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货币银行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流动性理论为例

2017-04-13尹丹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流动性货币理论

孙 辉,尹丹华

(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货币银行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流动性理论为例

孙 辉,尹丹华

(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针对目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将以流动性理论为例探究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货币银行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了对货币运行规律的原理、知识、概念、理论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这门课程的重要任务。然而,要讲好这门课程却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方面,作为偏理论性的课程,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法在本科教学中存在枯燥乏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亟待引进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金融改革开放深化的背景下,很难处理好理论抽象性与现实复杂性的关系。随着金融学研究的几次热潮与变迁,教材理论经常与现实不符,理论抽象或模型描述的局限性日益显现,迫切需要通过案例或热点讨论增强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基于此,需要找到更契合当前学科教学要求、适应金融实践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美国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课堂教学辅以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等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契合变革中的《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各种新的机遇。本文围绕着“流动性”相关的问题,演示了在问题导向下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应用。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货币银行学》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语段原封不动呈现给学生,然后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解构基本概念要点、讲解货币运行的规律。然而,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客观来讲,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教师的讲授部分,教师没有将抽象理论进行具象化呈现,知识的打开方式抽象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知识重构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参与感、没有类似实践经历,所以未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与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有效连结。

互联网时代“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面临极大挑战。互联网时代主要有知识扁平化、信息碎片化、迭代高速化等三个特点,而每个特点都导致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为继。其一,知识扁平化特征使得基础知识得到科普,学生的课堂诉求在于了解新鲜的资讯,低水平重复教材内容以及高密度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其二,信息碎片化特征使得学生的知识缺乏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专业学习中的“导游图”作用,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入到位,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一些经济金融问题,提升综合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其三,迭代高速化特征这又产生了教材滞后化、同质化以及内容泛化。这就要求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处理好经典与前沿、共识与分歧、源流与发展、原理和探索的关系。

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呼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者的作用改进传统抽象枯燥的教学方法,采用形象生动又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授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下面将探究其在《货币银行学》课堂教学上的适用性。

二、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上的适用性

目前,国际主流的教学方式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它最早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经过70多年的实践,至今在英语教学、物理教学、生物教学等一些偏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设置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直面真实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围绕着研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会有学习的外延拓展性与深度切入等。较之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学生主动性增强。围绕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并分析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2)学生围绕研究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活动,能将概念、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将知识体系进行重构,系统把握基本要素与其它部分的内在联系,系统整体性思维得以加强。

然而,迄今,这种教学模式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尚不多见。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货币银行学与金融学、货币金融学的课程界限逐渐模糊,教学内容十分庞杂; 2、教材内容的稳定性正在松动,课程体系正处于动态改革中;3、规范的、统一的教学正在向多元化教学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为了保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需要处理好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交集与本课程原理性特点的关系;为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需处理好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课程体系动态改革的关系;为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需处理好经典与前沿、共识与分歧、源流与发展、原理和探索的关系;为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需处理好理论抽象与实践具体的关系等。同理,在新形势下,对学生的考核也在发生变化。面对快速迭代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更要掌握课程的核心思想和逻辑主线以及其中的思维方式,融汇贯通相关课程知识形成发散性思维。近年来,“厚基础、宽口径”这一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共识,这进一步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创造力去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这就要求改进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不仅传授传统的核心理论知识,而且要更加重视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个别实践问题抽象出一般金融规律,能描述现象、提炼研究问题,并能学以致用综合分析现实中的金融现象和事件,并准确预测其发展趋势。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主线活动中,学生将基础性知识融入到高级知识,将不同领域不同课程的知识进行建构,综合锻炼了各种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通过重新建构形成的知识又可以用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性,围绕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育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助于解决以上的教学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承融入能力培养之中;通过扩充性阅读提高自学能力;通过课程论文培养质疑、探究、求解能力;通过数据分析练习捕捉、甄别、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训练运用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能力;通过辩论和作业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通过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共事、协调、亲和能力;通过课堂发言和讨论训练反映、表达能力。

三、以流动性问题为例探究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运用

流动性是《货币银行学》里的重要问题,现有教材在货币的层次划分、凯恩斯流动性理论、利率理论等地方都有所涉及。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去按章讲解,会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各个章节对流动性问题的探究都有点浅尝辄止,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与学习兴趣;二是,教材没有深入地去探讨各个部分流动性相关问题地关联,这使得学生不能结合流动性问题去理解货币供给的理论与实践,也不能在宏观货币供给中理解流动性的形成过程与机理,人为割裂了这个货币的运行过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打破常规的按章教授方法,采用问题导向的教授模式,围绕流动性问题,讲清楚其概念内涵、外延、相关理论、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构建过程中,从流动性的相关实践去解构理论范畴,去解析货币的运行规律。

