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2017-04-13崔兵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考核理念

崔兵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崔兵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健康意识与体育意识也逐渐增强,近年来,终身体育理念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在终身理念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思考和研究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终身体育的含义,又在此基础上从教学模式落后、考核方式不完善、缺乏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分析了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进一步指出了针对性策略,即重视有关终身体育的课程教学、在体育锻炼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以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终身体育;体育教学;策略

终身体育理念要求个体在一生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并主动接受各种形式的体育教育。就学生层面而言,则是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没有教师监督和指导的情况下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若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革新体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一、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

终生体育理念是依据我国国民体质需求提出的,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适时融入终身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增强体育教学效率。首先,终身体育理念要求个体在一生中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这种理念无疑对提升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可以促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讲授一些能够长期受用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确保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依然可以坚持体育锻炼。再次,终身体育提倡个体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自觉探究体育运动技巧,并在训练中逐渐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终身体育作为指导理念,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使他们在毕业之后依然可以自觉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二、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落后,教师时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体育教学的目标局限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需求、状态、兴趣则甚少关注。同时,体育教学中也大多采用示范、强化记忆、讲解、重复训练等形式,往往强迫学生将学习重点集中在体育技能训练方面,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或畏惧心理,无法从体育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此外,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且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知识”的倾向,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课时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集中精力进行体育技能训练,很少讲解和普及体育历史、体育知识、奥林匹克知识、运动原理等基础体育知识,严重弱化了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导致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无法充分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将体育锻炼视为应付考试的手段。

(二)缺乏终身体育教育理念

若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增强体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体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但目前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仅仅着眼于体育技能掌握,忽视体育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精神缺乏必要了解,无法真正体会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多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升。终身体育理念则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但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终身体育理念,未能采取措施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导致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较低。

(三)考核方式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体育考核仍旧停留在数据层面,即学生的跳远距离、跑步速度等,将运动技能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无法充分激发自身的体育潜能,付出与成绩严重失衡,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显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势必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三、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

(一)重视有关终身体育的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与基础,因此,应当将健康、卫生保健、竞技体育理论、人体知识、家庭体育和娱乐体育有机融入一体,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自觉掌握身体锻炼所需的技能与知识。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高校还应当适时革新体育教学大纲,将保健、健身和娱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同时,还可以开设体育欣赏课,引导学生体会体育竞技的审美价值,并逐渐产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体育运动健将作为偶像,增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动力。这些渗透式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渐产生认识性变化,逐步确立终身体育理念。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调查表明,当前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分数量化的形式作为体育教学的考核方法,不仅只关注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而且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考核方式,这种只关注分数的考核评价体系显然是不科学的,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体育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分数量化的评价方法无法真正顾及和体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必须及时革新这种“一刀切”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坚持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采用三维立体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形式,将学生的体育理念、考试成绩、平时表现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三)在体育锻炼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

首先,应当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考虑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还要关注时代发展形势。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学应当将健身性、主体性、民族性、人文性、基础性、选择性、娱乐性和竞技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和时代需求,合理开展体育教学。其次,体育锻炼内容的选取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既要符合体育教学目标,又要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且将体育运动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当前,国外体育教学已经逐渐趋向于大单元化,但我国大部分高校依然将小单元密集重复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不仅不符合我国高校当前体育器材较少的现实,而且无法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全面发展。这种重复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根本无法实现基础知识的内化。因此,必须及时革新这种重复式体育教学模式,采取措施加大体育学习单元,进而强化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造性、探索性和主动性,并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大单元体育教学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兴趣,并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单元加以区分,同时,教学单元也应当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正。再次,体育锻炼内容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在制定体育训练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社会需求和体育教学要求,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在运动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时常被视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个人教学习惯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同时,大部分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还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根本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升。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明确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地位。此外,教师还应当革新落后的教学模式,借鉴吸收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并综合运用多媒体、小组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还应当适时增加流行性体育项目,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并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当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加强师生互动,关注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问题,且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体会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进而自觉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1]赵梅.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

[2]张华君.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

[3]王洪海.基于终身体育理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

[4]程毅,李圣旺.体育教师自身发展与反思教学关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5]郑重.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

[6]伍娟,林志军.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

[7]马宝发,武彦羽.浅谈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3.

[8]张家安.普通高校健美操开展情况对终身体育行为趋势的预测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9]王猛.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导向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责任编校:王俊奇

审稿专家:于吉瑞

G807.4

A

1009-8534(2016)02-0166-02

崔兵,平顶山学院教师,硕士,在读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考核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