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老年脑外伤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2017-04-13田果桃
田果桃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0)
70例老年脑外伤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田果桃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0)
脑外伤; 抑郁; 护理干预
脑外伤意指患者头部遭受外物撞击、产生伤口,此种疾病较为凶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部分功能障碍,损伤神经功能,而患者出现症状严重程度直接取决于其损害部位,多数患者受伤后均可能出现运动功能失调、感知觉障碍、失去言语交流能力、甚至出现视力及听力损伤等表现[1-2]。本研究对于老年脑外伤后出现抑郁患者,实施全面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脑外伤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为(53.2±5.4)岁,平均病程为(33.4±5.4) d; 患者疾病类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实质损伤16例、头皮损伤4例; 抑郁程度轻度19例、中度9例、重度7例。B组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30~68岁,平均为(50.2±3.7)岁,平均病程为(30.4±4.7) d,疾病分型硬膜下血肿13例、脑实质损伤19例、头皮损伤3例; 抑郁程度轻度19例、中度9例、重度7例。2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3],患者均伴有抑郁状况,本研究成员入院时均使用HADS量表评分,同时需排除预计生存期不超过1周的患者; 排除具有家族精神疾病遗传史患者; 需排除药物引起精神异常患者。2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2组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处理措施,送往医院后A组患者接受临床疾病常规治疗与护理流程,患者入院时积极查体,护士遵医嘱为其清创伤口,医生做好伤口评估,及时进行缝合。早期为患者进行各项基础检查,遵医嘱用药、查血,登记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氧合指数等数值,医师做出诊断后下达医嘱,护士执行。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常规吸氧与心电监护、用药,对家属积极健康宣教,告知其医师诊断结果,宣传脑外伤相关知识。嘱咐其院内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做好并发症早期预防工作,对于清醒患者及时讲解病情治疗进展,针对患者抑郁心理积极干预,重点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疑问积极解答,提高其认知能力[4]。B组患者在A组护理基础上重点针对抑郁症状提供干预措施,大部分颅脑外伤后患者会合并不良情绪,严重者出现抑郁表现,首先护士应对其情绪进行具体分析,后得出常见如下类型:① 内心恐惧型,由于疾病突发性,患者清醒后对医院环境陌生、对机体各种治疗管道感到害怕,担心生命安全,对死亡感到恐惧。② 消极型,患者担忧疾病发生后对机体产生影响、且病情会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且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担忧疾病会对日后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对生活感到无望,对治疗丧失信心,患者配合度不高。③ 焦虑型,由于患者对于脑外伤疾病知识缺乏了解,且对临床治疗目的产生疑问,对于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对于疾病治疗产生费用感到担忧,患者思虑较多,影响睡眠质量[5]。④ 部分患者会出现厌倦表现,脑外伤患者疾病治疗期间需长期卧床休养,患者由于卧位限制、机体感到不舒适、部分功能异常表现、需要他人协助进行生活自理行为等均会使患者产生厌倦心理,严重者甚至会拒绝治疗,对治疗效果不抱有期望。
针对上述心理活动状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① 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并在病房内设置电视机、收音机、报纸等物品,让病室具有人性化气息,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及压抑感,稳住患者心理状态。在患者情绪平和时与其进行交谈,护士交谈时保持态度温和,为患者留下好印象,双方建立较好沟通关系,护士应亲切耐心回答患者对疾病相关疑问,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综合掌握,及时告知患者未来诊疗计划,实施每一步护理操作前均应详细解释,让患者理解,为其提供专业性护理服务,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增加安全感。② 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积极评估其内心状况,保持交流,对于不同心态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告知治疗进展,提高患者信心,与患者交流思想,消除其内心顾虑,调动其对于生活的积极性[6]。③ 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大部分脑外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缺陷,如失语、偏瘫等,此类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因此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护士应加强巡视工作,及时观察患者呼吸状态,给予吸氧,通过鼻饲喂食时注意鼻饲液温度、每次喂食不应过多,坚持少量多餐及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出现感染情况。由于患者暂时性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护士应及时遵医嘱为其实施口腔护理,每日坚持晨晚间护理,帮助患者清洁皮肤,保持身体舒适,每隔2 h为患者翻身。将患者头部抬高,对于存在各种导管患者,做好导管保护工作,及时观察引流液情况,定时更换引流袋,为患者实施改变体位。④ 做好机体功能训练指导工作,治疗后期依据患者病情表现及恢复情况,针对性制定康复计划,训练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并全程跟进,及时告知患者恢复情况,让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7]。
1.3 观察指标
本文采取HADS抑郁评分量表,20分制,0-7分表示情绪正常; 8-10分表示轻度抑郁; 11-15分中度抑郁,>15分为重度抑郁。于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3个月分别评定。总结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沟通、心理疏导、知识宣传、用药与病情监测等,百分制评价,得分较高者,其对护理质量评价较好。
2 结 果
2.1 患者抑郁评分
2组患者入院时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B组患者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抑郁评分 分
与A组比较,*P<0.05。
2.2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A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较低,B组患者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 分
与A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脑外伤疾病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严重者表现为抑郁状态,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并发症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常规院内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基础上,对抑郁状态进行干预,与家属积极沟通,双方共同协助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家属应积极理解患者,并帮助其更好适应社会,积极调整自身心态,接受自身改变,调节心理不良情绪,进行生活自理行为指导,护士应在患者出院后提供随访干预,并嘱咐其定期来院复查。
崔长仙等[8]表示,对脑外伤患者提供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干预后心理抑郁状况改善良好,本文经研究得出,A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内治疗与护理流程,B组患者重点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心理进行干预,后得出结论称,B组患者表示对临床服务质量评价较高,且抑郁改善较好。
[1] 刘桂双.脑外伤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2):99-101.
[2] 唐敏.颅脑外伤术后康复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91-92,95.
[3] 张从淑.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32-133.
[4] 覃洁,荣远萍,卢云凌,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100-101.
[5] 肖秀霞,蓝勇明,黄满华,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2564-2568.
[6] 邱海英.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168-169.
[7] 曾水珍.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45-146.
[8] 黄春芳.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期颅脑外伤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567-2570.
2016-10-26
R 473.6
A
1672-2353(2017)06-178-02
10.7619/jcmp.20170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