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2017-04-13赵小凤
赵小凤
【关键词】 小学生;情感;语言感染;形象感知;情景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4—0043—01
在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常常对认知过程有很大影响。不论是感知、记忆过程,还是思维、想象过程,都可以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次,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學艺术,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
一、注重语言感染,以声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苍白无力、索然无味。”感情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能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同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也会格外投入,从而领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表达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
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
二、重视形象展示与感性认识
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展示形象的方式。
1. 表情感染。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
2. 语言感染。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3. 画面渲染。小学课文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
4. 实物演示。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情境之中。
5. 表演体验。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
三、通过情境体验获得情感
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指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小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和完善的道德行为。首先要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选择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其次要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情境教育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如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等。
总之,学生正确的情感道德观和情感价值观等,主要是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而形成的。学生对教师人格的耳濡目染,远胜于其他的外物作用。当然,笔者并不否认教师导语所定下的感情基调作用,审美化语言的美感作用,情感化语言的“以情激情”作用,喜怒哀乐表情的传神作用,等等,显然这些也都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