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民生类节目
2017-04-13王瑞
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民生类节目是随着我国推进新闻事业改革而兴起的,新闻媒体要更好地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状态,要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理念办民生节目。民生节目由于关注群众的喜怒哀乐,具有真情实感,为群众喜闻乐见,成为各级电视媒体的主打节目,也较好地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民生节目的质量呢?
一、恪守节目定位,优化节目理念
民生类节目要定位于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的生存、生活状态。很多民生类节目多是报道一些生活琐事。例如因为宠物狗引起邻里纠纷,电动车乱停乱放,或者当地的一些比较新鲜的事情,这些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鲜活有趣,符合百姓的欣赏习惯,因此,民生类节目很受百姓欢迎,大事小情都喜欢拨打民生热线,这也是它特有的品质和魅力所在。民生类节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民化的视角,改变了我播你听、单向传播的理念,开始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很多栏目采编人员认为民生新闻就是社会新闻,两者的内容和形式都差不多,于是民生新闻大量的篇幅、时段为社会新闻所占据,主要报道百姓遇到的趣事、怪事,结果是收视率上去了,但是节目却流于平俗和猎奇,节目的发展方向出现了问题。重复生活、记录生活也不是完全扫描复制社会表象,必要的审视和批判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对新闻事件应该做出清醒的判断,并不是所有与百姓相关的内容都能够成为新闻报道,不能为了收视率而致使节目庸俗化。民生类节目要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在精神层面上引导受众,弘扬社会正气,疏导不良情绪,倡导文明风尚。要改变认识上不到位的现象,就要提高采编人员的素养,每一档节目的开办都能体现媒体的理念,每一档节目的定位和走向可以反映栏目采编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积淀。民生栏目最大的特征是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和角度上,关注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这类节目是接地气的。地市级电视媒体采编人员普遍年轻,他们工作有冲劲,有想法。但是有时在栏目的定位上、题材把握上拿不准,因此,开办民生类节目需要经过认真的研讨、分析,更好地把握节目走向。另外,要严把节目审核关,及时指导记者判断选题,挖掘素材,全面、客观、深入报道,通过以审代训,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晚间报道》《民情纪事》两档民生节目。《晚间报道》是一档民生类新闻节目,这档节目开办以来,积极关注民生热点,报道了西瓜难卖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效帮助瓜农解决了这一困难;反映了困难家庭儿童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平时栏目还关注小区物业管理、交通文明、诚信经营等问题,报道及时鲜活,真实客观,很受本土受众欢迎。《民情纪事》是一档民生类专题节目,这档节目的定位是深度解读民生政策,记录百姓生活状态,弘扬真善美,节目通过入户走访反映群众对社保政策的期盼和了解,图文并茂,新颖生动,较好地起到了上情下达的作用。此外,节目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示平凡生活中昂扬积极乐观的精神,《蹒跚脚步迈出公益路》《母爱永不放弃》等报道以纪实性的手法,展现了面对困境普通百姓的坚韧、爱心与善良,这两篇作品都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广播影视奖一等奖。从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这两档节目的运行来看,民生节目因为有天然的贴近性,服务功能强,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改进报道方式,提升节目质量
民生新闻节目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事论事。有些经验不足的记者在接到电话后或是得知某一线索后,判断这是一个热点新闻,很快进行简单的采访,成稿后就发出了报道。这些报道中有的对发生冲突的双方当事人都没有采访到位,或是只是简单的陈述问题的原因,不能充分反映事件的新闻价值,编辑、制片人也对稿件简单化处理,在整组的节目编排中没有安排相关的背景报道、原因剖析,在之后的节目中也没有延伸报道,没有充分地体现新闻前因后果,无法通过事件给受众以警示和引导,不但影响了节目的质量,也使报道无法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新闻媒体要将民生类节目做好,就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调查。从编辑和制片人的角度来说,每天要精心地策划,强化编排意识。例如报道同一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反两方面稿件的编排,安排背景报道等等,节目要有主题思想,不仅仅是在文稿的写作上、画面的拍摄上要鲜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上也要发挥作用,由“一般性的贴近”发展为“高度贴近”和“深度贴近”。
民生类节目要突出公共服务特性。这几年民生节目的发展让媒体人认识到了民生节目不能只关心鸡毛蒜皮的小事,应该加强公共服务的功能。社保、民政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政务改革力度加大,百姓需要有一个栏目深入浅出地在第一时间来解读这些政策,同时他们的声音也需要平台来传递,做有格局的节目,也是媒体人应有的追求。
民生节目要注重传播的形式。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备受欢迎的电视民生类节目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吸引受众,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创新性的传播形式,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一档节目中开设现场、调查、关注、帮助等板块,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节目节奏张弛有度,报道方式活泼、接地气一定会提升节目的竞争力。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晚间报道》开办了“园立一点通”“小马跑现场”“舌尖上的巴彦淖尔”等多个板块,涵盖了生活服务、第一现场报道、记者体验美食等多方面的内容,节目有时效性、可看性,很受受众欢迎。
三、组织开展活动,扩大节目影响力
如何让受众打开电视看节目,是我们时下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面对压力,一方面是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另一方面还要多与受众互动,打好“民”字这块牌子。民生节目是建立在“民”的基础上的,所以应该和百姓紧紧联系在一起。民生节目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3·15维权、重阳节敬老、冬日里送给环卫工人关怀等,策划一些晒晒“我家的账本”“家谱的传承”“我的全家照”等等一些报道,让百姓参与其中,或者走访街道、村社,记录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让受众在这种活动和访问中加深对节目的直观感受,也就对节目多了一份信任和喜爱,有利于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只有坚持不懈的创新,才能让节目有长久的生命力,永远把受众放在第一位,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尊重受众、与时俱进,才能把民生类节目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