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3董如婵
董如婵,沈 奇,曾 岳
(1.金陵科技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2.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软件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董如婵1,沈 奇2,曾 岳1
(1.金陵科技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2.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软件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针对当前高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导致基础软件研发人才总体基础薄弱、缺口大等问题,提出了 “2+2” 阶梯型人才培养体系、重实践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证明,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软件产业对基础软件人才的技能需求,在基础软件人才培养领域是一个创新,对其它软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基础软件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 教学改革
0 引言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预示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整体进入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是软件和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的基石,其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软件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是高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1]。然而,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大部分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国内基础软件厂商面临被边缘化的不利局面。“棱镜门”事件曝光表明,如果操作系统这类基础软件继续被国外控制,我国的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在外国信息监控计划面前几乎没有防御能力[2],研发人才总体基础薄弱、缺口大是造成基础软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3],大力发展基础软件产业刻不容缓。
1 产学研合作培养基础软件人才意义与方法
1.1 培养目的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支撑点可以定义为“应用”。“应用”意味着“应何需求培养”、“以何方式培养”的问题,分别将这两个问题表示为“Why”和“How”[5]。从国家战略高度,培养应用软件人才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从南京市的战略高度,是南京软件产业规划的需要,从学校的发展战略高度,是学校发展与定位需求的需要。图1从国家、南京市及学校3个层面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作了说明,明确了“Why”--“应”的涵义。
图1 产学研合作培养基础型应用软件人才原因
在明确了培养涵义之后,下一步就要落实培养方法,将支撑点“应”落地到“用”上。
1.2 培养方法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基于就业能力培养,利用学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多种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让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有机融合,培养社会适应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8]。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目标,以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生产实习作为有效补充,培养高层次创新应用人才[9]。
借鉴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国内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针对搜集到的研究资料展开调研,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以应用型人才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产业化”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加以创新,如图2所示。学校与中科院软件所以及其它软件企业采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设计并实施“2+2”阶梯型人才培养体系,即大学前2年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2年进入南京软件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完成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软件方向的学习。在大学后2年构建重实践的产教融合基础软件课程体系,设计以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图2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2 产学研合作培养基础软件人才具体措施
产学研合作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在培养基础软件人才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2.1 依托科研院所及下属企业联合培养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软件所”)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所。该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研究解决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等通用芯片与基础软件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国产基础软硬件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支撑产业生态链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9月26日,学校与南京市政府、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南京分院合作共建了南京软件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旨在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软件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高端平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办学体制机制[4]。中科院软件所及下属企业与学校在教育资源、科研设施、技术平台等方面相互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研究院以培养基础软件人才为目标,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构建以中科院软件所及下属企业师资为主的教学团队,提出并实践了包含“2+2”阶梯型人才培养体系、重实践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2.2 设置重实践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以产教融合、职业导向、开放衔接、职业发展为核心,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7]。一方面遵循专业认证标准,设置学科基础类和专业核心类课程;另一方面借鉴行业标准,关注系统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研究中心的院所、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合作培养基础软件卓越人才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前2年为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完成C语言、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及软件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4学期末,学生经遴选进入南京软件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接受职业导向性很强的系统学习,即以基础软件开发技能的锻炼和提升为导向,以操作系统为切入点,从浅入深,分4个学期依次学习《Linux应用编程技术》、 《Linux内核编程技术》、《操作系统定制技术》、《操作系统深度设计》4门课程。第3学年通过对《Linux应用编程技术》和《Linux内核编程技术》两门课的学习,熟练掌握Linux开发技术和Linux内核运行机制。第4学年,通过对《操作系统深度设计》和《操作系统定制技术》两门课的学习,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概念、核心技术,能独立设计操作系统模块。4门专业课程之间按能力递进关系设置,如图4所示。
每学期配套综合实训,由中科院软件所及相关软件企业将真实科研项目分解为实训题目,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用本学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合作完成任务,以检验一学期的学习效果。最后一学期在预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由社会检验和评价。如此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培养高质量基础软件人才的目的。
图4 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2.3 创新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
借鉴MOOC先进理念对项目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采取O2O方式,科学设置多元评估方式及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培养。①提出以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7(理论授课、课程研讨、实践实训3个环节学时分配比例为1:2:7)的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的混合教学、个人自主和小组协作的混合学习,以及现实交互与网络交互的混合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结合,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3 结语
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为主导的软件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在南京软件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5、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喜人。毕业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均为100%。2015届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科院软件所下属公司就业,平均签约月薪较往年相关专业高出45%,2016届平均签约月薪在2015届基础上又高出11%。以上数据比麦可思针对非“211”高校做的毕业质量调查平均水平要高出近50%。由此证明,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符合软件产业对基础软件人才的技能需求,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人才培养结果符合软件行业及企业需求,在高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领域是一个创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它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应用型高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摸索过程,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不断完善,继续探索改革,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基础软件人才。
[1] 倪光南.从基础软件看中国软件产业[J].软件世界,2009(1):7-9.
[2] 倪光南.网络空间安全助中国软件业崛起[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9):10-11.
[3] 田丹,赵杨.从服务创新到基础软件创新:中国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5):129-140.
[4] 何积丰,姜宁康.协同创新,培养高端软件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9-16.
[5] 马克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铜陵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4(28):109-111.
[6] 杨春生,孙琴,昊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1-83.
[7] 沈奇,张燕,田祥宏.借鉴CDIO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0):57-60.
[8] 吴亚萍.“产学合作”模式下的告知课程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31-33.
[9] 钱育蓉,于炯,王卫源,等.产学研结合的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J].教师,2014(17):22-24.
[10] 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年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白皮书[Z].2015.
(责任编辑:杜能钢)
Exploration of Basic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basic software talents leading to many problems,such as the weak foundations,large gap problem,etc.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new complet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modes for basic software talent training,including "2+2" step-typ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ourses system emphasizing on practice and MOOC mixing teaching mode.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conform to the skills requirements of software industry for basic software talent.This is an innovative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basic software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also has refere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other software-related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Basic Software;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Training of Talents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16JDGC008);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5JSJG161);金陵科技学院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5JYJG08)
董如婵(1980-),女,陕西渭南人,硕士,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Linux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沈奇(1975-),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软件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人才培养;曾岳(1972-),男,湖北洪湖人,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图像信息处理、智能交通。
10.11907/rjdk.162495
G434
A
1672-7800(2017)003-0196-03