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
2017-04-13赵亚卓
赵亚卓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综述--
对如何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
赵亚卓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医院作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医疗系统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具体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和资金的合理化利用,还关系到群众自身的根本利益。本文对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具体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医院;经济效益;提高
医院作为居民基本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面对现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还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和生存意识,这就需要医院有效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而现实情况中,在涉及到经济效益的很多个环节,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经营上大多数医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就针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问题进行如下的论述。
1 制约医院经济效益稳定提升的主要因素
1.1 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相对薄弱国内大多数的医院都是靠当地政府的拨款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和经营,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医院对于成本和经营的意识稍显薄弱。具体表现为很多医院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机制都不是很健全,对于产生的风险和利益区分又不够明确,这在国有医院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这些医院中,大多数的医院都没有建立成本管理方面的有效机制,一些医院在资产管理体制上还存在明显的欠缺,这就使得这些医院对于本应提供的优质服务、合理地利用医疗设备、材料、药品和物资、内部的会计控制等多个方面都缺乏一定的重视,这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1.2 成本核算的基础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大部分的医院缺乏对成本进行核算的有效机制,这就使得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没有相应的机制进行控制;而另一方面,很多医院现如今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核算方法,对于现如今医疗行业的发展来说相对落后,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和合理性,这就从根本上对医院成本的核算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核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错漏的情况,进而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内容中,核算人员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的方面。现如今大多数医院在核算人员的储备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核算人员普遍都存在自身素质过低的问题,这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根本上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医院进行员工的录入时没有先进、符合现实需求的制度对其造成约束,使得医院招入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很多优秀的人才没有被医院录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此外,在对核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上,很多医院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这一类员工很少有机会进行系统的进修和学习,不能够合理地运用现有的一些先进成本核算方法,最终造成医院的成本核算在工作开展上遇到很大的阻碍。
1.3 医药的成本过高医药的销售情况占据着医院经济效益很大一部分比重,医院药品采购机制还存在药价虚高,配送不及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1]。这直接影响着医药的销售利润,对医院经济效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医药成本对于医院经济活动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成本的高低,影响着患者的根本利益,但现如今大多数的医院成本都存在虚高的现象,这大大超出了普通患者所能承受的底线。归结造成医药成本偏高的几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医药的流通环节相对过多,从医药的生产开始一直到最终的销售阶段,这其中存在着至少5个环节,参与到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主体更是不计其数,医药的成本与中间的流通环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环节越多,相应产生的医药成本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在医药的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商业贿赂的现象。在现实中的药品交易过程中,不管是拥有合法交易资格的人员还是没有交易资格的人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商业贿赂行为,他们通过非正常的方式将药品流入医院,在医药销售的各个环节收取回扣,这些回扣产生的非法费用最终也被附加到医药的成本上。据一些报道显示,一些药品从出厂到最终卖到患者的手中,在这一过程中药品的成本会上升接近十倍甚至更多。
1.4 在资产的管理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控制作为医院开展科研、教学和医疗等多项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资产是一家医院持续发展和稳定生存的关键保障。同时,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院的发展潜力和服务规模,这些都最终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长期处于国家的供养之下,难免变得养尊处优,逐渐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这就使得他们对于资金的节约意识和经济的核算意识逐渐变得淡薄,相应的就出现了不讲效率、不计成本的现象。由于医院在资产的管理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就造成了诸多负面的问题:资产的流失、闲置、资产利用率偏低、产权分配不清楚、账目不属实等。
