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7-04-13王曦晴
王曦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52—01
阅读教学因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成为小学语文中难度较高的教学环节。教师往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较为吃力,因此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十分必要。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小学语文本就是一门人文色彩较为丰富的学科,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情感色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较高、风格色彩较为鲜明的教学方式,一些具有幽默感、形象感的语言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教师若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间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通过一些培训活动和技能比赛,来提升自我素养和教学意识。
2.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化行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课外阅读刊物,以此来拓展学生视野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够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能在这一时间里利用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强化语文资源知识。语文资源无处不在,其可以存在于学校、社会、自然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周围的教学资源,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课程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另外,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阅读教学资源,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营造阅读氛围。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选择的,入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知识。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述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然后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章故事情节相关的场景,并讓学生来演绎文章中的情景。这样一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涵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或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来为学生增添演绎背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发散思维。首先是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小学语文阅读知识虽然不难,但对于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若想完全掌握文章情感和涵义,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因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课堂提问落实到位,不能不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就给出答案,这样只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动力。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度来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等到学生给出了答案之后,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参考答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够更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简单,教师也一定要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是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信心,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鼓励学生和帮助学生,尤其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这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答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才能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属于长期性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