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科学思维训练
2017-04-13华艳
华 艳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8000)
论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科学思维训练
华 艳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8000)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促使计算机网络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注重理论基础并增强实验教学,还应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有效运用与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有助于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培养高级人才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阐述了科学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且探讨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利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改革,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计算机;网络课程;科学思维;训练
在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必修课之一,开设本课程能促进本专业的发展与创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革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促使高等院校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积极应用科学思维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不断创新。
一、科学思维的基本内涵
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认识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的理论体系,又被称为科学逻辑。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实质上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有机整合了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运用科学思维应坚持尊重事实和遵循逻辑的要求。具体而言,在逻辑上,要求必须遵守归纳和演绎统一;在方法上,要求将辩证分析和综合分析两种思维方法相结合;而在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思维主要由四个要素所构成,即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首先要求人们相信客观只是存在,能够有勇气自己去探索和认知客观世界;其次能够大胆猜想和假设那些未知事物,还能用客观事实来验证其猜想与假设;再者是明白结论的充分条件是事实;此外,明确知道现有任何结论都具备暂时性,未来很可能被推翻和否定。
二、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非常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以及系统化培养其实践知识与能力。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理论知识教学的比例明显偏高,然而实践和培训的系统掌握几乎都不被重视。并且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内容中,其理论教学环节,往往令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虽然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但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难度还是很高,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主体,教师其实应成为教学客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单一的讲解课程的章节内容,学生也仅仅是单纯的“听”,甚少动手参与操作与实验环节。其二,专业课程师资力量较低,本专业的教师资源匮乏。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在职教师都是理论基础知识良好,但是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式却相对薄弱。其三,教学形式缺乏新意。较为单一、枯燥。当前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而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创新。
三、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环节设计
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是产生于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问题猜想、事实验证和理性思考等方面。并且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猜想—验证—思考”理念,有重点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课前环节
课前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预习猜想,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师可设计小组讨论,3到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交流讨论分工协作,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且在课堂上向教师预报预习结果。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些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式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能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有效激活自身的科学思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层次性、提示性以及开放性。进行问题设计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课程联系起来,同时注重问题具有层次性,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此外,问题设计还应该具备开放性。促使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环节
在实际教学课程上,教师先进行重点知识授课,据此发出具有科学思维与探究性的问题。利用讨论课的形式组织教学,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参与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组建讨论后,以小组形式将讨论中的收获和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效落实其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训练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开展研讨式教学实现。因为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课后环节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智能化信息平台,对所学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且利用课后讨论环节,实现科学思维训练的收尾阶段,进一步拓展培训学生的科学思维深度和广度。但是由于思维活动具有较高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使得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距较大。在课堂教学的研讨环节中,教师往往着眼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个性化教学却较难实现。因此,课后环节应基于个性化与自主化的理念,通过倡导学做实验和延伸阅读,让学习能力和层次较高的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学习,了解与学习新型网络技术。
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科学思维训练策略
(一)合理提出预设问题,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课前的问题猜想阶段中,教师可以利用预设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使得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但是需要注意,教师设计预设问题的难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令学生产生畏惧感和挫败感,削弱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从而难以达到启发性学习的效果。但是预设问题的设计,也不能够太过简单,否则学生会因为容易解答而感到没有挑战性,从而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合理的预设问题,应该兼具低起点和思考深度,促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充分发挥形象性、发散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从而能够明白、掌握抽象度较高的理论。
(二)组织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式教学,通过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具体来说,在讨论环节中,教师通过纵向深入、横向延拓,实现对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开阔式培养目标,进而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同时,学生与教师增进互动交流后,能够让学生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和所学内容,从而激发其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在研讨交流中,教师指导、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均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及时的指导和评价,进而有助于学生提升创新思维素质。并且利用研讨式教学,能够大幅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讨论演讲内容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表达观点和评价,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广泛应用问题驱动式方法,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预设问题在经过猜想阶段后,学生已经运用发散思维对其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而课堂理论教学环节,让学生从问题猜想阶段,步入理论验证阶段,从而实现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阶段中,进行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教师把核心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自己的认识。而且在授课时,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预想进行阐述与讨论。在此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矫正学生的猜想,实现双方的思维互动。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惯于使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然而在启发阶段,鼓励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理解复杂的原网络理和概念。
(四)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精神中,尊重事实是其基本原则。而所有的思维结果,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被确立,所以通过培养实践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培养其科学精神。在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设计中,既要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得到验证,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首先,增加实验课时与计分比重,倡导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促使学生能够产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如何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向往科学信念的目标。同时设计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勾勒出实验目的和方法,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自主设计,进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促使教育行业引起变革。在科学思维模式下,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培养理论、实践一体的网络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然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需要长期的教学和改革,并且通过不断的认知活动实践才能真正被掌握。因此,应在各主干课程教学中贯穿科学思维的训练。
[1]刘鹏,陈鸣,谢钧,陈卫卫.凸显科学思维训练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9).
[2]刘岩.简论计算机网络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3]刘敏智.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创新[J].大学教育,2015(9).
[4]关沧.论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5]赵娟,高飞,冯远,白霞.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网络思维的培养[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
[6]白雪冰.试论计算机网络对中学教育模式的改变与影响[J].实验教学与装备,2002(5).
[7]杨飞,陈浩强,刘方.基于计算思维的医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4).
G642
A
1009-8534(2017)06-0146-02
华艳,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徐向阳
审 稿 人: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