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词汇中的诗性
——克里斯蒂娃与百词斩移动英语学习软件
2017-04-13郭滢
郭滢
(江苏省委党校文化学部江苏·南京210009)
激发词汇中的诗性
——克里斯蒂娃与百词斩移动英语学习软件
郭滢
(江苏省委党校文化学部江苏·南京210009)
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克里斯蒂娃在传统的理性语言中发现了诗性语言成分,这种诗性成分表现为语言中的感情和韵律节奏等非语言成分,而新兴的移动英语词汇学习软件百词斩中正是利用了这些诗性成分加强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感受力和记忆力。因此激发词汇中所蕴含的诗性即是词汇学习的成功关键。
诗性;克里斯蒂娃;百词斩
“诗性”概念出自维柯,他在《新科学》中把原始人的思维活动称为“诗性的智慧”,因为“这些原始人没有推理的能力,却浑身是强旺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象力”[1]。法国思想家克里斯蒂娃借用“诗性”来命名她的语言观,因为她认为语言中有一部分具有“强旺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象力”。在新兴的移动英语词汇学习软件“百词斩”的创新之处也在于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激发出这种诗性。本文试从克娃的视角评价百词斩的多元编码输入策略。
一、克里斯蒂娃的诗性语言观
法国当代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1941-,后简称克娃)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是言说主体在父法规训下后天习得的理性语言,她称之为“象征”语言(thesymbolic)。这是男性化的理性语言,因为它“遵循了以父权为中心的象征界中的各种制度化的语法规则和社会规范,在意识层面追求可理解性和准确性”[2]。克娃并不反对这种男性化的象征语言,但她提出象征语言并非语言的全部,在语言中还有一种诗性的部分(thesemiotic)[维柯提出的“诗性”通常被直译为poetic,克娃的诗性语言也被译为poeticlanguage,但是她为了与其另一概念象征成分相呼应,因而把诗性成分称为thesemiotic,而没有直接命名为the poetic.],即婴儿先天具有的一种前语言的意义生产方式。婴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它借助母婴相连的身体感觉以及力比多冲动,已经能用非符号的手段来表达欲望、要求和情感。克娃把这也视为一种语言,并命名为诗性语言,因为它像原始人的思维一样,用“强旺的生命力和生动的想象力”创造着意义。这点和克拉申(Krashen)的观点相悖。克拉申认为幼儿在习得母语要经历一段“沉默期”,“言说能力只有在幼儿借助听和理解的方式发展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才会出现”[3]。而克娃坚持在所谓的“沉默期”幼儿已经开始语言的输出,不过输出的产品不是理性的语言,而是前语言、超语言的诗性化的语言成分。并且她还认为即使在幼儿在在阉割恐惧下被迫压抑了这种前语言经验,这种诗性也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内隐的方式潜藏在象征语言内。
巴特勒(JudithButler)质疑过这种诗性,“如果这些驱力仅在语言或文化中显现,而这些文化和语言早已被象征界所规定了,那么我们如何能证实这种前象征语言的本体论地位呢?”[4]她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它在象征语言中不可言传故不可信。克娃的诗性语言作为前语言的意义生产方式确实无法用象征语言再现,但这不代表它就不存在。那么有无其他方式可证明它的存在呢?对此第一个证明就在诗歌中。克娃在《诗歌语言的革命》中讨论了马拉美和洛特雷阿蒙的作品。他们故意违背了所有的语法规则和韵律要求,用各种肆意妄为的破句、断句和病句和毫无理性意义的单词来表达内心放荡不羁的情感。正是在这些诗歌中能清晰感受到诗性语言的力量。第二个证据来自精神分析治疗实践。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她曾用诗性语言治愈过一名失语症儿童Paul。克娃和他一道写歌唱歌,用歌唱的方式进行交流。逐渐地Paul变得越来越适应用歌唱来交流,并逐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他的新的口头交际能力[5]。通过这个病例可以看出意义生产中象征和诗性语言是互补的,通过强化旋律、节奏、颜色、气味,可以促进象征语言的学习。因此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视听等渠道的信息输入来提高习得效果。百词斩在此方面作了有益尝试。换言之,它从第三个方面为诗性语言提供了“在场证明”。
二、百词斩的词汇学习
随着现代电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成为学习利器。各种移动外语学习软件被设计出来,这些软件较之传统学习方式具有四重优势。一,它打破了传统词汇中音-形-义的三元结构,利用多元信息的输出方式引介词汇;二,它有个性化的学习菜单,可设置不同的词汇表、学习量以及复习方式,更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三,手机携带方便,可下载离线包,便于随时随开展学习;四,通过社交通讯功能方便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增添同辈间的良性竞争和监督。总之这些新兴软件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二语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体制中的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接触这些学习软件,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本文以百词斩为例,通过考察它的英语学习策略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诗性语言。这款软件的学习步骤如下:第一步,看图选词。手机屏幕出现四幅图片,学习者必须根据英文发音和例句选择合适的图片。第二步,单词TV,这是最大的设计亮点。它用多媒体形式把目标词演绎出来,制成小视频,这些视频包括由两个“歪果仁”出演的小品、MTV片段,还有电影和动漫片段。当视频中出现目标词的时候,设计者都用字幕标注出来。第三步,象形单词图。设计者仿照中文的形声字,把目标词中的部分字母有意变形为与其含义相对应的形状,更是从视觉上加深单词的拼写与内涵之间的关联。值得一提的是,该软件不仅突出了视觉上的输入信息的重要性,并且还强调听觉的重要性,学习者可随时点击发音键反复聆听外籍教师的标准发音。