2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1 建立节约型的医院,强化对成本的控制建立节约型的医院要求以控制成本作为主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医院管理必须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随着医院建设更加全面化,并且朝着内涵化方向发展,医院的资源需求也相应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这就使得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从客观上来讲,医院的财政资金还受到社会医保制度的影响,承受着更重的经济负荷。而对于医院本身,管理层对于成本的意识还稍显淡薄,自身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资源的利用率过低和对成本进行的管理稍显弱化等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建立节约型的医院就成为了当前许多医院不得不进行实施的战略措施,这对于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内涵性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种策略还迎合了国家制定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2 信息化建设加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速度进行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医院信息化最为关键的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医院管理人员没有将获取的医疗统计信息进行有效、更深层次的处理和分析,同时也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很好的总结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当前形势下所有医疗机构都需要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摆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对获取的医疗信息进行科学化地合理运用,集中力量,抓出成效,抓紧抓好。
做好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要求医院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网络和数据库,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统计、病例、医学情报、设备和人事等多个领域,成立全面、可靠的信息网络,对于现有的信息联网,各医院还要做好定期的升级和维护工作,以保证互联网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利用和服务功能。
医院还应建立医疗信息的专门科室,成立医院信息科。这一科室要体现出多学科、高技术的密集性,医院要专门配备专业的计算机、医学、病案、统计和卫生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最大程度地保证医院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此外,医院还需要针对现有的市场经济情况,进行深化改革工作,这就需要医院成立一批具备高信息化专业素质的工作团队。从现有的医院人才结构来看,大多数医院如今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就要求医院抓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多挖掘相关的人才,成立一支具备高水平、高水准的专业化团队,另一方面鼓励现有医疗工作人员的在岗自学,增强相关专业的素质、操作能力和知识储备。
2.3 强化对预算进行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能从根本上减少一部分资金的支出,进而实现从整体上对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强化对预算进行管理就要求医院能够合理地运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协调各个科室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收支的平衡。此外,在制定医院的预算时,财会人员还要学会运用更加合理、科学的预算制定方法,依照现有的资金流入量来进行资金流出量的合理分配。在制订资金预算时,财会人员要在收付实现的基础上,保证实际收回现金的时间。对于资金的预算工作来说,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主观成分,这就使得资金的准确预算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财会人员在制订资金预算时要保证资金具备充分的弹性,以此来盘活闲置的资产,紧急处理已经沉淀的资金,加快资金的流动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医院的存货资金闲置这一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存货中包括一些多年不用的医疗设备和材料,对资金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处理好这部分资金的合理化利用对于改善现有医院的资金不足情况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将这部分滞留资金进行灵活的操作是当前医院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医院可以每年定期对财务部门和物资设备单位进行调查和摸底,列出积压物品的清单,制定审批手续和处理意见,通过办理报费手续的形式将这些积压物品变废为宝,转化为流动的资金。在规章制度方面,医院要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要求财政部门制定可存的资金定额,对于超出额度外的部分要按照银行的利率进行利息的处罚。对于管理情况良好的部门还要进行适当的嘉奖,做到奖罚分明。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就能保证医院资金的正常流转,使积压的物品为医院带来全新的效益。
2.4 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服务质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要建立以患者为服务宗旨的理念。对此医院要制定规范的医疗行为准则,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医院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针对性地、行之有效地分阶段开展不同的工作,使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实现,这就需要医院巩固已经获取的良好成果,总结其中的经验,积极地推进并加以完善。
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为工作重点,将患者视为工作的重心,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保证医疗的安全和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追求社会效益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要执行院长责任制,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强执业行为的规范化操作,对乱收费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群众评价机制,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化的公示,保证工作过程的透明度和权威性,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更加规范化的医院管理和长期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打破既往“以收支结余”为主导的绩效核算方式,探索建立基于岗位管理的以医疗产出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3]。使群众切身体会到医院管理工作的强化程度和产生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医院作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医疗系统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具体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和资金的合理化利用,还切身关系到群众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就要求医院做好全面统筹、系统规划,保证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实现资金的科学、合理利用,使医疗体系稳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证医院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1]张欣,付鸿鹏.对完善我国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的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13-14.
[2]王锦福,杨中浩,黄玲萍.对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意义的解读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6):57-59.
[3]张健,赵冠宏、张平厚,等.建立基于医疗成果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的新机制[J].中国医院管理,2014,18(3):37-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