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怎么办教育

2017-04-13杨爱魁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目标改革教育

杨爱魁

今天我们怎么办教育

杨爱魁

在当前“人人都是教育家”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变得分外“热闹”,人人都在谈教育,职业教育者反倒无所适从,一不小心就会被舆论牵着鼻子走。面对“理想化”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如果引导不当,就会“推陈”而未“出新”,陷入“左右为难”。那么,今天我们怎么办教育?还是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教育本身,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回归教书育人本真,让立德树人扎根实践土壤。有了清醒、理性的认识,还得有准确、明晰的路径,否则仍然是一句空话——这是辩证法和方法论的统一。我认为,推进基层教育改革和实践,应当遵循四条准则:

一是目标引领。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对方向的展望、对结果的期望、对梦想的热望。从行政层面来说,目标就是顶层设计,是科学规划,是推进策略,是整体统筹;从个人层面来说,目标就是理念认同,是政策理解,是阶段计划,是实施步骤。有了鲜明的目标,就能切实解决好理论上的动摇、认识上的模糊、思想上的迷茫、行动上的紊乱、实践上的反复等“不良症状”,从而形成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当一种“集体共识”还未形成时,行政推动不仅重要而且必要。随着实践的深入,当先进理念和奋斗目标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转化为机制框架和制度成果时,必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感召力。当前我们办教育,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学校,坚持目标引领总是第一步,否则就会出现“散、乱、空、弱”等现象。

二是问题导向。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能解决、好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另一个层面看,大问题是小问题累积而成,要解决大问题,就需要从解决小问题入手,不然就会“老虎吃天,无处下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不到问题”,觉得“还行”,以“低标准”反证“过得去”。这是一种消极逃避思维,也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在教育实践中,如果不能以一种思辨、批判、扬弃的思维,“冷眼”看教育现象,那么迟早就会落伍。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针对问题,制定任务或责任清单,一条一条去解决,一项一项去完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可靠途径和有效手段。

三是改革驱动。套用一句俗话,“改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改革是万万不能的”。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转型突破”。教育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一种渐进的、持续的、审慎的教育实践探索,是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主线的教育变革。教育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创新,在于百花齐放,在于解放教育生产力,在于尊重和鼓励基层首创,在于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育者的行动热情,在于形成上下呼应、融洽和谐的教育生态。改革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摒弃陈旧、僵化、教条,打破“一潭死水”,打开窗户看世界。改革触及教育本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适切性,不能搞“一刀切”和“假动作”,也不要奢望“立竿见影”,要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静待开花、结果。

四是项目支撑。这个“项目”,可以是载体、是抓手、是工程,也可以是课题、是活动、是“任务包”。换句话说,项目就是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教育实践中,当具体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改革任务确定后,就必须制订一个可操作、可执行、可评估的行动方案,统筹各种情况,凝聚各方力量,分解各个任务,明确各处细节,着眼“一盘棋”,创设“大舞台”,找到“硬抓手”,吹响“集结号”,集中力量办大事。以项目为支撑,可以避免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可以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当然,在创设项目时要名实相符,切忌“空、大、全”,防止空壳化、虚泛化、形式化。

今天我们办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找到“解锁”的“金钥匙”,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并且创造出不一样的明天。

(作者单位:宝鸡市教育局基教科)

猜你喜欢

目标改革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