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017-04-13滕万庆任正义米伟哲
滕万庆++任正义++米伟哲
摘 要: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它涉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实施素质教育对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新要求。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现行的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新的、较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在素质教学背景下,在改进制定和实施课程教学目的方面的一些新认识。本文提出,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精准地制定和把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一个关键。课程的教学目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以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核心。文中具体介绍了作者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素质教育;机械加工工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01-03
一、素质教育下“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指出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1-2]。这个转型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每一门课程中。但这其中,那些设计类的知识应用型的课程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更明显的作用,影响更大,它们应该走在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前列。“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就是这样一门课程。我国理工类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中,“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是一门工科知识入门课程,它对学生的工科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机械结构、加工及设计方面的能力不可缺少的课程,同时它对后续的,与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我们调研所掌握的情况,目前国内一些设有工科专业的大学中,“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3-4]。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贯彻的课程教学目的还不恰当,它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或是不明确,或是不恰当,或是在贯彻过程中我们没能精准地把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内涵。本文就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谈一谈笔者的一些思考和教学实践。
二、素质教育下“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制约着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5-6]。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是其发挥好的、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教学目的要实现自身的合理性,它需要在教学计划中有恰当的定位,它需要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7-8]。
对某一门大学课程来说,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结果,就是门课程的教学目的[9]。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制定时,不应该只考虑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而随意给出。就某一门课程来看,它的教学只是本科学生在整个大学培养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小的教学环节。这一小的教学环节的内容应该服务于学生四年的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10]。也就是说课程教学目的的制定是有总体条件约束的,这种约束应该源于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说课程的教学目的也应依据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制定[11],参见图1。
具体就“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这门课程来看,它的课程教学目的的制定,应该依据工科学生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对其能力、素质要求来制定。在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机械设计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培养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所以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时,我们不应该仅仅依据该门课程在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体系的内容和特点来制定,而应该充分考虑培养目标,按照学生在机械设计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来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目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能够在选择教材方面,在课程的教学硬件条件建设方面,在选配合格的教师方面,做出合理的、恰当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课程的建设阶段找准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课程的教学讲授实施阶段,我们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在教学讲授过程的要求上,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上给出正确指导,参见图2。
图2 教学要素对课程教学目的的支撑
合理地制定好、精準地把握好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在确定课程教学目的的时候,通常的情况下,可能由于教学文件篇幅有限,不会在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完整地复述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的的关系,但这并不说明培养目标对课程的教学目的没有影响,不重要。实际上课程教学目的的核心内涵来自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的本质是服务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制定课程教学目的时,那种忽略培养目标的核心作用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依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和没有精准地理解课程教学目的的做法,都会导致课程的教学目的脱离或者偏离原有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都会给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多不良的结果。这会使教学内容的组织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乏味,使教学过程变成简单的知识的堆积和灌输,这会使课程的教学起不到对学生工科素质培养的作用。在具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工程中,在制定、贯彻课程教学目的的时候,我们也是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牢牢地把握课程教学目的制定所依据的本质基础,精准地把握课程教学目的的本质内涵。
在制定和把握课程教学目的过程中,常存在以下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错误。第一个是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错误地只注重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点,偏重于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而忽视了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多种参考教材或其他的来自科研生产实际的教学素材。如果我们在制定课程教学目的时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实际上只能达到针对现有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效果。第二个是所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现有的能力和水平为标准,在教学中只是着力实现将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全部传授给学生。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课程学习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被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只能是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往往看似合理,也容易实现,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看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整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知识的重点或核心内容。第三个是以教学条件为中心。制定教学目的时,过分强调现有的教学硬件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过分强调现实的教学硬件条件对教学过程实施的约束,片面地引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辞,但是实际上一门课程的初始开设有一个开课的准备和建设过程,而且课程教学运行过程中每年也还都有一定的课程建设的投入,这其中当然包括教学硬件条件的建设和投入。所以我们在制定课程教学目的的时候,不必太局限于现有的教学硬件条件。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未来课程建设中教学硬件建设实现的可能性,适当超越现实的教学硬件条件的限制,去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目的,否则在制定课程教学目的的时候就很容易误入“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中。这是一种课程建设懒惰和无所谓的表现。
上述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极易产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往往被错误地引导到获取文凭或资格证书上。这样一来,所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往往趋向于实现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学生则更专注于获取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运用课程的知识创造技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认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所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我们要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并将其贯彻落实于此,我们探索的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和新的探索或尝试就不会轻易跑偏,就不会轻易地犯上述的类似错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改进效果。
(二)“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学背景的课程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材的选择、教师备课、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授课等环节落实这样的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一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积极补充来自机械加工生产一线实践的教学素材。为此我们专门深入哈尔滨现代化的国有工厂进行调研,取得第一手材料。二是在教材的选择上,注意选择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符的新的适用教材。新的特种加工,如数字式加工技术、3D打印等现代加工工艺,在老的教材上并没有体现。如果不及时将其更新或补入课上教学内容中则对学生工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缺憾。三是教师的学习、自我提高要紧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让教师不断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新的机械加工技术工艺手段和其在零件加工中应用的工艺设计过程。四是在教师备课、授课环节有意识地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它与培养目标的有机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容易犯的错误是,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是教师自己掌握,不向学生们做介绍。一门课学下来学生们只被灌输了一些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专业的整体知识体系有什么联系,与自己的培养目标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并不了解。这使得学过的课程知识成了零散的知识,难以长久记忆,难以在后续的应用环节中灵活运用,难以养成素质教育所希望的工作能力。在改进的教学实践中,在备课环节,授课教师除了备好课程知识点的内容之外,要认真地领会好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授课环节,在课程初始阶段我们有意思地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以及教学目的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使学生和教师一道能够对“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一个准确把握。在授课的过程中,围绕着正确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实现教学目的有用的知识点尽量地补充,对实现教学目的作用不大或无用的知识点,则进行省略或简述,以求得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3 课程教学目的教学指导作用
三、“机械加工工艺”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几年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后,我们感觉到,在制定课程教学目的时,落实以素质教学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内涵,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在学习中入门较快。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目的,在教学开始时将教学目的适当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课程知识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学习中也会少走一些弯路。其次,学生对本课程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明确了课程要学什么,学了以后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的前提下,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会更积极认真地学习,在课下,也会更主动地、更有意识地关注课程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课程内容的热情。最后,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并贯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的,同时将这一教学目的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达成共识,有助于学生知晓教学过程的基本路线图,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条件,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的意愿就更强了。
四、结论
课程教学目的的制定是课程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课程教学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精准地制定和把握好课程教学目的的内涵,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搞好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制定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的应该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合理地制定课程教学目的的方法,并注重精准地把握课程教学目的的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滕文忠,姜海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中教育的经纬度[J].学术探索,2013,(12).
[2]马宇.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管
理:理论版,2011,(10).
[3]陈军,王枫,叶玮光.项目教学法以能力为本在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课程设计当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
2012,(12).
[4]陶勇芳,商存慧,崔华华.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
[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5]黄朝阳.批判性思维对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J].现代大学教育,2013,(2).
[6]李北群.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的使命[J].江苏教育,
2007,(6).
[7]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
高教研究,2007,(4).
[8]李治,杨杏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
段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9]王勇,李剑峰,张进生.提高工科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实践
与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5).
[10]张正江,马成.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异化与归真[J].东
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1]陳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
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