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一讲” 提高教学效率

2017-04-13张新桂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

张新桂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一讲”;准备;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12—01

数学“一讲”是笔者所在学校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小规模课程。这一活动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如何开展好“一讲”活动呢?

一、做好“一讲”的准备

1. 鼓励学生“敢讲”。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敢说,在开始阶段,笔者提出“三允许”:即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重说。且20分钟的时间,笔者仅仅设计一道难易适中的题,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讨论,讨论完以后让优等生先站起来讲;其次鼓励那些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最后,同桌互说,互相补充或纠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及时肯定学生说得好的地方,让他们感受“说数学”的乐趣和愉悦。

2. 引导学生“会讲”并“讲好”。对于数学知识,学生理解了并不意味着能够条理清楚地表达,但能够富有逻辑、条理清楚地表达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项有效手段和标志。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提问、讲解,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

二、注意“一讲”的内容

1. 讲“错误”性问题。对于学生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教师应利用“一讲”时间,引导学生反思、回顾,让他们对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例如,在简便计算中,学生總是把4×(25+125)和4×(25×125)混淆。笔者便利用“一讲”时间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明白第一道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应利用乘法分配率;第二道是三个数相乘,应利用乘法结合律。

2. 讲“对比”性问题。利用“一讲”时间,教师可以把解决问题的难点通过对比练习题进行分散。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

例1 修路队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全长的,修了多少千米?

例2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当修到全长的时,正好是90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例3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当修到全长的时,离终点还有200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这三道分数应用题,前两道是最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学生容易理解。学生通过“讲”,深深地感悟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1)找准单位“1”和找准量所对应的率。(2)弄清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用乘法计算,未知就用方程或除法计算。

三、讲究“一讲”的方法

1. 利用多媒体,给数学“一讲”带来生机和活力。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在“一讲”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进而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把一个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12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那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无从下手。笔者搜索了把一个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动画效果比较好的课件,利用“一讲”时间,反复演示这个课件。通过课件的形象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很快明白了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没有变,形状变了,表面积也变了。此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这两道题,学生讲得头头是道、算理清楚,数学语言描述也很准确、到位。

2. 借助操作,让学生在“一讲”中说得丰富。 “一讲”不是单纯地“讲”,只有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知识在操作中内化了,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学生才敢讲,才能讲清楚。例如,在“一讲”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长6米的圆木,沿着底面直径切,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柱后,表面积增加48平方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在让学生交流之前,笔者先让每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火腿肠,以小组为单位切火腿肠,要求一个沿着底面平行的方向切,将火腿肠切成段;一个沿着底面直径切,将火腿肠切成两个半圆柱。观察切面的形状及两部分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情况。通过操作学生明白:把一个圆柱切成段,切面是圆。切成2段,表面积增加了2个底面的面积;切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个底面的面积;切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6个底面的面积……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内容方法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可能是方法不对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主要内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