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日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的日语教学改革探索
——以苏州地区为例

2017-04-13穆牧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日语人才

穆牧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基于对日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的日语教学改革探索
——以苏州地区为例

穆牧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对日服务外包产业在苏州地区的发展态势日益增强,服务外包日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日服务外包行业需求的调研,了解苏州地区对日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需求。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比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以及企业内部自营的培养模式,针对当下对日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变化,提出新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以及日语教学改革提供对策建议。

服务外包;日语人才;教学改革;培养模式

2016全球服务与外包领军者峰会上,苏州入选2015年度全球最佳服务外包城市——中国十五强,对日服务外包业务优势明显。2016年前三季度苏州市新登录服务外包企业232家,受训人数达22137人,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管理系统中登录的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达3088家。苏州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发展,2016年前三季度苏州市完成接包合同额97.05亿美元,离岸执行额50.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4%和7.32%。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德国成为苏州市六大发包来源国(地区),占总量份额超过七成,发包市场格局稳定,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比重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对日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制定合理的对日服务外包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对日服务外包行业需求

当下服务外包行业日新月异,对日服务外包行业也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日语人才的语言要求不断提高,对日服务外包的层次也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对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大宇宙有限公司、苏州科伟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苏州萨瑟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知惠馆等机构进行走访调研,弄清目前对日服务外包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行业需求。

对日服务外包行业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日语人才。走访调研中可以看出企业普遍认为日语能力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企业希望毕业生不需要通过培训就可以直接参与到实际项目,需要技术、语言双技能型人才。行业要求职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将调研的企业分成三类:软件类服务外包企业(ITO)、商务及知识流程类服务外包企业(BPO、KPO)、数字媒体类服务外包企业。软件类服务外包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日文式样书的读写能力,达到日语等级考试N4水平以上;商务及知识流程类服务外包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日语语言沟通能力、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达到日语等级考试N2水平以上;数字媒体类服务外包企业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基本的日语读写能力,达到日语等级考试N5水平以上。

可以看出对日服务外包行业所需求的人才是精通日语,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针对对日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改革现有的日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对日服务外包日语教学模式改革

(一)传统日语教学模式

普通高职高专院校通过翻译法、试听法、交际法等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进行授课。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日语考级为导向,训练学生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授课通常以单词、语法、句型、课文的基本顺序进行教学。可以看出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材的种类不多,可选性不强,对于服务外包行业没有针对性;日语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对于对日服务外包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材料、商务邮件等的读写能力以及日本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素质要求,仅凭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很难实现。

(二)社会培训机构的职业导向教学模式

社会上很多以职业为导向的服务外包培训机构通过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授课以全模拟职场教学,让培训者真实地完成阶段性学习。社会培训机构的职业导向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服务外包人才就业前的培训时间,让培训者能较快地投入到真实项目中。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通过大学的基础教育对培训者打造好全面的思维模式,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完成对语言知识的沉淀。自创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仅仅考虑岗位匹配和就业竞争力,没有兼顾考虑到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企业内部自营的培养模式

服务外包企业内部由于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对职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日语要求。服务外包行业在实际运营中发现,对于对日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业务能力的培训周期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但半年的时间是不能大幅度提升职员的日语能力,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日语人才不足的困境而选择招聘专业日语人才,入职只需对其进行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具有服务外包专业业务背景的职员,为了提升其日语能力,在企业内部开设了日语教学课程。多数企业一般是让内部语言能力较高的职员负责培训,或者从社会上找专业的日语教师负责培训。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基于公司自身日常运营等原因,企业内部自营的语言培养模式会由于培训员工工作忙、出勤低等问题,导致语言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对日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结合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技能需求,可以看到服务外包行业对于人才的核心素质需求是具备水准较高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服务外包行业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了解服务外包行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具备服务外包行业的职业素养。

对日服务外包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日语要求较高,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把传统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结合使学生尽早接触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了解服务外包行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并将日本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旨在培养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对毕业生进行及时跟踪回访,了解对日服务外包行业对人才的语言需求,根据对日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从而适时地调整日语教学内容,形成动态性的、有服务外包产业特色的高端技能型服务外包人才日语教学模式。

为适应服务外包产业特色的日语人才教学模式,达到对日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需求。应该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承担部分实践项目和课程,对学生进行服务外包基础技能的培训,并在实践项目和课程中渗透日本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实现学生“零公里就业”的目标。此外,从事教学的日语教师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该对接服务外包企业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完善日语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否定,而应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补充。教学手段也不可忽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用音声、影像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课堂的重心和主体应由教师转向学生,以分组、小组轮流发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要积极参与日语方面的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高端技能型服务外包日语人才的培养不是专业和语言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有机融合。对日服务外包人才语言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前提,这样才能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日语人才。

三、课程资源建设及考核体系改革

基于对日服务外包行业的专业性,普通高职高专的日语教材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这就要求日语教师能在企业调研、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和实践课程,日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实践项目,最好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要做到不能与时代脱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填补课程资源上的不足,授课中要让学生对现今日本的热点问题进行发表、讨论。

创新型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在考核体系上也应有所改革,考核不应仅仅用平时出勤、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考核应是多维度的动态考核。实践课程中服务外包企业的评价、服务外包行业的通用认证等都应纳入考核体系。高职高专日语课程的课时会受很多因素制约,仅靠计划课时无法完成语言培养目标,网络微课、慕课等第二课堂的学习和作业情况也应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国家、省级、校级组织的各类比赛的成绩也应与考核挂钩,真正实现全方面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结语

从苏州近两年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行业规模日益壮大,面对日益增长的对日服务外包人才需求,探索对日服务外包人才的日语教学改革对我校公共日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日语学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高校与企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无缝对接,会给服务外包行业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日语人才,解决苏州地区服务外包高技能型外包人才紧缺的现状,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凌成树,田广东.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培育对策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86-88.

[3]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72-79.

责任编校:王俊奇

审稿专家:于海燕

H36

A

1009-8534(2016)02-0126-02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_201509)

穆牧,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技能型日语人才
人才云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