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江泽民文化观之比较

2017-04-13宁,王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化观江泽民马克思主义

杨 宁,王 健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邓小平与江泽民文化观之比较

杨 宁,王 健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邓小平文化观和江泽民文化观都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各自创新的地方。他们分别发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江泽民文化观在内容和战略地位方面对邓小平文化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面,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精神文明。

邓小平;江泽民;文化观;比较

一、邓小平与江泽民文化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继承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文化观的基础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文化观的形成有着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首先,在经济方面,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实行计划经济建设,把公有制经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经济形式,而对私有制经济进行严厉打压,而这与我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和主要矛盾是不符合的。大力发展经济,努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本应成为我国工作的重心,然而由于政治斗争扩大化,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严重地滞后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其次,政治方面,政治斗争的严重扩大化给我国政治带来了灾难,“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政治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政治道路严重背离了我国起初的政治战略方针。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急需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最先进的制度,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原则,开始对我国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方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三大提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再者,文化方面,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进行的文化建设是建立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基础之上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我国的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面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反思和纠正,党和国家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文化方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作用。1979年,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发表的祝词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致的,着重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被明确提出来,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性的方针。正是在这样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江泽民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在前人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各方面的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开始了与全世界接轨的步伐,与各国有了更加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往来,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加亲密的协作。在经过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中心的艰苦努力后,我国在各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而在此时,我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强本国软实力成为党和国家又一个工作重点。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世界大背景下,科学无国界,然而文化却是区分国家与国家之间重要的标志,坚持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无疑成为一个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物质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然而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也进入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种文化,江泽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看待问题,一方面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国文化建设,提出“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等思想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邓小平与江泽民文化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文化观的基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不是脱离经济政治独立发展的文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367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本质,而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会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两者的共同进步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的阐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概念依据,如果只发展物质文明而忽略精神文明,那只能是没有民族灵魂的行尸走肉,最终沦为被西方资本主义同化的国家。发展精神文明和发展物质文明同样重要,不容我们忽视。邓小平还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各方面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文化的发展也有待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对待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态度,即用马克思主义对各国文化进行鉴别,既不全盘接受,也不盲目否定。邓小平还提出文化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脱离人民大众的文化只能是哗众取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看待我国的文化发展。从古至今,文化都来源于生活,即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符合人民群众实际的文化,而不是脱离群众的文化空壳,这就要求党和国家要经常深入人民群众,认清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做事原则,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才能保持永续发展。此外,邓小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翻身成了主人,确立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更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坚持本国传统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之,邓小平文化观是建立在毛泽东文化观的基础之上的,同时,邓小平又根据时代的要求与国情的需要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观,为指导我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邓小平文化观也是此后的中共领导集体进行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在特殊的时代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泽民文化观同样也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化观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特别是对邓小平文化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文化战略方针。科学属于上层建筑,是文化的一部分,科学的发展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历史告诉我们,几次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精神文明也以极速向前迈进。“科教兴国”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江泽民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党和我国的文化内容,在特定的时期提出这一观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江泽民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权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三个代表”的提出使文化也成了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不光是组织方面和纪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领导权,只有在文化上处于优势地位,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的先进组织。我党要想发展先进文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的思想融入人民群众中去,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范围和教育力度。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才能拥有领导全国人民的魅力,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最后,江泽民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江泽民时期被更加明确地提出来,江泽民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2]230-231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要与世界文化接轨,一方面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保持自身传统文化能够传承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力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文化不强,那么只有经济发展也是徒劳无功的。因此,保持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党和我国的重要任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处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期,国人刚刚开始全面接收外来文化信息,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在历史紧要关头,弘扬我国的文化无疑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现实的需要。

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邓小平有着创新性的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全面富裕,实现人的全面解放,这里的“人的全面解放”既包括人的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也包括人的思想的全面升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达到空前的程度。如果想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只有物质文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建设国家的时候,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党和国家的第一任务,发展经济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文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方针,把精神文明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不光是富强民主,还要有发达的文明作为支撑,“文明”作为文化层面的意思被重视起来,这就确立了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的实施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适应了我国的时代发展要求,这就为文化建设的总方针的践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方针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在此目标基础上,我国能够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文化是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现文化的代代延续是一个重要任务,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世界认识我们,我们也重新认识世界。

江泽民文化观把文化的战略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一方面,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地位,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其制度的体现,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就说明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要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动摇,在文化的建设方法方面可以实行多元化的原则,繁荣我国的文化,建立宽容的文化氛围,但是在原则方面,我们不能搞多元化,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坚持集体主义文化为主体发展文化事业。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3]277因此,坚持什么样的文化也是我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的一个标志。另一方面,进行文化的各种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江泽民把对人才的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一个国家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必须坚持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而教育不光是对书本内容的死记硬背,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就丰富完善了教育的内容,青少年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上升到国家层面,即是要坚持“以德治国”,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才能健康地传承下去。

总之,江泽民文化观在邓小平文化观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继承上一代领导集体的经验基础上对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发展创新,使得文化发展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在特殊的背景下对文化进行特殊的对待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的表现。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郜春霞]

2017-02-11

杨 宁(1988- ),女,河南商丘人,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 健(1968- ),男,湖南城步人,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61

A

1671-8127(2017)04-0015-03

猜你喜欢

文化观江泽民马克思主义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