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境深远

2017-04-13杨红兵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理趣人事

杨红兵

【技法梳理】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理除了神游万仞,精骛八极,还应在锤炼语句上下足功夫,从生活中检索意象,诠释出生动之理;从人事中辨析功过,剖析出客观之理;从时代中撷取元素,推导出新颖之理。

一、检索生活意象,诠释生动之理趣

文章中有些概念不容易分析,这时就要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形象事物来诠释,这不仅有助于对核心概念内涵的理解,让说理更加深刻、透彻,而且往往能让读者获得生动、有趣、美妙的艺术享受。如写“传统之美不可抛弃”的话题,一位学生写道:“‘传统的范围很广,传统文学、传统习俗、传统服饰等,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我们无法准确定义传统,但我们应该明白,传统是不应该丢弃的。它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家底子、压箱底的东西,能丢吗?”鲁迅的《拿来主义》也曾形象深刻地谈过这个问题。他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鱼翅就该留下,姨太太们、大烟枪就该丢弃。面对传统,我们不能抱绝对的态度,全盘否定、全盘接受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挑出好的东西来,将不好的东西去掉才是真正可行的良策。行文时,可以联系传统习俗的名言:“习俗是人生的伟大的向导(休姆)。”素材方面,可以联想到社会生活传统习俗,如改变清明祭扫方式等。

二、辨析人事功过,剖析客观之理趣

青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不止于年龄增长,还要看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评判,面对繁杂的人事,我们不能草率做出对错、黑白的是非判断,而要以理性的视角多维审读人事的功过,以辩证的眼光、历史的视野以及人文的情怀观察其中多元的事理。如写“重拾文化的厚重”的话题,一位学生写道:“古代文人自居静默的根系,那是怎样的一种根啊!盘根错节,遒劲有力,它从远古开始延伸,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液,踩着时间的节拍,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承载着灵魂与民族的根,浸润光阴的雨露,亦步亦趋,只为传递我们最古老的容颜。当枯槁了容颜,折损了信仰,传统是否褪去了光华,被你寄放到心灵的深处,再不去触碰与留恋?一个人若想要守候初衷,又怎能忘记传统?铭记传统的真,镌刻传统的善,传承传统的美,这些才会滋养我们守护文人的根系,将它织成一片脉络,点缀朝霞。”行文时,可以联系文化经典名句,如:“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在素材方面,可以运用文化名人事例,如与文化名人交心,回放经典等。

三、融合时代元素,推导新颖之理趣

進入“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如天女散花,热点事件、标志性新闻、焦点消息高频刷新我们的眼球,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对人生价值、公序良俗、社会道德等密码进行破译和诠释,将概念的核心内涵和时代元素进行有效对接,可以发现论述的新亮点和概念内涵的新变化。如写“带着传统前行”的话题,一位学生写道:“传统离我们的远与近,其实取决于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接近和吸收国学中的营养,以使这些精神内化为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力量;也取决于传统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登场,并被人们在实际意义上所接受?让传统文化慢慢走进我们,并融入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里,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传统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行文时,可以联系名人名言,如余秋雨的“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素材方面,可以联想到一些民间习俗,如水乡戏台、刺绣等。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理趣人事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龙舟
稻草人
人事
政坛人事变动
“草色遥看近却无”理趣浅析
丢、丢、丢,丢东西Let’s断舍离
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