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流汗的密河
——《神秘的河流》中的“失语”现象
2017-04-13刘月秋
刘月秋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流血流汗的密河
——《神秘的河流》中的“失语”现象
刘月秋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神秘的河流》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凯特·格伦维尔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19世纪初威廉·索尼尔一家在英国的悲惨生活以及在澳大利亚大陆开荒的故事。这部小说反应了那个时期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社会概貌。英国作为当时的强国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殖民地,他们将本国的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白人罪犯在英国大多属于生活困苦的社会底层人民,饱受压迫,没有话语权,属于“失语”者。来到澳大利亚后他们通过劳动获得幸福的生活,成为有话语权的人。但是拓荒的过程中他们影响并侵犯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生存,造成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失语”状态。
英国;澳大利亚;殖民;失语
一、凯特·格伦维尔及《神秘的河流》
凯特·格伦维尔(KateGrenville)1950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是世界知名女作家,也是创造性写作教师。迄今为止,她出版过十五本书,屡获大奖。1985年出版的小说《丽莲的故事》(Lilian’sStory)获澳大利亚沃格尔文学奖;1994年出版的小说《黑暗之地》(DarkPlaces)获维多利亚总理文学奖;2000年出版的小说《完美主义》(TheIdeaofPerfection)获英国柑橘文学奖;2005年出版的小说《神秘的河流》(TheSecret River)更是斩获多种奖项和提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06年度英联邦作家奖、2006年度新南威尔士总理文学奖、2006年度书商喜欢的书籍奖、2006年度澳洲书业最佳书籍奖、2006年度富兰克林文学奖提名、2006年度布克奖提名、2007年度国际都柏林文学奖提名等。
毫无疑问,《神秘的河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受到读者欢迎。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期,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工业和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威廉?索尼尔(WilliamThornill)出生在伦敦一个穷苦的家庭,兄弟姐妹众多,饱受贫困饥饿折磨。只有和萨尔(Sal),一位船工的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威廉才能感受到一点正常家庭的温暖。后来威廉成为了萨尔父亲的学徒,之后和萨尔成家。短暂的安稳后,萨尔父母的逝世使得威廉和萨尔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威廉不得不铤而走险去偷盗。很不幸,威廉被捕入狱,差点被判死刑。在萨尔的疏通下威廉被改判,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萨尔带着孩子们和他一起来到了这片广袤、陌生的土地。和当时的许多罪犯一样,几年的劳作之后威廉获得了人身自由。他并没有如萨尔盼望的那样回到英国,而是在霍克斯贝里河沿岸,找到一块“无人认领”的土地耕作起来。他坚信这片土地是他的,通过辛勤劳动定会获得稳定温饱的生活。威廉忽视了他的“邻居们”,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生活了几万年的土著居民。他们没有建起围栏,没有界定疆域,然而他们却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殖民者到达之前,土著人依靠大自然的馈赠过着自由的生活。殖民者到达之后,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生活受到威胁,遭到了殖民者残忍的屠杀,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的“他者”,丧失了话语权。
二、底层英国人民话语权的失去和争取
在1968年的一次演讲中,人类学家斯坦纳(WEStanner)用“澳洲历史上流血的密河”来描述英国殖民者对澳大利亚土著人进行残忍的种族灭绝的屠杀行为,以及随后对此种可耻行为的历史性的掩盖。然而,在《神秘的河流》中格伦威尔没有片面地强调土著人的弱势地位。她站在历史审判者的角度客观地描写了威廉及他代表的拓荒者在英国的“失语”状态,在澳大利亚争取话语权的努力以及因为白人入侵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逐渐失去话语权的过程。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最初是英国流放刑犯的监狱。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英国率先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与此同时,英国人口急剧增长,阶层分化剧烈进行,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犯罪率急速上升。
家园本意味着温暖舒适,但是很多英国居民三餐不继、温暖难保,即使有过短暂的欢乐时光也因为各种原因流离失所。“到达澳大利亚的犯人中,除少数犯有危害社会的罪行外,大部分犯人所犯的只是一些过失,根本够不上判处流刑,且其中冤假错案还居多数。”他们是罪犯,也是社会和权贵的“牺牲品”,毫无话语权可言。
19世纪初,对英国人来说澳大利亚还是片处女地,需要劳动力去开发它。当时流犯既是主要劳动力,又是被统治的对象,在各级统治阶级的严格监督下劳动。犯人劳动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日劳动十个小时,星期六劳动六小时。”威廉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刚刚到达澳大利亚的时候,威廉并不喜欢这片荒凉的土地。他觉得在这远离母国、没有文明、没有建筑、没有生活必需品的地方服刑还不如杀了他。“他明白以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小时候即使饿肚子他也没有哭过,但是面对眼前这片土地他喉咙哽咽,流下了绝望的泪水。”但是随着威廉重获自由,他意识到他可以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摆脱贫困,实现梦想,从此他开始爱上澳大利亚。得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威廉过上了辛苦但是比在母国幸福的自由生活。他相信这是他和萨尔的“应许之地”。贫穷的船工威廉凭借自己的努力,经历过多次失败,变成了富裕的农民威廉。
除为政府农场或者企业提供劳动外,一些犯人还被指派给私人农场或者企业劳动。在澳大利亚,威廉服刑时为政府农场劳动,获得自由后拥有了自己的农场,后来还申请了其他流犯成为他的仆人,帮助他耕种。流犯们竭尽全力忘记过去。威廉命令丹称呼他为索尼而先生,因为“这样能让他感觉好些”。可见,流犯们希望洗掉“罪犯”的标签,成为社会主流,重掌话语权。
