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7-04-13化州市河西街道中心幼儿园
文化州市河西街道中心幼儿园 叶 静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文化州市河西街道中心幼儿园 叶 静
一、幼儿民间游戏概念的界定
幼儿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发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感情、促进幼儿相互交流的一种有效模式。
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继承发展民间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化、地区化的浸润。其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紧贴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既赢得了幼儿的青睐,又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学蓝本。 如民间游戏 《炒黄豆》、《拍大麦》,不仅语言简练,节奏感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儿歌朗诵中,感受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增进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具有较强趣味性。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附载的童谣儿歌一般都比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这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对于胆量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放松状态中,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民间游戏 《荷花荷花几时开》、 《五谷歌》,就是在幼儿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如 《斗鸡》、 《跳绳》、 《挑棒子》就是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简便易行,利于活动组织开展。首先,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幼儿想游戏,就可以在走廊、花园、操场或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其次,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时也可以用替代物。如一根绳子,几个小沙包,一堆石子等等。有的游戏甚至只利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改编创新,增强游戏的时代气息
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将民间游戏在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 “抛纸球” “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 “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如幼儿在 “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
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和材料的投放形式三方面对民间游戏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2.创设区域,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种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 “翻绳”、 “七巧板”、 “数青蛙”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 “捻捻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 (如中国结)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滚铁环、沙包、跳绳等。可以说,民间游戏架设起了家园立交桥,也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和谐、愉快的世界里创造了契机。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