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2017-04-13李斌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优质院校

李斌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宿州234000)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李斌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宿州234000)

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和知识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当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建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的基本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精品课程建设缺乏有效管理;持续性建设力度不足,有效利用率低;课程资源学习未突出职业教育技能特色;课程资源缺乏统一规范,移动终端建设滞后。优化的基本策略是:构建多方参与的统一高职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注重建设课程资源立体化学习资源体系;加强跨终端的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多终端资源开放途径;完善实施高职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高效机制。

高职教育;精品课程;数字资源;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是传统高校“名师名课”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的发布与共享的优秀示范性课程。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建设纳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倡导和树立精品课意识,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有效推动了高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从重视资源建设到资源建设开放共享,得到了高职师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优质数字资源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全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精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选择方式、技术支持和维护、内容更新、适用性改进措施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有效应用率方面的调研,如师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应用方式和目的、应用效率和效果等。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建设方式与内容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主要是依靠政府教育机构或高职院校自身设立的质量工程项目来推进,绝大部分是项目申请的教师自行组织精品课程团队设计和开发,由专业机构或企业参与开发的比较少,说明高职精品课程的市场化参与程度较低,基本上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院校、专业、和教师都是各自为战,造成重申报轻管理,课程重复,资源单一,资源站点众多且分散,实用性较差。[1]从课程资源建设内容分析,当前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较全面,但教学设计特别是网络教学环境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没能引起设计者的重视,高职精品课程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环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和案例还不多,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运行和技术支撑

精品课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环节有整体规划、网站建设、教学设计、资源整理制作、交流互动、信息导航、评价体系和资料更新等,其中在整体规划和网站建设是教师的薄弱环节,课程资源最多的是教学视频和微课。教师往往关注精品课程建设结项的硬指标,对于信息导航设计和评价体系都形同虚设,互动交流模块很少,网站资源不能及时更新有效资源,导致精品课程网站无人浏览,访问量都非常少或者无法链接。教师比较熟悉课程资源建设中的教学设计、资源整理,在课程资源网站建设和信息更新方面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比较欠缺,单靠几个专业教师是不行的,需要专业的技术力量一起合作。目前,教师团队倾向于专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筛选和设计上,维护网站和更新资源则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力量支持。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情况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互联网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全球化的共建、共享和应用的开放教育资源。其中优质资源、无障碍获取资源、应用资源是开放共享教育资源的最重要三个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一是示范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免费的精品课程的网站资源开展学习活动。[2]调查统计显示,高职学生对精品课程项目缺乏必要的了解,超过60%的学生从未到浏览和使用过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即便使用也局限于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拓展资源匮乏,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性不大。教师作为精品课程资源的主要建设者,在课程网站上展示自己的教学原创作品和教学设计,期望得到同行的评价或使用资源的人能提供反馈意见,以提高完善课程资源质量。教师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教案和课件,较少关注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特别对资源使用者的有效利用和反馈信息关注的较少。由于时间、精力和经费的限制,课程网站建好后很少访问和更新资源内容,教师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意识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教师为了备课参考和学习借鉴主要通过精品课程资源网或已知的高校网址来访问精品课程资源,一般目的性较明确。学生访问课程资源网站主要是为了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学生主要通过老师的宣传介绍来获得精品课程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校内精品课程平台访问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或搜索获取外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地址。无论教师和学生选择精品课程资源的目的就是实用性,对课程资源的来源关注较少。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存在的问题

(一)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不清晰,缺乏有效管理。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利用信息网络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全社会教育行业精英和学习者共同参与,来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和提升学习体验,改变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都是在政策项目驱动下开发的,行政化需求比较浓重,重视的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评审指标,评价手段和方法突出量化功能,内容千篇一律,说得多练的少,往往为了通过评审而建设,忽视过程管理和学习对象需求,一旦评审通过就出现了疏于管理、降低质量等建设后劲不足的情况,使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流于形式,违背了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初衷。

(二)精品课程持续性建设力度不足,有效利用率低

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往往追求的是申报成功的数量,课程建设者在搭建网络资源时考虑更多的是迎合各种评审指标,课程建设大多数是教师自行设计和搜集资源,在教学条件特别是实践教学、互动平台、在线考试以及信息反馈上比较薄弱,既不去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考虑需求,也很少关注用户的反馈信息,因此不能持续更新改进精品课程应用。[3]各高职院校受传统办学理念影响,对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模糊,精品课程资源分布在各个学校的网站上,缺乏整体意识与规划,造成低水平重复,其利用率和应用效果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课程网站无人浏览,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课程资源学习未能突出职业教育技能特色

