和体育为主要内容,将娱乐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有机融为一体。它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与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体育文化节以其独特的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健身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调动他们的运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体育才能展示平台。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始举办体育文化节,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承办各种体育赛事,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热情。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充分发挥明星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承办一些国家级的公益性体育娱乐赛,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二)革新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若要充分运用自身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就应当适时完善相关的体育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体育法律法规,增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与法制性。同时,还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及时革新体育教学理念,增强体育文化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必须具有持续性与大众化特征,这一方面能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持续进行体育锻炼。当前,高校较为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包括体育舞蹈、游泳、健美操、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的对象也多集中于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且不利于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尤其是大四年级学生,需要面临紧张的就业压力,更需要加强体育训练和指导。因此,高校应当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及时革新体育教学理念,将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各个年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自觉传承和传播体育文化。

(三)建设体育俱乐部

高校建设体育俱乐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增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宣传的延伸性与连续性。拓展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视野,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而建设体育俱乐部不仅需要高校管理者认真思考、充分重视,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此外,还需要积极宣传体育文化,例如举办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知识讲座等,以此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报栏进行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展览,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将体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校园体育网页、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的宣传内容和途径。

(四)举办体育知识竞赛

在体育教学中宣传体育文化,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锻炼和技能传授,还应当关注体育文化与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校领导或相关部门,以及体育教师、体育社团管理人员,可以定期聘请优秀体育预备动员或体育专家,举办体育知识讲座,这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大学生自觉宣传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适时开展体育知识竞赛,通过现场口头抢答或笔试的形式进行。以此鼓励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自觉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

(五)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宣传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体育教学的需求也逐渐提升,若要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就必须加强体育设施、场馆、器材的配备和建设。加大场地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为体育文化宣传和体育教学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和场地、器材支持。

结语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密不可分,对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宣传体育文化。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及时革新体育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并积极建设和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开展体育知识竞赛,建设体育俱乐部,拓展大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教学,并主动宣传体育文化。

[1]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

[2]幺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赵夏娣,王效良.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4]陶华滨,邹师.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

[5]龚秀春,张朝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大学全面素质培养[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6]郑颂平,李宏图,苏华成.21世纪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走向[J].四川体育科学,2002.

[7]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从文化传承创新视角审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责任编校:王俊奇

审稿专家:王文

G807.4

A

1009-8534(2016)02-0172-02

闫站站,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大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