一般来说,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分为项目前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后阶段。具体成果会体现在围绕问题产生的课堂报告或者课程论文写作中。

(一)项目实施前阶段

教师在介绍教学模式学习特点和课堂报告评价标准之后,应在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协作,自选一个角度或者层次进行研究问题的项目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里提交研究成果。

项目的提出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例如流动性这个单元的四个小组通过知识预习、资料搜寻和数据案例分析后分别提交各自的子项目论题和大纲。与教师进行商讨和修改后,最终他们的论题分别为:(1)微观金融层次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价值尺度还是时间尺度;(2)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与市场的流动性的相关性;(3)流动性分层如何影响货币供给;(4)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效率实证研究等。

确立论题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对项目展开研究。一般来说,一个小组以8人为宜。分别负责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理论文献和数据或案例的搜集、问题的分析、结论研究、文字统稿、PPT制作与展示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熟悉了各自的任务,树立了主人翁意识。需要在预习课文,弄清研究课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后,再从海量的信息中去查找、筛选、整理能够阐述论题的材料,经过自己思考辨析后得到基本论点,再把这些材料以新颖、生动的方式编辑出来展现在同学、老师面前。此时,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情境中,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或间接学习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流动性单元为例,学生为了完成子项目的论述,需要查找教材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国知网等的相关资料,在阅读文献过程中,他们能准确区分流动性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概念,梳理出相关的理论,并查到相关案例或数据,对流动性相关的知识体系有了清晰的定位与框架联系,为具体的研究课题做好充分准备。

(二)项目实施阶段

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小组分解给自己的任务,小组在此阶段需要完成初稿。在此阶段,小组需要运用第一阶段掌握的概念、理论、原理去研究具体的课题。这部分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比如信息的筛选能力、数据搜集能力、数据挖掘、提炼和归纳能力等等。

以流动性研究单元为例,四个小组分别做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比如第一小组从微观金融层次入手,首先厘清了流动性的定义,认为: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都会影响微观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在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以及补偿理论建构之后,得出一个分析模型,并通过数学建模得到一些假说,在选取相关指标后,运用相关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比如第二组首先基于教材的定义对流动性进行了分层,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宏观)和市场的流动性(中观)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找到了各自的传统衡量指标进行计算,辨析了两种流动性的分析口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关系。该小组观测到:当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通常会引发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二者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互动关系;第三组同学在流动性分层的基础上,将这个问题深入到流动性对货币供给影响机制的研究中;第四组同学深入研究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效率,运用流动性的宏观界定,采用M1/M2的传统指标来表示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在获取相关数据后,计算该数据的变化趋势,以此判断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判断经济发展态势。充分锻炼了通过数据分析练习捕捉、甄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项目实施后阶段

进入项目实施后阶段,学生小组需要提交研究报告或论文并且在课堂进行PPT陈述,教师不仅对文稿做出评价,而且进行问题考核。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体现在知识点的澄清、理论机制的辨析、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堂讨论、互动的基础上,教师应归纳要点,明确一些共识,并告诉学生哪些研究还存在不足,并提出后续研究展望。

基于此,学生们将与流动性相关的问题都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思考,一方面,通过自己以及小组内的独立思考,进行了研究课题相关知识的重新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听取别的小组的汇报以及师生答辩,进一步熟悉了流动性相关问题的理论渊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相关研究的后续问题。

四、结语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比较强的课程,其原理性、基础性与引领性特征突出。在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聚焦基础范畴相关的问题去解析,能将知识传承融入能力培养之中,通过扩充性阅读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质疑、探究、求解能力;训练运用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58-59.

[2]张军.浅析本科金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1):96-97.

[3]苗芳,谭会平,刘秀玲.基于项目导向的国际金融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16-17.

[4]晓新文.如何讲解通货膨胀的概念——《货币银行学》教学体会之一[J].南京金专学报,1995(2):48-50.

[5]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071-1075.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Monetary and Banking:Based on PBL Teaching Mode

SUN Hui, YIN Dan-hu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 Statistics,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Monetary and Banking course teaching,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BL teaching mode,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liquidity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netary and Banking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PBL teaching mod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as well as initiative skills, but also deepen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monetary operation practices,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urses.

Monetary and Banking; PBL teaching mode

闫文龙)

G642;F810-4

A

1007-5348(2017)11-0068-04

2017-06-20

广州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培养金融管理人才的机制与实践”(90-204022)

孙辉(1980-),女,湖北黄冈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流动性货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