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嘉宾访谈节目 前中后期三步走
2017-04-13闫玉梅
闫玉梅 王 晴
1.2.赤峰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赤峰市 024000
访谈节目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电视中出现以来,就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同和喜爱,国内最早出现的访谈类节目是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的《东方直播室》,自此,访谈节目的研究一直是业界、学界、理论界和公众的热门话题之一。中国现有的访谈节目中有很多精品,但也不乏相当一部分节目抓不住受众的眼睛、耳朵和心,导致节目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嘉宾访谈类节目是否鞭辟入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与主持人前期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及在现场是否有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对嘉宾的选择,只有嘉宾选择得当,访谈中沟通深入,使观众和听众有所收获,才能称得上是一组成功的节目。
什么是访谈节目呢?一般来说,它是以谈话的方式,邀请嘉宾和观众,面对面进行沟通,阐述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看法,并通过广播、电视媒介进行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感。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起到协调引导,把握节目走向和论调的作用,但访谈的主力,却是节目中请到的嘉宾。嘉宾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一组节目的成败,所以,如何选择嘉宾,如何与嘉宾交流,就考验着一个主持人的水平和功力。
一、嘉宾访谈节目的前期准备
节目的前期准备是每个主持人必须做好的功课,这一点,对于嘉宾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节目的核心,主持人从节目选题、策划开始,就需要全程参与到节目当中,而不应该游离于节目之外。前期由编导策划沟通,主持人现场拿来稿子就本宣科的情况,在很多广播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中,也不鲜见。所以说,要做好访谈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策划人或策划人之一,是主创人或主创人之一。那么,主持人在前期准备中,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
(一)要参与嘉宾的选择
访谈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多半是要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问答、讨论来实现的,有时候,即便访谈嘉宾由于时间、空间限制不能亲身赶到演播室接受访谈,访谈节目也是可以通过视频对话或电话沟通等形式来实现的。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访谈,嘉宾都必须熟悉、了解访谈的话题,一般应该是所要讨论的话题涉及领域的较为权威的人士或现场亲历者,话题所涉及到的参与者或知情人等。
嘉宾对象的选择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主动型,根据主持人的某个想法或思路设定主题后主动选择嘉宾进行访谈,通常这类选择比较宽泛;二是被动型,如节目有固定的节日主题,特定的热点话题,那么嘉宾对象也是相对固定的。嘉宾的邀请是否得当、嘉宾的发挥是否充分,嘉宾和主持人的配合是否默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成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节目,邀请到的嘉宾相对固定,都是两岸关系方面的专家学者,口才犀利,见解独到,加之长期与栏目和主持人合作,磨合较好,虽是政论节目,但丰富生动,引人入胜。
(二)把握好节目的核心,做好总体策划
访谈节目之前的总体策划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整个节目的走向,所以节目在前期策划和调研工作上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场访谈的话题要设计合理,这就要求主持人首先要对访谈话题做足功课,要搜集好话题涉及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必要时,提前调查摸底,做好案头工作,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和展现话题,并且找到内容中可能谈到的焦点、亮点,找到在访谈的过程中可能引起观众兴趣和共鸣的问题,从而使节目更具有吸引力。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每周一期的《中国舆论场》,先对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取,既能与观众互动起来,使其参与到节目中来,又使嘉宾有的放矢,侃侃而谈。
