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课程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7-04-13秦贵
秦贵
【关键词】 地理教学;乡土资源;教学效果;探索;实践;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23—01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在近几年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校新增设了部分校本课程。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展一些有关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家乡的感情。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感情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与教科书内容相比,校本教材显得更加感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鄉土资源的感情性,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去熟悉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和较强的兴趣,这样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述河西走廊相关知识时,我就以我们的家乡——张掖作为切入点。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从网上和民间搜集有关丝绸之路和张掖的故事和传说,在课堂上分组讲述展示。学生们在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张掖的历史知识和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很多,经过筛选后把最能突出张掖厚重文化的材料在课堂上得以述说和展演,使课堂顿时显得轻松活泼,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历史的情绪高涨,学生通过有关地理知识的搜集学会学习地理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认识家乡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乡土地理的感情性使得学生能够自觉接受这些知识,并从情感上认同它们,这样的教育结果才能够有效且长久。
二、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获得良好的校本课程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经常性的活动和考察。只有坚持实地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知识,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到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组织学生穿行芦苇飘荡,参观张掖西夏国寺,张掖沙漠地质公园探险等类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对家乡张掖发展特色旅游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发挥直观性,用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家乡是学生亲身经历和熟悉的事物,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能举身边的事物为例子,那么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就变得比较感性,易于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声音、动画、图像等手段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氛围中,轻松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张掖的重要地理位置时,引导学生了解张掖是典型的绿洲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张掖着力打造了国家湿地公园,把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七彩丹霞景观以及独具魅力的沙漠自然景观同现代绿洲农业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多姿多彩多优势的特色城市风貌,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和居中四向的通道经济有力地带动了张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部分内容对于突出张掖重要的地理位置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对交通干线的认识非常有限,也比较抽象,难以真正明白张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把教学重点放到了展示张掖交通枢纽位置的重要性上。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和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全面直观地认识今天的张掖在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交通地位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展示从张掖过境的交通干线,比如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公路等国道、省道,通过多媒体的呈现,直观清晰地让学生认识到了我们的家乡张掖正好处在“居中四向”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枢纽地位上,对促进张掖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很快就在脑海里形成了张掖处在交通枢纽地位上的认识。
总之,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要把身边的乡土资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校本课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