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2017-04-13杨海峰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个性体育教学高中

杨海峰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78—01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现状

“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培养是其主要的特点。”这一教育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体育教学课程的计划、内容和方式都采用较单一的模式来进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强求统一、压制个性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既不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也与现实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就高中体育教学来讲,这种错误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听话”的理念,体育课通常按照整齐划一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其二,体育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学生主动适应的锻炼也被忽视,其三,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死板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高中体育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1.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严重。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采用的是苏联凯洛夫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纪律严明、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消极被动的认识。另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好,而对于体育学习却持有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学习所占据,其体育爱好没有发展的机会。

2. 体育考试制度有待改进。现在高中体育在考核方式上主要由体育知识考试和体育实践考试两个部分组成。有些学校要求体育知识考试的卷面分较高,有些学校甚至将此与学生的评奖制度挂钩,这使得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应付知识考试上,而真正的体育锻炼时间却很少。而有些学校却选择了另一个极端,将体育课变成了完全的训练课,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降低。

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策略

1.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因材施教能力。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成果。作为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因材施教的素质和能力,要学会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进行协调,在整体性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在开展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挖掘每一名学生的体育潜能,从点滴之处捕捉到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并通过有意识的指导对其进行强化。

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体育能力。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在体育课上面面俱到。当他们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时,作为体育教师要给与充分的帮助和勉励,要引导学生通过扬长补短的方式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体育教学是一对多的教育,受教学时间和教学能力的限制,体育教师不可能采取完全的单独教育,因此必须要对全体学生提出某些共性要求,但是这些共性要求的出发点必须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2.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将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统一起来。要按照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来准确定位高中体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评价办法必须具有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改革体育考核方式,并不是指取消体育考试,更不是将体育课变成“练练玩玩”的课堂。而是“要从根本上革新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将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视角、多方式的综合评价机制,淡化选拔功能,强化检验、反馈、激励等综合功能”。

另外,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些人文性的教育结果是难以量化的,但是如果忽視了这些指标,就不能建立起全面、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因此,必须要将体育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编辑:赵玉梅

猜你喜欢

个性体育教学高中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