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将精品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特点重新构建,本质上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的创设,表现形式有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大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包括课程资源模块、在线学习支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学习评价模块和课程管理模块,其中课程内容有大纲、教学课件、教案、录像、素材库、站点资源以及参考文献等类型。针对高职教育中的突出实践技能教学方面,仅有少部分精品课程设计了模拟仿真实训,大多数采用图片、视频、动画来展示实验实训设备图片、校内外实训基地照片、实验实训指导书,缺乏应有的实验实训情境性和实践性,未能突出彰显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四)课程资源缺乏统一规范,移动终端建设滞后

目前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主要针对PC用户,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愈来愈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随着移动技术特别是终端+平台”的商业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现在的视频微课、手机APP应用等,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方案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群体的需求。[4]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策略

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要求,服务师生,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效力的有效途径。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能够深入发展主要受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以及课程资源建设者相互作用和共同努力,除了加强决策、规划与评估外,应当从加强管理、规范平台、完善机制、开发资源等方面入手制定基本策略,以推动高职精品课程资源有效利用,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一)构建以政府主导、高职院校实施、市场参与的统一高职精品课程管理平台。

针对当前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加工平台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标准,建设模式众多分散造成高校网站连通性差,投入高成本,利用低效率的状况。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鼓励市场参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实用高效的优质资源共享管理平台。通过规范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各高职院校已有优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鼓励支持建设者共同参与开发新的优质课程资源,提高优质资源的使用效果。一是发挥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避免重复开发;二是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调动有关教育产业企业从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基础性课程建设的主体;三是提供性能良好的可扩充的技术架构和标准的课程设计模块,使得优质资源易于更新维护,便于师生应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模块化、立体化学习资源体系建设

在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的结构设计方面,应该学科知识点或专业技能活动将课程内容资源设计为若干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其中按照模块使用性质又可分知识模块和资料模块,知识模块以独立的教学内容为主,主要有师生参与建设,包括微课、动画、项目案例等。管理平台提供规范标准的资源生成模块,课程资源建设者如校企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师生、课程开发爱好者等可直接通过资源生成模块创建分享新的精品课程优质资源,不仅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获得所具有的技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5]一是构建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体现情境性和实践性的模拟性课程建设。二是选择适合模块资源的媒体表现形式。在分析网络课程模块资源的基础上,课程资源开发设计者应该根据具体的模块和各种媒体的特点,选定相应的媒体并高效灵活地进行组合应用。三是创设积极有效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环境的创设,任何学习行为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6]高职精品课程资源要满足教与学两方面的个性特征发展。

(三)加强跨终端的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多终端资源开放途径

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统计表明,高职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中由57%的时间花费在和手机相关的活动中,借助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成为学习者的广泛需求。因此,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应加大课程资源跨终端如移动终端App等便于移动浏览的资源开发力度,推动将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全面推进,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进行分割,通过系统评价体系的反馈机能,使学习者主动完成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过程,从而有效开展碎片化学习。[7]

(四)建构实施高职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高效机制。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国外慕课、微课程等课程形态的出现,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建立高职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及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迫在眉睫。建立全国或区域的能够自主运营的高职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从政策层面加强引导,提供战略决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开放教育资源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认证机制,让企业或高校开发的课程符合课程标准,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教育质量保证和同行评议。建立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教育集团和电信企业等单位之间战略联盟机制,以保证高职优质数字资源的共享及均衡发展,有效地控制共享网络内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建立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约束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顺应学习者自我发展需求和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知识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形势下,推动高职精品课程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课程资源建设思路,突出高职课程特色,统一高职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注重课程资源的的模块化、立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多终端资源开放途径;完善实施高职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高效机制,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1]王新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黄德群,毛发生.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8):88-94.

[3]王源.江苏高校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4]李仕友,邹梦琴,荣丽杉等.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50-51.

[5]蒋立兵,陈佑清.教师教育课程开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教学”的建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46-49.

[6]李斌.基于网络技术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6):112-115.

[7]王艳梅.高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22-24.

责任编校:徐向阳

审稿专家:宋斌

G710

A

1009-8534(2016)02-0089-02

1、2013年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3gxk126);2、2015年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jyxm510)。

李斌,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优质院校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