三、百词斩中的诗性成分
从前述中我们已知象征语言专事信息的交流,而诗性成分则专注于信息中的情感和韵律。从历时性的母语习得过程看,人类先天拥有诗性语言。幼儿首先开始这种诗性语言的生产,然后才开始象征语言的习得;从共时性的语言使用看,日常语言中既有理性的信息传递的象征语言,也有非理性的诗性部分。在传统教学中诗性语言长期被忽视。以单词教学为例,目标词汇仅作为音-形-义的组合,不带有任何情感性和节奏性的诗性成分。百词斩的设计恰恰是在这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它利用各种诗性成分,将多元化输入方式引入学习中,强化学习者感受力和想象力,让多种感官参与进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并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下文以百词斩中出现的具体单词为例分析其中的诗性成分。
根据索绪尔的经典结构主义语言学,每个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一体两面。能指指的是符号的声响效果,而所指是该符号在人脑中所联想到的形象。在索绪尔处能指与所指一一对应。但在看图选词单元中,实际上为一个概念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能指。不仅该词的标准美音和单词拼写是能指,图片也成为了能指,且被置于核心位置。每一个目标词都有一幅专属图片。学习者会反复遭遇到这种图片能指。这种图片能指正是克娃所理解的诗性。当遇到无法用直观的图像来描绘的抽象词的时候,图片中还会再现具体情节。这些的情节和图片上花花绿绿的色彩都属于诗性成分,它们整合在一起,在被展示的瞬间一股脑地被学习者的头脑所接收。这种学习方式模仿了幼儿的母语习得。有研究证明幼儿在学习新语言成分的时候,总是不加分辨地将所有信息都接收进大脑。“冗余”信息不仅不会增加记忆的负担,反而会打包进入意识,加深了目标信息的记忆。
在视频演示单元这种诗性成分更加明显,尤其是增加了韵律和节奏。为自身缺乏韵律的英语增加韵律上的诗性,是这个单元的主要工作。因此在这一环节,每一个单词除了图片能指外,又配有视频演绎。大部分视频是欧美的流行歌曲。当学习者听(看)到目标词被这些歌手低吟浅唱的时候,他所接受的信息内容极其丰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各种乐器的伴奏、歌手独特的嗓音和身姿等等。这些都是作为额外的诗性信息被赋予了目标词。学习者不知不觉地会将歌曲中的旋律带入目标词中,把它作为该词的一部分信息保留在记忆中。除歌曲外,还有各种对话、电影和动漫。这种情节即是一种语境背景,在具体的情境中背诵单词,可为单词增加无数的诗性成分。
在最后的象形单词图单元,设计者更是直接挪用了中文的形声字。汉字中的形象被克娃认为是“保存了联想、视觉、手势特性”方面的诗性,每个汉字中都含有“对动作的记忆”[同上。]。因此汉字具有字母文字中没有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百词斩把形象性带入到了英文中,将单词的所指意义加入字母拼写中。例如measure一词的拼写中故意把其中字母s画成了一段卷尺,突出该词有测量之义。
在二语习得领域权威的输入理论来自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他主张学习者必须要事先接受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主动去理解和习得语言。这种理解又不符合克娃的诗性语言观。克娃认为所谓可理解性输入依然是理性的语言成分。学习者需要的是在习得目标语的同时接受诗性成分,诗性成分并不具备可理解性,但却对二语习得有着不可低估的帮助。百词斩正是对克娃的诗性语言观在英语学习中的一次具体实践。
[1]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郭滢.符号学、精神分析与女性主义政治哲学——克里斯蒂娃思想评述[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维柯提出的“诗性”通常被直译为poetic,克娃的诗性语言也被译为poetic language,但是她为了与其另一概念象征成分相呼应,因而把诗性成分称为the semiotic,而没有直接命名为the poetic.
[4]Stephen D.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Hentfordshire:Phoenix ELT,1995.
[5]Judith Butler.The Body Politics of Julia Kristeva,Hypatia, vol 3,no 3(winter 1989).
[6]NoelleMcAfee.JuliaKristeva.NewYork:Routledge, 2004.
[7]同上。
责任编校:周圣强
审稿专家:于海燕
H319
A
1009-8534(2016)02-0118-02
郭滢,南京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江苏省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和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