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析
2017-04-13李国强
李国强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缺乏创业经验、环境建设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构建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七维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从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环境建设与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52-03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元素,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推行,相关教师队伍创业经验较少、创业能力欠缺与整体数量不足的现状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客观分析当前问题、科学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育途径是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创业导师数量不足
全面开展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特征要求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这有别于传统大班授课模式。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以满足小班授课模式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至少有41%的二本院校没有专职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1],一些院校虽然有创业导师,但其中大部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校内教师、学工人员、外聘兼职导师,数量明显不足。据调研,有些院校的创业导师只有几人到十几人不等,专业涵盖面较窄,影响力也远远不够。
(二)缺乏创业经验
创业教育需要教师不仅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并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最好有创业经历,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地进行创业课堂授课。浙江大學的一项调研表明,超过72.88%的学生认为创业导师应该受过系统的创业培训[2],很多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认为针对创业的法律与商业知识要比自己的专业知识重要得多。有调查表明,高校专职的创业导师中有70%没有创业经历[3],他们大多是从书本、他人处获知创业知识与创业经验,不具备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那种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的授课方式难以让学生信服。
(三)环境建设落后
创业导师也是教师,也有个人追求,也需要职业发展。创业导师大多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但又有别于普通的专业教师或学工人员。目前针对创业导师的管理激励制度并不完善,难以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现有的短期、随机性的创业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院校需要出台系统的、长期的创业导师培训计划。此外,还要营造创业科研环境,教学相长,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业研究起步晚、成果少、基础弱,据某项调查发现,有40%的创业导师未发表过相关论文,创业理论研究滞后,已经影响到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陈旧
创业课堂提倡“项目化”教学模式,主张以生为本、以学促教,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学之所用,实现授课模式的“做中学”。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项目化课程具有实用高效、短平快的特征,一项针对创业导师授课方式的调查发现,仅有不到17.6%的教师在进行“项目化”教学[4]。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敬业精神不高。一些教师满足于现状,责任心不强,没有创新精神,缺乏探索学习先进教学方式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教师的精力有限。部分创业导师课时较多,工作繁忙。他们不仅承担创业类课程,还担负专业类课程的讲授任务。有的教师不但要承担教学科研的工作任务,还兼有学院的行政工作,真正指导创业项目的时间不到13.2%。三是缺少专业化培训。大多数创业导师未经过创业培训,即使受过培训的,也只是短期的课堂创业培训,缺少长期规划的、系统的创业培训与企业实训。
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一)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培育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与设置、教学方法与模式之中,国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早,一般都形成了成熟的创业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习与实践基地,有利于创业教师成长的科研环境。比如,美国一些高校投资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共享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与经验,这样既缓解了创业教育师资的缺口,还可以实现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如,在创业协会网站上介绍很多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资源以及众多的创业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斯坦福大学设立“创业角”,为创业教育者提供2000余种创业视频资料,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最新资讯[5]。
启发: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非常关键,它实际上代表着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决策层的态度与决心,代表着来自最高决策层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有最高决策层的表态与实际支持,创业教育才能名正言顺地开展,创业教育各方面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各部门推诿、扯皮的现象会使办事效率极其低下,创业教育的工作很难开展。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创业教育的软硬件投入,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建设、配套建设也很重要。
(二)严格选拔、培训创业导师
严格的选拔程序保证了创业导师的素质,在选拔创业导师方面,国外高校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和德国的高校在聘用创业导师时要求他们有博士学位,同时要求应聘者最好具有专业实践经历,或者曾经做过与创业有关的研究。有的大学要求创业导师队伍中必须有创业者、企业家等高级管理人才。据分析,美国创业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学博士,二是捐赠席位,三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6]。那些具备创业能力、企业管理经验、高学历的创业导师不仅能够站稳创业课堂,还能胜任创业类的科研任务。除严格选拔创业导师外,国外高校还非常重视创业导师的培训。例如,美国高校规定,创业导师在培训内容上要侧重创业实践、创业模仿活动;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案例教学和自由讨论,以便教师获取创业实践经验、掌握最新的创业前沿知识[7]。
启发:第一,在师资队伍组建初期,严格选拔聘用创业导师,从重经验、高学历、看专业、讲创新等方面综合选拔创业导师,保证创业导师的优良素质。第二,学校要定期组织创业导师外出参加KAB项目、SIYB等专业培训或实训,或者聘请创新专家、创业企业家、行业成功人士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等培训。第三,依托教育主管部门支持、政府优惠政策和外部企业的帮助,加强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8]。
(三)创业教师管理制度完善
为了激发教师投入创业教育的热情,美国高校制定了相关的激励制度。这些激励制度包括对创业导师工作的认可与奖励,以及鼓励教师创业的休假制度。例如,美国小企业与创业协会设置了“创业教育与创新课程奖”等九个创业教育奖项,旨在表彰在理论研究、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并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康奈尔大学设立了特殊教席,为奖励在“创业精神培育和个人创业项目”中积极开展创业活动有突出贡献、在创业课程开发等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的教师。
启发:科学有效的评估与激励机制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规范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机制、相应的激励制度能实现对创业导师工作的客观评价与有效激励。比如:在工资待遇、职务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体现创业导师的需求,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创业导师进行实践教学或创业体验等,在创业教学改革、创业理论研究等方面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创业教师带薪休假创业时享受创业启动资金、减免教学工作量等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教师队伍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对那些教学水平差、学生评教低、考核不合格的创业导师,应及时劝其转岗或予以解聘。
