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实践的探究
——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4-13赵素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卓越课程体系

赵素华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101)

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实践的探究
——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赵素华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101)

实施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性定位,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笔者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学院的实际,申报了《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计划的实施,制定了卓越技能型人才标准,创新了“五融合、四一体、三面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四层次”“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相关院校培养卓越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计划培养模式实践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于2010年联合颁布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医生、教师等人才,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卓越技能型人才[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成功申报了《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育计划》。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3zjjh050)立项后,积极进行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制订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重建了课程体系,强化了师资队伍,改革了教学方法,进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施。现从两大方面阐述如下:

一、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建设的内容

(一)明确人才培养标准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职业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结合我院的办学优势,服务面向和办学特色,制定卓越动物科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标准。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型人才的培养,运用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无法实现的,为了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技能性、高端性,必须树立“基础厚实,能力突出,注重创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做一体,产、教、研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卓越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理论传授型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既体现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又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能力性。高端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六)优化师资队伍

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为了打造一支“双师型,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必须坚持“请进来,送出来,传帮带”的方针,积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制定卓越师资考评进退机制。

二、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成效

(一)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农科为特色的一所职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是本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一个专业之一,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本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在国家提出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卓越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的要求,依据动物科学专业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制定了卓越型技能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卓越技能人才的培养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卓越型,又要体现职业性,技能型和开放性。以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可以为畜牧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提供高端技术技能支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2]。

(二)“五融合、四一体、三面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重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卓越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打破以讲授系统性知识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五融合、四一体、三面向”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的实施要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融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融合,实训环境与生产环境的融合,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的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3]“教、学、做、考”一体;教学的内容面向职业领域、面向高端技能、面向人才市场;教学的手段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实施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企业深度介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的实施等。实现校企共建,合作育人。

(三)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重视系统性理论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因此打破传统的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阶段的课程体系,重构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采取以项目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深度融合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构建了“四层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建立“双师型,双能型”的师资队伍

卓越技能学生的培养,需要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双师型,双能型”教师既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又能在实训基地和生产基地进行实际操作;既要有教学能力,又要有专业研发能力。为了打造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首先在本学院按照师生比1:5的比例选拔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的教师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同时按照校内外2:1的比例,聘请企业的高管和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教师和创业导师[4]。

(五)构建了“四层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与学生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即采取“四层次”“五结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即实验、实习、实训和实岗。“五结合”即校内实习与校外实训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总结结合、技能训练与经营管理结合、实践技能训练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结合,以此保证实践技能达标、技术过硬。构建了“四层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5]。

(六)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必由之路,如何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一方面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项目、制定规则、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力;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要遵循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实现校企共建,合作育人的目标。本专业近年来以不同形式与多家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形成了利益共享,责任共但,校企共建,共同育人的深度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了教学、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建立了以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满意度作为对企业考评的进退机制。通过校企双方的选拔,成立了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班“大北农班”。

结语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不仅需要明确高端技能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主体”的长效合作育人机制,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放型教学手段;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资金的保障,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资源的保障等。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以动物科学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龙头,积极探究、构建和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位一体”的特色育人模式。

[1]周波,朱云辉,孙泽宏,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9-72.

[2]吕敏芝,张辉华,王丙云,等,地方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学报,2015(10):252-254.

[3]季慕寅,张爽,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69-71.

[4]娄娟,国家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7):189-192.

[5]林玉桓,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58-77.

责任编校:徐向阳

审稿专家:宋斌

G712

A

1009-8534(2016)02-0060-02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3zjjh050)

赵素华,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动物防疫与免疫。

猜你喜欢

技能型卓越课程体系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大作为 走向卓越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卓越之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