(三)与嘉宾做好提前的沟通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前期的沟通和交流是访谈节目的重要一环。好的访谈节目,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使节目内容尽可能地丰富,也可以设置与嘉宾相关的多个话题。方式上,除了可以讲述事实,还可以理性的分析和讨论。那么,主持人就可以通过前期的沟通交流,对嘉宾的身份、职业、兴趣爱好、与话题相关的故事,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围绕节目所要访谈的具体话题做重点的准备,有的放矢,精准定位。对于访谈可能涉及的范围要有充分的分析,对于访谈中不同的观点看法要事先有所了解,对于接受访谈的人物的性格修养、观点主张也要有所掌握。而且录制前还应该与嘉宾就话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充分沟通,让嘉宾清楚现场访谈的流程以及自己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可能回答的问题和节目时长等等,另外,时间有闲余时怎样填补,时间紧促又怎样删繁就简,最终节目的落脚点在哪里,都应提前沟通好,使嘉宾心中有数。事实上,话题从哪里切入,才能既准确、独特,又容易铺展,通常也是在沟通交流中找到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主持人要观察嘉宾是否擅长表达,是否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或者是否有较强的叙事能力。当然,叙事能力,并不是特指讲故事的能力,而是指一个人是否能够协调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达到吸引听众的能力。对于叙事能力强的嘉宾,可以协助他充分拓展思路,主持人需要做的是把控好节奏和主题线路,避免跑题;对于不善言辞或者现场紧张的嘉宾,主持人就需要把所要提出的问题细化,找好切入点,让嘉宾从自己相对熟悉的情境和细节或事件中,把事情一点点讲述出来。要在节目录制之前尽量将问题具体化、细致化,同时适时增补信息,例如利用第三人的故事来引导,形成和谐的谈话氛围等。
主持人在与嘉宾沟通的时候,要保持一种真诚自然的心态,让嘉宾有信任感,打消顾虑。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对方的情绪,加以适度关心会让对方感觉很舒服,还要懂得倾听。
2014年,李响携手土豆自制全新形态明星访谈节目《响聊聊》首期节目,挑战的是“最难访嘉宾”朴树。不善言辞的朴树在宣传片中滔滔不绝,向来神秘的他向李响敞开了大门。朴树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喜欢用“言简意赅”的方式回答记者的问题,面对镜头时的紧张羞涩也不难被发现。但《响聊聊》预告片中,他却一改往日面貌,开怀大笑。不吝言辞的表现让网友们不禁睁大了双眼。据了解,《响聊聊》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李响,为了让朴树能够更自然地和他在镜头前聊天,曾“三顾茅庐”多次单独上门拜访,陪朴树像朋友一样闲话家常,更亲自为其量身拟定拍摄脚本,李响细心又贴心的准备工作,不知不觉间拉近了与朴树的距离,为节目录制打下了良好的“地基”。节目拍摄当天,李响也特别提示节目组编导对摄像机、反光板等器材的布置和使用,尽全力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聊天氛围,让这个不熟悉镜头的大男孩可以更加自然坦诚地“开聊”,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访谈区的语境创设和辅助道具的准备
根据不同媒体的不同特点,对嘉宾访谈的环境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广播节目,听众看不到访谈现场,那么,主持人可以通过对环境的简单描述,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也可以准备一两件道具,引出话题,比如一封信,还有近期热门的一些物件,如保温杯、足球、相册等等。而电视媒体的访谈节目,对于拍摄环境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一方面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另一方面要满足良好的视觉和声音效果要求。因此,访谈区不仅要考虑采光、隔音,还要考虑画面,所以,环境要尽量安静,空间相对独立,方便搭景。不管是直播间,还是演播厅,都应该整洁,舒心。
凤凰卫视的品牌谈话节目《鲁豫有约》被网友评为“凤凰卫视十大最受欢迎节目”之一。《鲁豫有约》重在分享故事,以情动人,因此在温和平实的语言之外,现场布置、画面解说和背景音乐的运用,都是创设语境的重要手段。主持人鲁豫与嘉宾一起坐在弧形的黄色布艺沙发里,无形中拉近双方的距离,黄色沙发的暖色调营造了一种家庭客厅的感觉,这种气氛可以适当消除嘉宾在访谈中的紧张感。而在访谈过程中,节目常配以声音画面来串联故事,适时地播放特定的背景音乐,更将现场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给演播厅制造了温馨的谈话氛围。
为进一步帮助受众理解话题内容,访谈节目的直播或录制期间,有时还需要准备一些道具,比如录音、录像资料,近年来比较常用的笔记本电脑,ipad等等。还可以准备一些必要的图表、模型。某地方台制作的一期书法艺术的访淡节目,主持人就准备了几支长短粗细不同的毛笔,请嘉宾辨别哪个是狼豪,哪个是羊豪,狼豪、羊豪适合书写哪一类作品,由此铺陈开来,嘉宾的话匣子很容易打开,也很快就抓住了观众,节目录制非常顺利,这些道具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嘉宾访谈节目进行中,主持人需要具备的素养
(一)主持人要有驾驭能力
嘉宾访谈的节目本身,就是要通过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的交流、接触和碰撞,去实现一种真实的情感展现。那么,主持人应该怎样调动嘉宾的情绪,引导嘉宾的思路,把握访谈的节奏,掌控谈话的现场,形成与嘉宾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使节目形成品牌效应并进入良性循环呢?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做到明确把握主线和主题。在访谈节目当中,主持人要对谈话思路有总体的把握,脉络要清晰。要深入把握节目的定位与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在总体上驾驭谈话的方向,既高屋建瓴,又融入其中。一个好的主持人要做到,毫无痕迹地引导嘉宾按预先设定的思路一直贯穿到底,把嘉宾的想法和故事自然而然地展现给观众。生活当中,不同的人,性格也会不同,比如有的嘉宾就不善言谈,这就需要主持人循循善诱地“钓”出一个个故事;有些嘉宾会滔滔不绝,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整个谈话的主导者,有时谈跑题了,带着主持人沿着他的思路跑下去,甚至替代了主持人位置。此时,主持人如果没能很好地把握,就会失去话语权,失去对现场的控制,更别提节奏的把握。这个时候,主持人更要有能力,讲策略,尽快找到话口,打断嘉宾对这一问题的讲述,转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当中。对于一些嘉宾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主持人首先应在尽量尊重嘉宾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迂回提问或者回避,转入下一个话题。嘉宾答非所问,主持人则需要认真倾听,找到语句的重点,巧妙转折,让访谈继续顺利进行。
