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怯生怎么办
2017-04-13林惠芳
林惠芳
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时就像个小“话唠”,小嘴巴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总是能找得出很多的话题来。但是一出门,或者是家里来了客人后,他(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显得很害羞很内向,总是寸步不肯离开父母,让他叫人,他就躲在父母身后盯着“生人”看个半天,问他问题,要么就是一言不发,要么就是低着头小声地应答,跟没有陌生人在场时完全判若两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朱冬生主任医师为迷惑的父母揭开谜底。
其实,这一方面跟宝宝自身的气质类型有关,有些宝宝“自来熟”,一点也不怯生,而有些宝宝则比较“慢热”,常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和外人熟络起来。还有一方面也跟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有些孩子基本上很少接触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父母也很少带他们出去玩。在家时,他面对的都是朝夕相处的人,这种逐渐建立起来的安全感让他能很放松地展现自己。但当突然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家里出现一个陌生的面孔时,他就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变得紧张焦虑、无所适从,于是便出现了暂时的退缩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面前也能表现得落落大方呢?
1.了解孩子的个性,不施加压力。有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很出众,见谁都热情,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这样,但是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是不太一样的,有些宝宝能“自来熟”,有些则会比较慢热一些,他会先用自己的小眼睛去认识这个世界及周围的人,这是他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认知水平提高的一个表现,所以,家长不要急于给他施加压力,不顾孩子的感受硬是让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这样反而会让他更加害怕再接触这种场合。父母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舒适的社交环境,给他一些缓冲的时间,当他感觉这种社交场合是安全、没有压力时,就会很乐意地表现自己。
2.让孩子走出家庭封闭式的“小天地”,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父母在日常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多跟人接触。比如,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出来一起招待客人。平时多带孩子出去串串门,让他多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逐渐扩大社交圈子,见多识广了,自然慢慢就没那么怯生了。
3.给孩子多一些鼓励,不要给他“贴标签”。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人前表现得比较内敛时,就会当着客人的面说:“这孩子在生人面前就是这样,比较怕羞。”这表面上是给孩子解围了,实际上是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让他更加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了,所以要切忌给孩子“贴标签”。父母需要做的是多给予鼓励,让他勇敢地跟人打招呼、说说话,只要他在生人面前表现得稍微有一些进步了,都要及时地表扬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4.父母以身作則,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社交榜样。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时候孩子的处事风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需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社交的榜样,为人处事要落落大方,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就会受到父母这种积极的影响,变得大方出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