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2017-04-13王文槐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布列音韵鉴赏能力

王文槐

语文是“百科”之母。审美鉴赏与创造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有品位的人诗意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审美鉴赏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科要教会学生懂得美,发现美,评价美,欣赏美,创造美。

语文学科及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人余光中说:“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语文学科中的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如,汉语的文字之美、书写之美、语言诵读之美、音韵之美、景物之美、情节之美、人物形象之美、性格之美、情感之美、人情之美、文章的结构之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语文教育要通过富有文化内涵、文化品位的言语作品来积淀知识、历练能力、涵养言语智慧,提升审美品位。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美”的鉴赏者与创造者。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很难把语文学科中的“美”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中的审美者:从汉字点横撇捺中感受到国人的精神气象,从彩陶青铜、秦砖汉瓦中发现苍凉与厚重,从平平仄仄的铿锵音韵中体会汉语的精致与优美……歌德指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读书要读名著,欣赏音乐要听名曲。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审美鉴赏能力就要取法乎上、转益多师,善于触类旁通,处处留心玩索,才會有深厚的修养。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要有极高的语言修养,能说会道,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能体现汉语五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特点,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教师要运用调动一切“美”的手段,让语文教学在“美学”中散步。林志芳老师在《诗意语文课谱》中这样评价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教学:“王崧舟的课堂彰显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精致与唯美、儒雅与厚重。当独特的文本解读、巧妙的教学设计、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与精湛的书法、精美的图片,以及摄人心魄的音乐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常常瞠目结舌,唯有轻叹。”

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的眼光”。语言文字的艺术世界精彩纷呈,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别了,布列颠尼亚》一课的课题为什么朗朗上口、别有韵味时,从用典、文化、音韵平仄等角度这样分析课题所蕴涵的汉语之美:此文的题目显然是借鉴模仿了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面对美英两大大国,以此为题,表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布列颠尼亚”为英国的保护神,以此为题,有嘲讽的意味;“布列颠尼亚”五个字从平仄的角度来看,暗合了五言绝句中“仄仄平平仄”的音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要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要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发现苍凉雄宏之美,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体会黄绿青白融合的清新色彩之美和点线面相结合的和谐构图之美,要于“死水微澜”之中体会“以丑为美”,于断臂的维纳斯中感受缺憾之美……当然,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要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欣赏生活中语文的优美,发现、批评生活中语文的平庸和缺漏。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造、使用优美的语文。体验、欣赏、创造、评价汉语言的优美以及汉语言丰富的表达力。语文之美,诗词中、方言中、生活中藏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心中有“美”,眼中有“力”,口中有“言”,手中有“法”,就能徜徉在“美”的海洋之中,安静地欣赏,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快乐地分享!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布列音韵鉴赏能力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亨利在英国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被遗忘的仪仗队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