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7-04-13崔腾

中文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培养研究教学

崔腾

摘 要: 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讲解,而是通过展现中国语言文学特点的性质过程中,全面发挥好学生在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课程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学的美感,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语言文学 教学 审美意识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81-01

中国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最早学科之一,逐渐的成为全国各大高校的教育课程,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是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主要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方向和审美能力。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審美意识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评析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是一种基础的理论教学。因此,在进行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真正实现人文教学。

一、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是中国语言文学审美意识培养的关键

按照中国语言文学课程审美对象,学生主体和学习特点,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精心组织积极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审美教学情境,从根本上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意识、行为和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最近几年,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过去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最主要的教学对象,所以就要求教师有效的将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审美意识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学生先从心里上接受审美教育。例如在讲解“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句诗句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现实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解决多媒体多展示的情景探讨这句诗是否存在另外的含义。作者在诗句中使用了曲折而艺术的抒情言志的手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白居易冬至夜客居邯郸驿站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通过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可以体会到诗人想象深夜到了,家人围坐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而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含蓄而深沉的表达出来。一般而言,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式,系统的、整体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审美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将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审美观点应用到学生审美意识培养

对于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重视语言特征、语法等内容的教学,很难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悠久的文学历史和语言魅力,很难从独特的视角深入分析语言的美感,因此,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情境、教学内容要求、情感共鸣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找到教材中的美感和审美点,从整体上体会中国语言文学课程的审美情怀,让广大学生不但能够体会到和感受到课程美的存在和审美特征,并且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所具备独特的审美情操,最终更好的将审美行为、意识和情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神灭意识培养贯穿到教学整个过程,例如在讲解到《绿》这篇文章过程中,文章通过表现梅雨潭闪闪的绿色的魅力将文章主旨上升到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层面上,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对祖国赞美和歌颂,整个文章就会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用绿色赞美祖国呢,为什么不用其他颜色。让学生对绿色这个颜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绿色其实代表的是和平、新生、安静和青春,作者通过对绿色的描绘反映出其渴望安静、稳定的生活,同时结合作者当时的时代特征,军阀混战时期,也可以看出作者缺乏战斗的勇气。在进行具体的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而深刻的落实审美意识培养工作,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体会、享受和掌握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的审美价值,进一步的分析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在含义和实际的审美价值,最终更好的触动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琴弦,从而让大学生感性和理性的两个方面进行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和神灭能力。

三、完善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

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意识培养是一项长远而系统性工程,因此,应该将这项工作体现在整体的教学环节中。评价作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审美教学改革完善提供了相应的信息依据。此外,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其能力和素质的成长。对此,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并结合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进一步对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找出学生在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发挥中国语言文学课程的审美教育的价值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构建各个考核要素之间的比例,包括理论素质、审美素养、日常表现等几个部分,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不断参与教学和完善自我的积极性和热情。而针对表现不足的学生,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在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代云红.拯救心灵 享受欢乐——论《前赤壁赋》的“圆道”思想及其原型性象征意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2]蔡继莲,孙玉清.走进圣贤 学会关心——杜甫的人格之美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3]周黎明,卓晓红.由儒道的矛盾统一看《兰亭集序》主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4]曹勇军.追求文言、文学和文化的和谐统一——以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07(06)

[5]彭玉华.和谐·相生·交融——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实施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 2007(06)

[6]权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民族精神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培养研究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