(四)加大创新教育资金的投入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在教师培训、聘任以及教师科研与教学投入等方面,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美国高校教师的科研经费有67%来自联邦政府的支持。此外,美国各种各样的基金会为高校的科研与创业教育也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帮助。如考夫曼基金会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支持校园计划,为高校内所有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创业体验。
启发: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与培训、激励与持续建设等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资金需要,因此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必然的选择。目前,除了政府对各高校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外,努力发展高校校友和社会各界捐赠是补充创业教育资金的有效途径。高校更应该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与公司企业合作,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创办合资公司等途径获得资金,逐步实现由教学科研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以高校为主,在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下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如果从系统论、协同论、发展的观点去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那就需要建立一个研究模型,这个模型是个多维度的动态组合体,它由内外两层构成(图1)。内层由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与环境建设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中包含三个要素,队伍建设包括规模、结构、质量三要素,机制建设涉及考核、激励、流动三要素,环境建设涵盖设施、经费、学术三要素[9]。外层由社会、政府、企业、高校四个维度构成,意味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社会、政府、企业与高校四方共同参与,又寓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开放、动态、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在短期内是无法完成的。
图1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七维模型
若把“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那么上图中的内层与外层就是两个子系统,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与环境建设三个维度构成的系统为核心系统,社会、政府、企业三个维度构成的系统为辅助系统。内层核心系统承担整个系统的主要功能,它的运行主要是由高校来完成。外层辅助系统为核心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与辅助,它的功能取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这两个子系统在本质上存在密切的交互合作关系,下面就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环境建设、外部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明确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
制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包括师资队伍的人员数量、知识结构、选拔来源及标准、具体培训计划。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规划创业导师的总量,保证充足的师资供应,在数量上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其次,制定创业教育师资选拔标准,严格选聘创业导师。一般来说,创业导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业意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广博的外部资源。最后,建立创业导师库,选拔校内专业教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创业管理类专家构成“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实现创业导师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师管理制度
创业导师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创业教育的质量,完善相关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必然大大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创业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创业教师与普通教师在工作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监考与阅卷等,不同的是一般教师的课余时间需要搞科研、弄项目、写论文,而创业教师的课余时间需要指导创业项目、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等。所以工作量的考核上需要科学合理、公开公正。其次,需要根据工作考核健全相应的激励制度。特别是创业导师,其工作考核之前并无先例,工作量核算标准需要明确。另外,创业导师多为兼职,往往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缺乏更多精力投入到创业研究中去。因此需要对创业教师给以更高的激励。
(三)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教师发展的环境
培育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必须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与土壤,缺乏创业的环境与土壤,创业型的教师很难成长,创业型的师资也无从培育,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首先,高校构建创业学科体系,科学化设置创业学的学科、专业、課程体系,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类的专业与实践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实现创业教育与各学科专业的充分融合,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其次,加大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软件与硬件建设。软件支持包括:创业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等的设立,创业教育相关一系列制度的设计,真实有效的校企合作创业模式的构建,创业类教学软件的开发等。硬件设施包括:创业教师的办公室、实验室等的配备,校园众创空间、创业模拟实训场所的创办。最后,高校要营造创业的人文与学术氛围,在创业实训室的墙壁上悬挂创新创业类标语、宣传画、学生作品,定期进行校园创业赛、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创业类大赛。
(四)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社会化平台
创业教育本身是一种开放式、创新式、动态式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育,因此,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育必然需要同类院校、企业公司、地方政府等外部机构组织的帮助与指导,打造一个创业师资培育的社会化平台。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在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方面相互交流与学习,完善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改进创业教师的授课模式。二是加强与企业公司的合作,促进教师真正社会化企业化,学校联系企业与公司,鼓励创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实训,实地了解公司企业的运作流程,鼓励教师自主创业。从而提升教师对学生创业项目在理论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他们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晓,黄勇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06.
[3]宋华明,朱立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
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5,(3).
[4]周秋江.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10,(4).
[5]朱晓芸,梅伟惠,杨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
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6]姚龙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
[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
[7]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234.
[8]冯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与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
[9]徐华军.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成人教
育,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