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像威廉一样的劳动者。他们在母国因为贫穷而犯罪,因为犯罪而被流放,因为流放得到了命中的福地。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使澳大利亚贫瘠的耕地结出了果实,也使自己及后代获得了话语权,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三、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话语权的丧失
英国拓荒者在澳大利亚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土著居民。土著居民(aborigines)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科学家对人类从何时开始在澳大利亚定居这一问题各持己见。目前比较被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澳大利亚土著人来自于东南亚,“早在五万年前,土著居民便已生活在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土著居民是澳洲大陆的真正主人。他们以部落为单位,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没有圈划属地的概念。这并非土著居民懒惰,而是在白人到达之前,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土著居民掌握了澳洲大陆的气候变化及食物分布情况,靠采集、狩猎和捕鱼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到达澳大利亚大陆后,白人看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赤身裸体、“终日游荡”,就认为他们是下等人、野蛮人。
从1788年殖民开始到现在,英政府和澳政府(澳大利亚独立后)对土著居民的政策发生了几次较大的改变。《神秘的河流》中拓荒者和土著居民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期,此时英政府对土著居民实行的是宗主国政策,即从1788年到1925年,政府打着“保护”的旗号对土著居民进行霸占和屠杀。从1926年到1971年,澳大政府对土著居民实行同化政策。被偷走的一代(the StolenGeneration)即产生在这一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名为教化土著居民,实则破坏了土著居民已有的家庭和种族纽带。这些政策对土著居民的生存和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从1972年至今,澳政府对土著居民采取一体化政策,接受土著居民的存在和他们的文化,并且开始正视历史。无论是白人还是土著居民都认识到了只有正视历史,接纳不同才是发展的正途。《神秘的河流》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写作出版的。
1788年,澳大利亚沦为英国殖民地,大批白人殖民者涌来。英国政府号召白人开发澳大利亚的土地,并且宣称,只要是没有人占领或者开发的土地都可以被当作无主的土地,在无主土地上开荒即可成为这块地的主人。在这种政策鼓励下,许多英国人将澳大利亚看作了梦想之地、应许之地。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殖民者到达之前,澳大利亚土著人部落之间可以和平相处,虽偶有矛盾,也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他们可以共享自然资源。因此,最初澳大利亚土著人认为白人种植的食物也是他们的食物,可以随意采摘。这也是拓荒者与土著居民的矛盾之一。
在白人眼中“这片土地上没有房屋、没有栅栏、没有标识,土著们没有宣称他们是这边土地的主人。”到达澳大利亚后,殖民者占领了土著居民的家园,破坏了土著居民的生活,自诩为澳洲大陆的主人。从英国殖民澳大利亚开始,澳洲的土著居民就成为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牺牲品,彻底丧失了话语权,沦为澳洲大陆的“他者”。
殖民之初,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基本宗旨就是发展、巩固白人的统治。白人发展的同时,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生存。虽然英国拓荒者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持不同态度,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认为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许可,就拥有了土地所有权。他们想方设法驱逐土著居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土著居民烧毁了拓荒者种植的玉米,杀死了残害土著居民的白人凶手。土著居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他们和拓荒者之间的暴力冲突。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很多土著居民被手拿先进武器的拓荒者杀死。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被殖民之初遭到了灭顶之灾。白人到达澳大利亚后占领了土著部落的土地;抢劫和杀戮了大批土著人;把资本主义的恶习和疾病带入土著居民之中。这些必将造成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衰亡。被英国殖民前,澳大利亚这片大陆生活着30万至50万土著居民。到1933年,土著人的人数下降至7万左右。1876年,塔斯马尼亚的最后一个土著居民含恨而亡。失去土地所有权的同时,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也失去了在澳大利亚社会的话语权。
四、结语
在《神秘的河流》一书中,凯特·格伦维尔回顾了澳大利亚殖民的最初历史,探讨了英国底层人民在母国无话语权的生存状态以及在新大陆重掌话语权的奋斗,同时也讲述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由于被殖民而丧失话语权的过程。她虽然没有直接描绘当时土著人的生活,但是从小说的很多地方读者都能了解到土著人生活的艰辛窘困。不同于以往的殖民小说,格伦维尔既没有歌颂殖民者,也没有贬低土著人,她以客观的态度向读者展示了殖民者中的弱者和被殖民者的无奈和奋斗。歌颂了勇敢坚毅的拓荒精神,也对土著人的困境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因此,澳大利亚历史上那条神秘的河流,流淌的不仅仅是土著人的鲜血,也有拓荒者的汗水。
[1]Wikipedia.KateGrenville[EB/OL].https://en.wikipedia.org/ wiki/Kate_Grenville,Feb.8,2017.
[2]Wikipedia.TheSecretRiver[EB/OL].https://en.wikipedia.org/ wiki/The_Secret_River,Feb.8,2017.
[3]王丽萍.评凯特·格伦维尔的新历史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 2011(4).
[4]张天.澳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72.
[5]KateGrenville.TheSecretRiver[M].Melbourne:TheTextPublishingCompany,2005.4-5,181,96.
[6]石发林.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校:徐向阳
审稿专家:于吉瑞
I0-03
A
1009-8534(2016)02-0027-02
内蒙古工业大学重点科研项目: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土著人“他者”地位下争取话语权研究(ZD201424)
刘月秋,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