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13何永军
何永军
【关键词】 教育督导;问题;制度;机制;时机;方式
【中图分类号】 G5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24—01
当前的教育督导过程中,存在缺失制度保障、重“督”轻“导”、督导工作缺失长效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育督学工作的高效化、持久化和规范化发展。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事业实现质的跨越与发展,教育督导的职能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教育督学的职能与作用,是每位教育督导人员常做常新的课题。
一、当前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缺失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首先,尽管国家出台了诸多关于教育督导的制度与办法,但从宏观大局出发,缺少精细化的指导与约束,各地方也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出台许多条款条文,但又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仅仅是站在法律的角度对教育督学工作进行界定,但如何开展具体的工作、采用何种形式向社會公布等问题,缺少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其次,缺少培训机构,督导成员的选拨和任用,具有很大的行政干预性与随意性。教育督导成员往往是在其他教育部门或岗位有着突出贡献或显著业绩的人员聘用或调任,依照其自身的优势或特长来分配和指导教育督学工作。
2. 教育督导工作重“督”轻“导”。首先,源于重“督”轻“导”现象的存在,让学校领导、普通教师对教育督导工作存在一种偏见,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误认为督导就是给教师挑刺、找问题的,无形之中扭曲并放大“督”的作用,而忽视了“导”的实质。其次,影响学校正常活动的开展。虽说督导工作是为了真实地掌握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督促其完成相应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或为了应付督导检查,尽可能为督导人员展示学校的风采,彰显其优而掩饰其劣,或为了配合督导人员的工作,而临时调整、变更既定任务,为学校、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影响。第三,在督导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督导人员具体分工,专项检查,往往采用查阅资料、深入课堂、交流反馈等形式予以检查和通报,但对活动的过程、课堂的优化设计、教育教学的跟踪督查等工作泛泛而谈,或根本无暇顾及,“导”的作用发挥不理想。
3. 督导缺失长期有效机制。教育督学工作不同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尽管每年度督导室都会制定督导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但在实际督导过程中,存有时间短、周期长、督查不全面等缺点,难以反映学校、教师真实的工作实况。
二、发挥教学督导作用的研究对策
1. 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督导制度。首先,要成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督导团队,成立督导领导小组,依据督导成员特长与优势,细化分工,强化责任。其次,实施责任包片包区制度,将督导人员下放至被督导单位,实地督导,精准“督导”。督导成员可依据所督导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与实施能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方案或办法。第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考核被督导单位的同时,要将督导人员的业绩和所督导的单位奖惩进行挂钩,责任共担,荣誉共享。
2. “督”“导”并举,双管齐下。首先,以“督”促“导”。督促检查是方式,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督导过程中,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督导工作的引子,制定补救措施、提出整改方案或解决办法,将不足转化为优势,落实督导的重心。如学校在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界定模糊、理念不清,教师普遍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激情,甚至有教师违德违纪,甚至触及师德红线等问题,惩戒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才是“导”的关键。其次,化“导”为“督”。在督导过程中,注重积累教育教学过程易出现的偏差与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方法、措施,归纳整理,并时刻警惕于心,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如此,可避免同一地点跌倒两次,同一问题犯同样的错误,也为今后的督导、教学积累宝贵的财富。
3. 科学把握督导时机,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教育督导要目标明确、主题突出,避免因重复督导或交叉督导而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针对不同时期,学校、教师的工作重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督导工作。督导前,要预设方案,合理统筹,理性安排;督导中,要精简督导程序,提高督导效率;督导后,要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并跟踪检查,反思交流。如每学期开学,对学校开学工作筹备、教师到岗履职、新生入学常规教育等情况进行督导;在高考、中考前夕,要对学校备考、毕业班教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
4. 督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内容要具体丰富。在督导过程中,要避免方式单一、整齐划一,除过查阅资料、聆听汇报、深入课堂之外,还可以针对学校、教师修养与专业技能等问题,可开设专题讲座、送教下乡、座谈面议等形式,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化解教师内心的顾虑,让教师从内心深处不抵触、不抗拒,能够理解并支持督导工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