作为对话者,主持人必须是一个成熟的交流者,为嘉宾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谈话场,又给观众舒适、清爽的感觉,这也是访谈话题得以深入交流的必要条件。
(二)主持人要提高应变能力
在节目的直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尤其是嘉宾的表现和节目进程出现偏差的时候更需要主持人的现场应变能力。这时候,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应当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不慌不乱,沉着应对主持过程中遇到的“危机”,化解尴尬局面和紧张气氛,以顺利完成主持任务。因此,提高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是节目主持人平时需要修炼的功课。
《我是歌手》第三季的歌王之夜,孙楠现场突然退赛,面对突发状况,主持人汪涵机智救场,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值得每一位访谈节目主持人借鉴、学习。微博中“汪涵救场”这一话题的阅读量也高至近800万,不是没有道理的。孙楠宣布退赛,汪涵沉默了几秒钟之后,问道:“楠哥,我特别想问一下,刚才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您此刻内心所想所感,都是您自己拿定主意之后的观点?”这个切入点选的精彩,也是一段访谈的开始。既确定这不是一个玩笑,也给自己掌握局面赢得了时间。接下来的两分钟,就是大家都清楚的一幕,汪涵迅速调整了孙楠退赛给现场带来的冷场感,又再次调动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汪涵面对意外的泰然自若,获得网友和媒体的集体夸赞,并评价说:“安排时间,安抚观众,表明立场,很含蓄的讲话不失分寸,淡定从容。”也有媒体评价,歌王赛的最大赢家是汪涵。
(三)主持人要懂得倾听
真诚的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嘉宾感觉到主持人在倾听,会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主持人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辨别出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这样,才能对倾听到的“素材”进行现场“编辑”,抓住重点、关键点、下一话题的新起点。倾听也能了解嘉宾的心理动态,如果无法领悟嘉宾的内心感受,就不能成为嘉宾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电视上、广播里,我们经常看到主持人对嘉宾的谈话只能对以“嗯”“是吗”“是这样啊”等,这些机械对话会降低嘉宾的谈话欲望,主持人自身角色也相对被动,无法在访谈中找到嘉宾的兴趣点。
三、嘉宾访谈结束后,主持人需要对节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访谈结束后,并不是节目的结束。一组完整的节目,需要对整组节目进行评估和总结。人们常说:“广播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在直播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会或多或少留下些许遗憾。比如某个说法换一个角度去解答,可能会有更新颖的观点,某个话题可以再深入挖掘一点。闪光点可能就在一瞬间,错过的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只能留待下一组访谈类节目再加以弥补。所以节目结束的总结十分必要。
自我总结。一组节目结束后,主持人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临场发挥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包括在策划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而在现场体现出来了,以及意外发生时如何有针对性的处理,都需要认真总结。
团队总结。一档节目体现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广播节目有编辑、记者的文案,现场导播的参与;电视更包括了摄像、布景等各方的参与。事后与团队一起沟通总结也十分有必要,下一次访谈节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展开对话,如何调动听众和观众的积极性,都是一个团队应该考虑的问题。
针对嘉宾而言,需要进一步沟通,为下一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事后将做节目时的录音录像资料以及访谈现场的照片整理好之后交给嘉宾保存,留作纪念,同时及时整理访谈纪要,经验和心得。
总而言之,制作一组高质量的嘉宾访谈节目,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杨澜曾经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了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难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嘉宾本人。嘉宾是否健谈,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要想制作出一组精彩的访谈节目,嘉宾的选择,主持人的前期准备,以及主持人的现场应变能力等都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